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的財政制度從建國初期就由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制定並確立下來。但在當時,奠定了美國後世強大基礎的計劃卻遭到以麥迪遜為首的眾議員的全力狙擊,雖然雙方在辯論過程中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但由於形勢的需要以及關係到各人的切身利益,該計劃也就逐漸的被眾人所接受。
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漢密爾頓在計劃中的真正意圖是透過聯邦政府償還州債來統一聯邦的稅收,以免各州獨自徵稅而引起的混亂。最主要的是同時讓聯邦政府擁有對整個聯邦的徵稅權,以徹底解決聯邦政府的財政來源問題,讓聯邦政府的收入不再依靠各州的自願繳納。
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似乎漢密爾頓的財政計劃得到透過是遲早的事情了。但漢密爾頓卻並不這樣認為,他此時很清楚計劃透過的主要障礙是傑裴遜,也就是說只要傑裴遜不同意,他的小迷弟麥迪遜就會全力阻止,憑著麥迪遜在眾議院的巨大影響力,計劃也就不可能得到透過。而傑裴遜雖然知道計劃對自己償還欠債有利,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絕不會為了自身利益而放棄自己的信念。
於是漢密爾頓決定改變策略,全力爭取傑裴遜的支援,只要傑裴遜改變態度,那麼阻礙財政計劃透過的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其實對於傑裴遜來說,他同樣很清楚漢密爾頓的財政計劃對新生美國的重要性。長期擔任駐法大使使他的眼光不像一些反對者那樣目光短淺,只有償還了外債,歐洲的銀行家們(主要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銀行家,阿姆斯特丹是當時歐洲的金融中心)才會對美國恢復信用,美國也就才能在歐洲的資本市場得到認真對待,美國的對外貿易也就才能發展起來。他之所以反對只是擔心該計劃將會使美國變成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從而使他的祖國弗吉尼亞失去獨立性和自主權——不要奇怪,這在當時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即使建立了一個聯邦制國家,但大多數人仍然認為各州才是自己的祖國,美利堅合眾國只要十三個國家的聯合而已。
但傑裴遜忽略了一點,即在美國的第一屆聯邦政府中,來自弗吉尼亞的人物佔據了絕對的地位:總統華盛頓、愛德蒙.倫道夫是司法部長、他自己是外交部長(國務卿),也就說除了漢密爾頓外弗吉尼亞派擁有了內閣的絕大多數權力。因此無論如何,弗吉尼亞的利益都不可能被忽視,甚至有可能擁有超越其它州的地位。
漢密爾頓在瞭解傑裴遜的擔心以後,決定在6月中旬的某天到總統辦公室會見華盛頓,然後恰巧遇到了也在等待華盛頓的傑裴遜。當然,在傑裴遜後來的敘述中這次見面完全是不期而遇,但事實很可能並不是這樣,而完全是漢密爾頓的有意為之,他知道傑裴遜在這天要和華盛頓見面,所以故意裝出不期而遇的樣子。
根據傑裴遜後來的回憶,彼時的漢密爾頓完全沒有平時光彩照人的樣子,而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兩人在等待華盛頓的過程中漢密爾頓主動談起了他的財政計劃,當然主要是漢密爾頓在談,傑裴遜在聽。漢密爾頓說起麥迪遜對計劃的反對和阻擾,並表示如果計劃得不到透過,那麼他將提出辭職,因為財政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聯邦政府必將會崩潰,而美利堅合眾國這個新興的國家也因此而夭折在搖籃裡面。
可能傑裴遜被漢密爾頓的外表迷惑了,也可能被他美國可能夭折的結論嚇到了,於是對漢密爾頓說自己或許能夠幫上什麼忙。“我當時認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讓麥迪遜和漢密爾頓兩人進行一次友好的討論。”他後來回憶說,並提議幾日內在自己的家中舉行一次晚宴,到時漢密爾頓可以和麥迪遜私下裡開誠佈公地談一下,而不是在議會中唇槍舌劍的辯論。
於是在1790年的6月20日晚上,傑裴遜、麥迪遜和漢密爾頓三人在傑裴遜的家中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宴會。當然這個宴會的主題並不是吃飯,而且宴會的過程我們也無從得知,只知道最終三人達成了一項協議。
其實支援和反對雙方在國會為漢密爾頓的財政計劃唇槍舌劍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情也是同時期國會的討論重點,這就是美國的首都問題。
我們知道在在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在事實上是作為美國的行政中心存在的,雖然當時的邦聯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領導獨立戰爭。而在費城被英軍司令克林頓佔領後,大陸會議就開始了居無定所的日子,直到戰爭結束後遷到紐約並把紐約當成了美國的臨時首都。
在1789年的首次聯邦國會召開時,關於美國建立正式首都的問題就成了一項重要議題。根據《1787年憲法》的規定,國會要確定“首都所在地”,並且這個地方面積不超過一百平方英里,由政府出資從所在州購買。
本來這個問題應該不是個難題,既然政府出資,那麼國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買下來就是了。雖然國家財政緊張,不過當時的美國土地並不值錢,一百平方英里估計也花不了幾個小錢。但當國會正式討論建都的問題時,國會代表們發現在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各州代表在選址問題上根本就不可能達成一致意見。
大家都很清楚首都將會給所在地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上的發展優勢,因此各州代表們毫不相讓,紛紛選擇自己所在州作為建都地點。從北方新英格蘭地區、到中部的大西洋地區、以及南部的佐治亞,十二個州的代表們提出的建都地點竟然達到十六個,這還不包括在1790年6月才參加國會的羅德島。
安納波利斯、巴爾的摩、波托馬克河、紐約、特倫頓、里士滿等等等等,代表們各有各的理由並在國會中爭吵不休。如果說對財政計劃的贊成和反對分成兩派的話,那麼關於建都的問題國會就是一鍋沸騰的開水,每一個州、每一個代表都為了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讓。並且因為建都地址問題必須要在參眾兩院分別得到透過,所以一旦某個方案在某院得到進展時,另外一院中的反對者就會立即展開反擊。
不僅是國會的兩院議員們,就是各州的民眾也對首都選址爭吵不休,並直接地影響了國會代表的投票,即使有代表願意放棄本州的候選城市,也擔心會引起本州民眾的不滿而不得不堅持下去。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