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中國旅遊地圖來看中國的旅遊景點,領略中國大好河山。
第一篇 北京
北京是全國古建築,名勝古蹟最為集中的城市。
東城區:處在北京市的中心地帶,東北部與朝陽區相連,西部與西城區為鄰,南部與崇文區隔街相望。全區面積41.84平方公里。
舊東城始建於公元1264年元大都年間。從忽必烈建立元帝國,修建國都即大都城開始,就奠定了現在北京東西城的大致範圍,大都城的東部稱為東城。明、清兩代京師設順天府,府治下的大興縣即轄今東城地界。新中國建立之初,北京市城區沿襲舊北京市建置,分7個區。1958年東城區由東四、東單兩區合併成現在建置。2010年,東城區合併崇文區,成立新東城區。
東城區是首都的政治活動中心,與中國歷史和北京歷史緊密聯絡的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就坐落在境內。國家的重要慶典和首都重要的集會活動在這裡舉行。
西城區:位於北京城的西北部,全區面積50.70平方千米。
西城區在歷史上就是京畿中心。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繁榮的京城,總的佈局就是以今天西城區境內的中海、北海和什剎海這個龐大水系作為中心的。北京解放以後,西城區逐步成為首都重要的政治活動地區。坐落在西城區境內的中南海懷仁堂,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場。
西城區也是北京城商業比較繁榮的一個地區,縱貫北京西城南北長5.2公里的西單商業一條街,是全市最著名的商業大街之一。
東城景點:故宮博物院、天壇、雍和宮
西城景點:恭王府、北京動物園、景山公園
一、故宮博物院
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二、天壇
位於北京市東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用以祭天和祈禱豐年的地方,位於北京外城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經嘉靖年間改建得以完善。天壇平面北牆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佔地273公頃,牆垣東西約1700米,南北1600米,共有垣兩重,垣內遍植松柏。建築物僅佔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主要建築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建造在南北縱軸線上,其間用寬30米和高於地面4米的磚砌大道相聯。圜丘為三層漢白玉石壇,從上到下由3402塊石板鋪成,它的石板與欄板數均符合360度的數字,四周以兩重矮牆環繞,內牆平面為圓形,外牆作正方形,以附“天圓地方”之說。其北為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皇穹宇,著名的“迴音壁”即在這裡。祈年殿是圓形平面的大殿,佔地5900多平方米,殿內中央四柱代表四季,外圍兩排柱子各十二根,分別代表四時、四季、十二時辰、十二月和二十八星宿,內涵極其豐富。它立於三層漢白玉須彌座臺基上,底層徑約90米,高38米,上覆三層藍色琉璃瓦頂和滲金寶頂。此外,還有皇乾殿、離宮、神樂署等建築。天壇是我國精美古建築群之一,現闢為天壇公園。
三、雍和宮
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由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佈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宮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雍和宮各殿供有眾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羅漢山,金絲楠木雕刻的佛龕和十八米高的檀木大佛。檀木大佛1990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在藏品中,許多都是十六世紀以來西藏上層人士、高僧大德進獻給皇室和本宮的珍貴禮品,至今儲存完好,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四、恭王府
位於什剎海北岸的恭王府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程序,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地處什剎海北岸,作為清王朝一等貴族的府邸,其建築也是最高格制,府內有門臉5間,正殿7間,後殿5間,後寢7間,左右有配殿,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均依制而建,建築群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名萃錦園,園中景物別緻精巧。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貴族,所以他的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也是最高格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5間正殿7間,後殿5間,後寢7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和坤,他修建了慶頤堂,模仿了皇帝的寧壽宮。
五、北京動物園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佔地面積約86公頃,水面8.6公頃。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北京動物園原名農事實驗場、天然博物院、萬牲園、西郊公園,是中國開放最早、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園,從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園內有小溪湖沼、假山曲徑、綠林繁花以及兒童遊樂園、動物活動場。園內還配有餐廳、商亭等服務設施。
北京動物園動物活動場地6萬平方米。各種動物都有專門的館舍,如犀牛館、河馬館、獅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羚羊館、長頸鹿館、熊貓館、海獸館、猩猩館、兩棲爬蟲館、鳴禽館、小動物園等。在此安家落戶的有中國特產的珍貴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種馬、丹頂鶴,還有來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動物如非洲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無毛狗、歐洲野牛等。兩棲爬蟲館分上下兩層樓,內有大小展箱90個,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動物100多種,其中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灣鱷。
六、景山公園
位於北京城的中心,公園佔地23萬平方米,景山相對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終保留著遼代的山;金代的圍牆和宮門;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築群落保持完整。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40萬農民起義軍進攻北京,夏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禎皇帝登上景山,見大勢已去,在景山自縊。1930年,故宮博物院在景山東麓立“明思宗殉國處碑”,1944年立“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使這裡成為北京著名的人文景觀。
景山山上五亭橫列,中峰建有萬春亭;東側依次建有觀妙亭和周賞亭;西側依次建有輯芳亭和富覽亭。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風貌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景山園林特色是有牡丹、芍藥等花卉幾萬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實秋菊展,三季花團錦簇,四季松柏常青。
景山公園是一座環境優美的皇家園林,也是也是北京最大的牡丹觀賞園。有牡丹、芍藥等花卉幾萬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實秋菊展,三季花團錦簇,四季松柏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