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檯《軍營的味道》播出了海軍航空大學某團飛行一大隊的訓練畫面,我們看到海軍航空兵近年來的變化還是很大的,海上搜救訓練貼近實戰,防寒抗浸服已經全面普及。節目末尾的幾秒鐘,2架黃皮新機型夾雜在一排殲15艦載機中間,從翼尖帶刺的吊艙和前起落架看,這應該是殲16D電子戰機。
海空軍目前已出現兩種電子戰機,殲15D和殲16D。前者早幾年出現,但一直未正式公開,媒體上只有黃皮原型機的照片,沒有看到在2艘滑躍型航母服役。後者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正式公開,大有趕超之勢。
長期以來,空軍對先進戰機的需求一直高於海軍航空兵。上世紀90年代,空軍開始大規模換裝三代機,而海航差不多是從2000年後才開始換裝。時至今日,海航的主力機型依舊是殲轟7A、蘇30MK2和殲11BH,一架三代半戰機都沒有,更別談四代機。這也就意味著海航的戰機普遍比較新,機齡較短,甚至還沒有到需要中期改進的階段,另一方面,海航現在正逐步從陸基轉向艦載,如果說這時候將這些還能用的的戰機全部換成昂貴的殲16,無疑會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因此,殲16加入海航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當然,海航目前的確有個別旅的殲8F戰機到了要換代的地步,還有老飛豹理論上也要換裝,估計這些部隊早就對殲16戰機很眼饞了。然而,首先要餵飽空軍,據稱殲16自2016年正式裝備空軍至今其總數已經超過200架,直到2019年才傳聞海航部隊拿到了首批殲16戰機,但未有照片證實。
到了去年夏天,網友終於在新聞報道中發現,殲15艦載機機庫中隱藏著一架黃皮大型戰機,因為殲15要在航母上起降,已經將尾椎縮短了許多,而殲11BH早已停產多年,所以這架有著大尾椎的黃皮機應該就是目前正在批次生產的殲16。
不得不承認,殲16確實是一款非常實用的先進戰機,它的服役極大彌補了海空軍在對地/海精確打擊能力上的短板。那麼,現在海軍航空兵測試殲16 D電子戰機也是水到渠成。海航裝備殲16 D電子戰機後,甚至部分具備了與隱型四代機對抗的能力,成為海軍邁向體系作戰的關鍵一環。
目前,空軍的殲16 D已經形成戰鬥力。春節前,對岸首度監測到有殲16D參與繞島巡航。按照對岸公佈航跡,2架殲16D跟隨殲16機隊掩護海航的運8反潛機進入巴士海峽空域。當時,美國海軍的2艘航母編隊正在周邊活動,這是殲16 D絕好的練兵機會,說不定它已經與大黃蜂電子戰機進行了直接較量。
相信海航目前測試殲16 D,正式裝備也是指日可待,那時候,就不需要藉助空軍的力量掩護高新機出海。而隨著彈射型航母的下水服役,殲15D也將逐漸揭開神秘面紗,海軍航空兵的電子壓制水平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