勤
《增廣賢文》有言:“一生之計在於勤。”一個人要想生活欣欣向榮,就必須靠自己的勤勞。
根據史料記載,在軍中時,曾國藩要求自己必須“聞雞起舞”,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日復一日,晚睡早起,練兵督訓,處理事務。
入朝為官後,他的辦公效率更是一騎絕塵。
有看過這樣一份資料:短短6個月,他處理了40000多卷檔案,並且每一件都認真審閱,毫不馬虎。
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就是要做到,凡事親力親為,多觀察、多行動、多規勸,多思考。
不要只是嘴上厲害,手下卻沒有真功夫,這樣人能騙一時,難欺一世。
行勝於言,一個人少說話多做事,踏實靠譜才能真正被別人信任。
人生路漫漫,我們要把握當下,勤奮、積極和自律,才能行穩致遠,越走越順,越來越有福氣。
穩
穩,一方面說的是遇到棘手的事情不慌亂。
很多時候,令我們感到煩惱和痛苦的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評價和判斷。心態好,棘手的事情也會顯得不那麼難以處理;心態差,則萬事皆難。
心態穩的人,做事態度積極;積極的做事態度,能助人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把好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穩,另一方面說的是遇到外界的誘惑不分心。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方向,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無論做任何事都有章法,不手忙腳亂,非常專注。
“有事做”不是所謂的“每天有事情在做”,而是有一件自己熱愛的,想做的事情可以每天為之孜孜不倦。專注目標,持續努力,歲月,會給專注的人以嘉獎。
善
一個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自己身上,更在於能不能夠對他人有益。
善良是一個人高貴的品質,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善良的人大多好運。
觸控到別人心底的軟肋,才能用自己的善良推己及人地體會別人的煩惱,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梁曉聲對“文化”的表述是: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這四句話中,每一句都離不開以善良作底蘊。
善良與貧賤無關,與富貴無關,與學識無關,與職位無關,它存在於每個心存善念的普通人當中。
心存善意,把眼光放長遠,不只關注眼前的對自己的小利,幫助別人時的善良,也會化為日後自己躲雨的屋簷。
真正對他人有所幫助,就會讓自己的福氣越來越深。
和
《格言聯壁》有言:“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性情暴躁的人,會處處碰壁,甚至一事無成;心平氣和的人,好事會接二連三。 因為心平氣和的人,能想開、看開、放開,生活處處晴朗,人生自然順風順水。
有位大學教授喜愛養花,種植了許多珍貴品種。一次,他要到外地講課,臨行前拜託學生代替照料。
誰知突發意外,有位學生在澆水時不小心絆倒,滿架蘭花皆散落在地。學生整日憂心忡忡,想到老師回來看到這番景象,不知會有多麼生氣。
教授回來後看到此情景,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悉心開解學生:“我養這些花,是為了讓我每天心情舒暢,不是為了生氣的。”
《菜根譚》中說:“氣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氣和者,待人接物溫文爾雅,懂得寬容體諒,相處起來讓人如沐春風;也始終能保有理智,也不做衝動之事,不行後悔之舉。
脾氣溫和的背後,是閃閃發光的修養品格。
來源:有書、洞見、儒風大家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