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看居民存款量,現在有個問題是,市面上存款沒有理財渠道,到處是坑,到處是爆雷和騙局,就連銀行最近都經常爆出用各種手段挪用儲戶的存款。
這樣就逼著有餘款的人去買房了,畢竟房價到頭也好、回落也好,拿著鋼筋水泥磚頭人家騙不走、挪不走。我也搞不明白啊,像成都這種城市的市民收入,現在新房大部分都是120平以上的,很多還只有大平層,一套基本300萬起,哪裡來那麼多高收入人群,而且還是剛需的。
但我還是有錢也還想買一套,只是沒錢。十年銷售總量快二百億平方了,加近三年過二百億平方了,這只是全國銷售的,還有二百億平方安置房,算算吧,再減去農民三億人口,加八零年後到98年建的房子,再加原來更老的房子,全國人均面積四十多快五十每人平方安置房,足以飽和了。
除去首套房剛需和多套投資性的,剩下的一大半就是改善的,這一類基本都是以房換房,一旦摁住了二手房,新房必然受到影響。讓二手房變成蓄水池,靠剛需和投資去接新房顯然行不通。看看周圍的人,自己有房,未婚的子女也有房,以後結婚,男女各一套。
至少下一代的城市居民,房產購買力已經提前透支,今後的房地產購買力主要來自進城的農民工以及父母無實力的畢業生,這就是房地產的未來。這些年貨幣貶值太快,大家都想購買保值品。房價噌噌往上漲,不僅保值,還增值快,誰不想搶幾套房在手裡?
於是房地產像一頭怪獸,藉著慣性拚命向前衝撞奔跑,當步伐慢下來時,卻發現早已精疲力盡。超前投資,消耗掉了大部分人的財力,沒有了增值保值的預期,都想跳出來,結果發現門被堵了。還有人往裡面衝嗎?
每年一千多萬農村人進城,需要三百萬套房子,這裡農村人進城的房子沒蓋夠,那裡7o年產權又到期了,房地產這生意確確實不錯,靠炒地皮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但是有一點,農村人有幾家能拿出錢買你那天價房,多少人能相信騙子的連自己都不信的鬼話,他在農村活不下去,非進城不可。
改善型住房將是未來房產的主力軍,因為在當今中國幾乎沒有沒房住的人了。未來十多年以上房子會大量過剩不錯,但只要哪一個開發商建造出更加先進,也就是升級換代的房子,它又會成為下一個贏家。房子畢竟是商品,它是有保鮮期的。
而且買房對於當今中國人來說並不是剛需,而是面子。試想一下如果你擁有幾套15年前的商品房,哪怕一百年堅固不倒,和一個只擁有這幾年才買的城市別墅,誰更牛逼?房價高低還是由簡單的供求關係決定的,以前是限制大城市賣地,而小城市賣地幾乎不限制,而人口都往大城市流動,所以大城市供不應求房價漲上了天,小城市基本控制的很好,甚至出現鶴崗2-3萬一套的現象。
現在新政出臺了,要對大城市土地供應,中止小城市土地供應,這樣房價就會維持在一個健康有序的水平上,買房人是矛盾的,既想買房省錢,又想買房掙錢。買房前希望開發商不好過,降價讓利,能省點就省點,一旦房子買了合同簽了,立刻轉變立場,不要降價,不能爛尾,最好漲一波,好躺著把錢掙了。
城裡人基本都有房了,有的多套,農民能買起的也買了,買不起的以後也很少能買起了,投資者也差不多該離場了。甚至能不能順利離場也難說。大家說說,房地產還有多少熱度?庫存和二手房都不容易消化了,新開發的除過黃金地段,未來一段時間內,應該是不被看好。
這是一個很有趣但又殘酷的現實,房價高的地方必然帶高附近的房價,繼而形成一片豪宅區,所有的配套都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往富人區傾斜,資源往富人區集中。然後後來的富人就會前仆後繼的去推高當地的房價,因為他們不差錢,即便沒那麼富的人也會拼盡全力往富人區去。
這是人性與經濟規律雙重作用,非人力可以改變。將來的房地產一定會分化,地段好的越來越貴,地段不好的完全漲不起來。任何消費都離不開人口。人口出生率幾十年來最低的,而人口老齡化加重。前段時間新聞,一胎政策下的獨生子女步入人生艱難期,父母老了生病,無法照顧。假設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那麼會得到雙方父母留下來的2套房子。擁有的房子越來越多,流入二手市場。
而現在已建成的新房,空置的,都夠未來十年城市化進城使用。不打擊房地產,空房率更高,進而房價更會走低,會出現泡沫,大量斷供。所以國家壓制房地產,同時還要穩定房市。過去很多人沒房子,所以買房子的積極性很高,因為總要有個地方住。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都有房子了,有需求也是改善,不會像以前那麼焦慮,改善就是房價和適我就買,覺得房價高就住現在的房子,無所謂,沒有那麼急切的購房慾望!一直增長,肯定會擠破泡沫,淘寶每年雙11的資料都在刷新歷史,剛開始幾年都是人心鼎沸,領導觀望,到了這幾年,已經早已超出交易量,再刷資料就是自己騙自己,都是一個道理。
房地產市場還是要回歸市場商品屬性,合理的方式是新房銷售+公租房模式才能長久,沒錢的經常性換工作的去租房住,有錢了工作穩定了,改善和定居買房子。大家都不會覺得力不從心,傾其所有了。
一切的基礎,都是經濟預期。你看好中國經濟,自然可以持有房地產,前提是不考慮房地產稅,因為持有成本會非常可怕。但,顯然,全球經濟滯漲已不可避免。其實,扣除中美的經濟發展,全球從08年金融危機就已經滯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