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濟,個個爭住來,一家老少都感受氣氛。”
“行通濟,無閉翳”,通濟是佛山南浦公園附近通濟河上面的橋。原來的通濟河干枯了,但,通濟橋還在。
明末清初開始,每逢正月十六早上一早到晚上,佛山四鄉家家戶戶的都不約而同地舉起風車,搖著風鈴,拿著生菜,浩浩蕩蕩地由北向南,行過這條通濟橋。
祈求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這個時候的通濟橋,不斷有人從橋頭走到橋尾。非常熱鬧。手裡拿著生菜就取其“生財”的諧音。盼望來年,發財富貴。行過通濟橋之後,大家就會把生菜丟進通濟河裡。但是現在講環保,所以都將生菜帶回家,就取了“引財歸家”個意頭。
三百多年來,佛山人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都有行通濟這個風俗。關於,這項活動流傳的緣由,可以追溯到當地諺語“行通濟,無閉翳”得到答案。
“閉翳”是粵語方言,意思是憂愁,晦氣。大家行通濟,習慣從村尾南濟大街,南濟觀音廟前,登上橋頭,直行到橋尾通運社,茶亭等一路暢通無阻,順利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