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被稱為是“工業糧食”,它不僅是支撐起電子產業的基石,更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級產業。然而,在該領域我們卻因為起步較晚,以至於長期依賴海外進口。
自從華為等中企被老美切斷晶片代工渠道之後,我們便徹底認識到了實現晶片國產化的重要性。“一代晶片、一代裝置”是半導體業內的共識,尤其是光刻機等晶片製造裝置的研發,成了我們打破西方壟斷的主攻方向。
不過,光刻機的研發並不容易,不僅ASML潑來冷水,表示給中國圖紙也造不出,就連吳漢明院士在第五屆數科大會上也公開表態:光刻機運用到了很多國家的核心技術,精密零件高達10萬個,供應商超過了5千家,憑我們一己之力來研發是不現實的。
眾所周知,ASML是全球最唯一能量產EUV光刻機的廠商,不過,它產線上自己的技術佔比並不高,比如美國的光源、德國的蔡司鏡頭、瑞士的數控機床等等,ASML都需要進口。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ASML更像是一個“組裝廠”,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強大的國際供應鏈。
我國在光刻領域之所以較為落後,除了核心技術被壟斷的原因之外,更是因為市場生態不夠成熟,以至於沒有完善的供應鏈。
令人振奮的是,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晶片“卡脖子”之痛後,國產光刻領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不僅中科院、清北高校紛紛入場,就連上海微電子、華卓精科等裝置廠商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在9月17日,華卓精科官宣了一項重磅訊息,在科創板申請的IPO成功過會。這意味著在IPO批文有效期的6個月之內,華卓精科將會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助推核心技術專案的研發,而且也或將在不久的將來於科創板完成上市。
值得強調的是,華卓精科計劃在本輪IPO募資7.35億元,所覆蓋的專案有四個,分別是半導體裝備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超精密測控產品、積體電路裝備與零部件產品創新、光刻機超精密位移及平面光柵測量技術。
這四個專案在國產光刻供應鏈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國產光刻機實現突破的關鍵一步。
華卓精科不僅是國產光刻巨頭上海微電子的主要供應商,更是全球除了ASML之外,第二家掌握雙工件臺系統的企業,能有如此出色的成績和快速的發展,清華大學絕對是立了大功。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卓精科所擁有的198項專利中,有162項都是與清華大學科研團隊所共享的,7名最核心的研發人員中,有5人都來自於清華。
除了在雙工件臺系統領域的研發貢獻之外,唐傳祥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於今年三月份,在光源領域也打破了美企的壟斷。
總體來看,在高精尖光刻核心技術方面,我們在加速完善短板;在決定未來光刻產業發展的供應鏈方面,隨著資本的介入,市場生態也將日趨成熟。
光刻機的製造或許的確很難,但也並非如外界所認為的那樣,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難以實現,何況我們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在積極的市場環境下,EUV裝置的國產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