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中交代弘曕實際是甄嬛與雍正十七弟果親王胤禮(雍正繼位後改名為允禮)私生子,後被甄嬛過繼給胤禮為子嗣,那麼歷史上弘曕真的是胤禮私生子嗎?
弘曕是雍正老來子,之所以成為胤禮的兒子完全是因為雞賊的扶弟魔哥哥乾隆
其實歷史上的弘曕本來和胤禮只是叔侄關係,他根本就不是胤禮的私生子,他是地地道道的雍正親生兒子,不過他確實也與胤禮存在有父子關係,這又是何緣故呢?其實這還和弘曕的哥哥乾隆有關係。
在歷史上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兒子,他的生母當然不會是甄嬛了,畢竟甄嬛只是電視劇中虛構的人物。弘曕的生母是雍正的謙妃劉氏。
謙妃劉氏出身於漢八旗包衣,她是包衣管領劉滿之女,家族地位低微。謙妃比雍正小了32歲,甚至比乾隆還小了3歲了,她是在雍正晚年以包衣女子身份被選入宮。
雍正十一年(1733年)老當益壯的雍正在55歲這一年迎來了人生中最後一個兒子,這就是年僅19歲的劉貴人生下了皇六子弘曕,由於生育了皇子,因此雍正很高興的晉封了劉貴人為謙嬪。
雍正一生有十個兒子,但序齒的只有六個兒子,而真正長大成人的其實只有四個兒子,即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即乾隆、皇五子弘晝和老么皇六子弘曕。
弘時年紀最長,但因為性格與雍正不合,所以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後來更因為替雍正的政敵弟弟康熙第八子胤禩求情觸怒了父親,被雍正削除宗籍並過繼給胤禩為子,後來被圈禁起來,弘時在雍正初年被圈禁之後抑鬱而亡。
因此實際到最後雍正只有三個兒子,其中乾隆和弘晝兩人同歲,乾隆只是生日比弘晝大了幾個月,因此就是哥哥。而弘曕卻比兩位哥哥小了22歲,加之雍正去世時弘曕年僅3歲,所以乾隆和弘晝都十分疼愛幼弟弘曕,尤其是乾隆作為長兄,更是對弘曕如兒子一般疼愛。
乾隆其實算是一個扶弟魔,他對待兩個弟弟弘晝和弘曕都很不錯。弘晝為人狂妄無忌,行事荒唐糊塗,甚至能做出當著乾隆面毆打軍機大臣的荒唐事情,但乾隆卻總是予以包容。
當然也可能弘晝是故意裝出狂傲荒唐,打消乾隆對他的猜忌。弘晝的行為對乾隆的皇位構不成威脅,而弘曕則是因為年紀幼小也對乾隆皇位構不成威脅,所以乾隆對這兩個對自己皇位沒有威脅的弟弟是非常喜愛,還經常想法給他倆錢花。
先是乾隆給了弘晝一大筆財富,弘晝本來在雍正晚年就已經是和親王了,分府治事,內務府也已經給了他足夠的財富,而且按理王爵收入已經很高了,但乾隆還是擔心弟弟弘晝錢不夠花。後來乾隆將雍正的行宮雍和宮也就是之前雍正的潛邸雍親王府改為喇嘛廟,請藏傳佛教高僧入駐雍和宮,而雍和宮也變成了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乾隆最先命弘晝負責管理雍和宮事務,並將其中金銀寶貝全部賜給了弘晝,要知道雍正的雍和宮並不單是他之前的雍親王府,雍正繼位後將政敵弟弟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全部收拾了,但雍正繼位前,雍親王府與胤禩、胤禟、胤誐三人的府邸比鄰而居,因此雍正將胤禩一黨剪除後,並將胤禩等三人府邸全部併入到了雍親王府改為行宮雍和宮,也就是說雍和宮中有著康熙四個兒子積累的財富,這可是一大筆財富,在乾隆這麼安排下,弘晝及其子孫後代幾輩人都足夠富足的享受下去了。
乾隆把弘晝及其子孫後代的富貴都安排明白了,那他也得把最小的弟弟弘曕的前途命運安排明白啊,於是乾隆就一直在找機會,直到雍正的十七弟胤禮病重要去世,乾隆就知道機會來了。
胤禮不是一般的親王,雖然雍正對待弟弟們比較殘酷,但僅限於胤禩這些在政治上曾經對他有威脅的人,他對待胤禮是非常不錯的。雍正真正喜愛、信任以及重用的弟弟只有三人分別是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十六弟莊親王胤祿以及胤禮。
胤禮在雍正時期深受雍正喜愛和器重,他的政治地位僅次於胤祥,當初雍正對胤祥恩賞極高,但每次雍正賞賜胤祥時,都會同樣賞賜給胤禮。
在最後雍正臨終前他還將年輕的乾隆交給了胤禮,由於胤禮身體文弱,但事業心和責任心卻極強,對待工作非常認真,經常不顧身體拼命工作,所以雍正也在臨終前殷殷叮囑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禮,讓他不要因操勞國事以致損傷身體。
雍正臨死前以胤禮、胤祿、張廷玉、鄂爾泰為顧命大臣,四人接受雍正臨終顧命,並宣誓效忠青年乾隆。因此四人也成為乾隆初期總理事務的四位顧命大臣。
乾隆繼位後也遵從雍正遺囑善待胤禮,他給予了胤禮很高的禮遇,他特意給予胤禮御前免跪和御前賜座以及雙王俸祿的待遇,再加上胤禮此前在雍正朝經常得到雍正的豐厚賞賜,因此胤禮的家產非常豐厚,遠比一般親王要多得多。
胤禮人品也非常不錯,他的嫡妻是他的老師阿靈阿之女鈕鈷祿氏,他與妻子鈕鈷祿氏非常恩愛,但兩人不知因何原因一直沒有生育子女,即便如此胤禮也從沒打算納妾,後來在鈕鈷祿氏和雍正的催促下,胤禮才納了一房小妾孟氏,胤禮一生只有一妻一妾,這在清朝的王爺中是十分罕見的事情。
孟氏曾為胤禮生育了一子一女,不過很可惜兩個兒子都先後夭折,因此後來胤禮一直沒有子嗣。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病重,乾隆多次去探望胤禮,這時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胤禮身上。
乾隆一看胤禮家產豐厚且無兒無女,他這些財富不正好可以便宜給幼弟弘曕。這也是乾隆的雞賊地方。
雖然乾隆對兩個弟弟都很驕縱,頗有扶弟魔的姿態,但他其實很雞賊,因為清朝的王爺們分府治事都是掏皇帝自己的腰包。乾隆賞賜給弘晝的財富其實絕大多數都是當年雍正收拾完胤禩等三人之後抄沒的三人家產,這個也沒怎麼花自己的錢,所以乾隆毫不吝嗇。
這回到了弘曕這也應該不花自己的錢,還能給自己的弟弟整來一生富貴,那胤禮無兒無女這不就等於白給的家產嘛,不然將來弘曕長大之後分府治事,那錢不就得乾隆自己出,所以乾隆就想著將弘曕過繼給胤禮為子,這樣弘曕不就可以終身富貴了。
因此乾隆在探望胤禮期間提議將幼弟弘曕過繼給胤禮為嗣子,這樣也不至於果親王這一支香火中斷,既然大侄子乾隆都開口了,胤禮也是為人豁達通透之人,於是胤禮也答應了乾隆讓弘曕過繼的提議。
不久之後胤禮去世,在乾隆授意下,掌管宗人府的胤祿操辦了弘曕過繼給胤禮的事宜,乾隆還特意讓弘曕和自己的長子永璜為胤禮披麻戴孝扮演孝子賢孫的角色,胤禮下葬之後,年僅6歲的弘曕就承襲了果親王爵位。就這樣弘曕就成了胤禮名義上的兒子。
弘曕長大之後被乾隆溺愛成了有才無德的守財奴
由於弘曕3歲的時候父親雍正就去世了,所以乾隆就真像長兄如父一般呵護溺愛著弟弟弘曕。乾隆對弘曕教育十分重視,他聘請了很多博學大儒來教導弘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詩人沈德潛。
當初沈德潛也曾經教導過弘曕的叔叔兼嗣父胤禮,沈德潛為人心性豁達,但很可惜弘曕雖然學到了沈德潛的才能,卻沒有學到沈德潛的品行。
弘曕自幼受名師指點,他也不負乾隆的希望,長大之後在文學和詩詞方面早已都非常高,在當時文壇和詩壇頗有才名,被當時的文人譽為“詩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
弘曕還非常喜好藏書,由於他家產豐厚,因此他專門修築了一座自得園來收藏古籍孤本,而且弘曕還頗有哥哥乾隆風範,喜好在藏書上蓋章,據統計弘曕曾在藏書中蓋簽過至少六樣印章,什麼“果親王親定”、“果親王府讀本”、“自得居士”等等各式印章。
以弘曕在文壇的名聲以及他喜好藏書的性格來看,怎麼看他都應該是一個文人雅士,不過他還真不是這麼樣的人。
據《清史稿》記載,弘曕幼年時期就非常不懂禮數,經常做錯事情,但乾隆卻從來不追究弟弟弘曕的錯誤,他只懲罰弘曕身邊的服務人員,認為是弘曕身邊的人沒把他教好,這像不像有些父母溺愛子女,從來不認為子女會做錯,只是別人把他帶壞了那種狀況。
在乾隆如此溺愛之下,再加上弘曕自幼年輕位尊,且還頗有文才之名,因此養成了他傲慢浮躁的性格。其實弘曕年紀輕輕就取得了一般人奮鬥幾十年都不一定有的成就,這樣的孩子在沒有人循循善誘之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弘曕也就是這樣逐漸成了有才無德之人。
弘曕除了傲慢浮躁,他還十分吝嗇刻薄。在清朝一般王府的王爺都不會親自過問每月王府花銷賬目,可能一年甚至幾年才會檢視一下賬目,畢竟清朝的王爺收入都很高,都是平時大手大腳慣了,所以他們也懶得去關注這些賬目。因此也造成了王府管賬的管家有可能會出現貪墨現象,當然小小的貪一筆,王爺即使知道也不會深究。
但這種現象在弘曕的果親王府上是從來沒發生過,弘曕每個月都要詳細的核對賬目,所以別的王府可能會出現管家貪墨現象,在弘曕的王府上絕對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勤儉過頭那就是吝嗇,弘曕就是這樣,往好了說他是勤儉節約,實際上就是吝嗇刻薄。
弘曕似乎自幼就對金錢非常執著,他承襲了胤禮果親王爵位,這筆財富是他一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但他似乎總怕自己的錢花完,所以平時極為吝嗇,非常不捨得花錢,用好聽的話說就是生活十分簡樸。用不好聽的話說弘曕就是摳,而且特別的摳。
弘曕的老媽謙嬪在乾隆繼位後被尊封為皇考謙妃,也就是從嬪升到了妃,為此她每月的例錢比原來多了不少,但這些錢與弘曕的親王俸祿比那可就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弘曕向來是抱著蒼蠅雖小也是肉的原則搜刮財富,於是弘曕可不嫌母親收入低,每個月必定以入宮探望的名義,在老媽發錢之後,準時入宮拿走老媽多一半的收入。
像弘曕這種連母親的養老錢都壓榨的人,那自然是為了斂財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了,弘曕仰仗著乾隆對他的溺愛在民間肆意斂財,放高利貸、欺佔民產等等事情他都做過,甚至到最後弘曕還想插手政治,他開始收受官員鉅額財富滿足他們請託辦事,更有甚者他還想進行買官賣官。
一次弘曕收了別人的賄賂,去找軍機大臣阿里袞辦事,他想讓阿里袞安排給這個人的職務調動,他還拿出了一小部分錢給阿里袞,但遭到了阿里袞嚴詞拒絕,事後阿里袞還將此事上報乾隆。
乾隆平日裡可以縱容溺愛弘曕,但現在弘曕居然膽大包天插手官員調動人事任免的事情上來,還想買官賣官,這不得不讓乾隆震怒。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震怒的乾隆對弘曕進行了非常嚴厲的懲處,他將弘曕直接從果親王降爵成了貝勒,且還要罰銀兩萬兩,要知道貝勒的俸銀每年要比親王少7000多兩白銀,這就意味著弘曕每年將至少少收入7000多兩白銀,再加上被罰的兩萬兩白銀,這對吝嗇成性的弘曕來說不啻於是殺了他,因此弘曕開始對哥哥乾隆極為憤慨不滿。
從這件事之後弘曕也就跟哥哥乾隆置氣起來,他很少在入宮去向乾隆請安,後來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弘曕的母親謙妃要過五十大壽,而乾隆的生母崇慶太后也比較寵愛弘曕,於是崇慶太后召弘曕入宮,她讓弘曕給母親準備一份貴重的賀壽禮物聊表孝心。
弘曕這麼“簡樸”的人哪捨得花錢給老媽過大壽,於是他又跟崇慶太后哭窮,哭著說自己犯錯被乾隆降了爵位罰了款,王府上下哪哪都用錢,哪有錢給母親買壽禮啊。而且自己的母親謙妃也是乾隆的庶母,屆時乾隆也得給母親祝壽,人家是皇帝財大氣粗的,如果自己也買賀禮那豈不是同皇帝鬥富,因此不如不買。弘曕堅持不給母親買賀禮和過壽,崇慶太后也拿他沒有辦法,只能隨他意了。
這一回乾隆對弘曕也十分不滿,於是乾隆打算晾一晾弘曕和謙妃母子,所以他故意沒有去給謙妃祝壽,而弘曕在謙妃壽辰這天也等著乾隆給謙妃祝壽,他打的算盤是等乾隆祝壽完了他好把賀禮搜刮走。
結果乾隆也沒去祝壽,弘曕沒有拿到乾隆祝壽的金銀財寶,於是弘曕就來氣了,他直接去找乾隆,當面嘲諷乾隆不孝庶母,乾隆則直接回懟譏諷弘曕家產萬貫還總想著搜刮母親,從母親手中拿取財物。
這件事之後不久又發生了圓明園九州清晏殿失火的事,當時乾隆帶著一眾王公貴族居住到圓明園,乾隆住在九州清晏殿,結果發生失火事情,而住的離乾隆最近的就是弘曕,事發之後弘曕並沒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反而是住的離乾隆最遠的皇五子永琪第一時間衝進殿中揹負乾隆而出。
住的最近的弘曕卻是最後一個悠閒自得的走到現場,這期間他不僅與其他皇室成員嬉笑,連隻言片語對乾隆的關懷問候都沒有,弘曕如此讓乾隆十分寒心,從此乾隆不再寵愛弘曕。
後來弘曕在給崇慶太后請安時粗心大意坐到了乾隆的位置,這讓乾隆當場發飆,乾隆大怒又罰了弘曕一萬兩白銀,並且罷免了弘曕所有的職務,讓他回家閉門思過。這回又是罰錢,還把弘曕之前在朝廷擔任的差事都罷免了,這等於弘曕的工資又少了一大部分,這讓弘曕十分心痛。
從這之後弘曕也明白了乾隆不再寵愛自己,罰了這麼多錢,還把工作都弄丟了,爵位也降級了,為此弘曕十分鬱鬱寡歡,後來為此一病不起,甚至到病危。
乾隆在聽聞弘曕病危之後才又擔心起弟弟來,他親自到弘曕的府上探望。弘曕看到乾隆後掙扎著在床上就給乾隆下跪磕頭認錯,乾隆一看如此,立刻心就軟了,他嗚咽失聲痛哭,拉著弘曕的手說:“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處分,以改變你的脾氣,想不到你會因此得這樣重的病。”
乾隆這回也徹底後悔對弘曕懲罰過重,於是下旨將弘曕提升為郡王,並把之前對弘曕的罰款全都退了回去,他就是希望能給弘曕寬心,好讓弘曕儘快好起來。不過為時已晚,乾隆三十年(1765年)弘曕還是病重去世,享年僅33歲。
乾隆在弘曕去世後十分悔痛,他親自為弘曕撰寫碑文,給弘曕上諡號為“恭”,後來乾隆還寫了很多首詩來紀念弘曕。
寫在最後
因此來說弘曕在歷史上與胤禮其實是嗣父子關係,由於哥哥乾隆對他的溺愛,所以他很早就承襲了果親王爵位,也是由於乾隆的溺愛,因此也毀了弘曕。
但是弘曕的結局在帝王之家還算是比較好了,弘曕英年早逝完全是咎由自取,也正是乾隆對他的溺愛反而坑害了他。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
文/小島知風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