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點新防務(1547期)2月7日】:“過渡”意味濃厚的紅旗-9A垂髮系統,為何說不是簡單照抄俄製“裡夫”?眾所周知,我國早在2002年就從俄羅斯引進了2套“裡夫”M導彈垂髮系統,裝備在了2艘新建的051C型導彈驅逐艦上,使我國海軍首次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區域防空能力。但在後來我國獨立研製新一代艦載“海紅旗-9A”垂髮系統時,卻因為外觀與“裡夫”M垂髮系統類似,因此長期被指責是“抄襲”俄羅斯的設計。可其實我國從陸基“紅旗-9”為基礎開發艦載版“海紅旗-9A”時,除了參考“裡夫”M系統的一些設計外,核心的雷達系統、導彈系統等都是我國獨立研製的,效能和適裝友好度更是甩開“裡夫”M好幾條街!
而關於“海紅旗-9A”抄襲“裡夫”M的說法,其實也不是無風起浪,這個說法的源頭則要追溯到我國陸基版“紅旗-9”防空系統的研製時代。當時我國因為迫切的防空需求,因此早在80年代初就啟動了取代老式“紅旗-2”、用於我國中、遠端國土防空作戰的“紅旗-9”系統。但由於當時對標的是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因此將技術指標訂得很高,可由於當時國內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因此“紅旗-9”系統的研製和試驗工作嚴重落後於計劃。因為實在等不起,90年代初,我們就先從俄羅斯引進了S-300承擔起了國土防空重任,並藉由參考其設計和經驗為“紅旗-9”專案提供研製助力。
後來“紅旗-9”系統研製定型後,我們又結合使用S-300與“紅旗-9”的經驗,完成了改進型“紅旗-9A”系統的定型試驗,並在實彈測試中打出了“15發14中”的優異成績,已經在效能上對S-300進行了全面超越,並在2000年後開始陸續量產並裝備部隊,與先後引進的20套S-300一起拱衛著我國的空域安全。因此在052C導彈驅逐艦論證階段,對於到底選用當時更熟悉的俄羅斯S-300艦載型垂髮系統“裡夫”M;還是使用我國自行研製的“海紅旗-9A”一度爭論不下。但後來發現,俄羅斯“裡夫”M垂髮系統在效能與適裝性上,都已經落後於我國當時已經啟動的以陸基型“紅旗-9A”為藍本研製的艦載版“海紅旗-9A”。而後者更適合安裝在噸位較小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上,並且在保證效能前提下,還具有48單元較強的火力持續性。
但從外形上看,“海紅旗-9A”與“裡夫”M擁有類似的圓盤型設計,並且藏在艦體下部的發射結構都具備旋轉的能力。因此“海紅旗-9A”採用的這種外形設計和旋轉結構,才被外界認為是我們“抄襲”了俄羅斯設計,並一直詬病到現在。其實“海紅旗-9A”之所以採用與“裡夫”M相似的圓盤型發射模組設計,是因為我們之前沒有海基垂髮設計經驗,為了趕上052C的建造計劃,才參考“裡夫”M的成熟設計思路。但與“裡夫”M根本不同的是,“裡夫”M的8個垂髮單元只有一個發射口,因此需要下部發射架進行旋轉。而“海紅旗-9A”雖然也是圓形上蓋,但6個發射單元卻無需旋轉,每個單元都可以獨立發射,作戰效率大為提升。“海紅旗-9A”的發射架雖然也擁有旋轉能力,但並不是為了發射導彈使用的,只是為了再裝填導彈時降低操作難度的設計,吊裝導彈時只用定位一個單元即可,發射架則依靠旋轉來完成全部單元裝填。當然,為了作戰安全性著想,再裝填後發射架旋轉結構就會被鎖死。
“海紅旗-9A”雖然在雷達系統、導彈效能方面都超越了“裡夫”M,但因為參考“裡夫”M的設計,因此其圓柱形的結構設計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艦體空間,在空間利用率上就比美國MK-41的“巧克力”構型四方設計要低下。這也是為什麼“海紅旗-9A”雖然對“裡夫”M原始設計進行了最佳化,併成功塞進了只有6000噸的052C體內,但仍因為艦體空間限制而不得將每個標準模組的標準8個垂髮單元,縮減到了6個,勉強讓052C具備了48單元的火力持續能力,基本滿足了我們當時海軍的區域防空作戰需求。但可以看出,“海紅旗-9A”當時因為取消了“裡夫”M旋轉發射結構,因此其發射速度可以達到最高1發/1.5秒的速度,離美國海軍MK-41系統最高每秒1發的差距已經不大了,更是遠超“裡夫”M需要旋轉發射的每發不少於3秒間隔的速率。
當然,不論“海紅旗-9A”當時有多麼“牛X”,它仍舊是我國海軍艦載垂髮系統發展史上的一種“過渡”型號,畢竟其單元直徑最大隻有0.6米、深7米,並且不具備“冷、熱”共架發射能力,自身體積又較大,對艦體適裝性並不好,因此缺乏後續發展潛力,也無法應對未來的作戰需求。所以在其基礎上我們研製出了各方面都改進很大的“海紅旗-9B”,不僅垂髮直徑增大到了0.85米,並且可以使用3米、7米和9米3種不同深度的發射箱,也因為具備“冷、熱”共架發射能力,所以可以滿足對多種不同作戰能力導彈的垂髮支援能力。而且目前已經成為了052D和055的“標配”,依靠其與MK-41一樣的巨型結構設計,因此其可以方便根據艦體大小擴充套件發射單元。055則憑藉寬大的艦體容納了112個垂髮單元,成為我國海軍艦艇中不折不扣地“火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