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拓展世界對海洋認知的邊界重構海洋產業鏈,把世界帶入第二次大航海時代——這是鰭源科技的發展願景。該公司也致力於提供一種平臺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採用模組化設計,擴充套件性強,透過搭載不同的模組,可以拓展不同的水下應用場景。
打破高價定製化限制
從海洋到池塘,從石油勘測到養殖維護,這些水下作業專案中,往往能看到機器人參與的身影,但需要指出的是,囿於特製化的工業製造要求,類似裝置的應用往往需要花費高昂的成本,難以在需求端大面積鋪開,亦限制生產商的產能擴張。
鰭源科技CEO張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機器人行業由來已久,但在海洋產業的應用當中,此前一直都是倚重大型裝置,且以海外的供應商為主。“但相關裝置需要根據特定需求進行定製,因此屬於非標準化產品,難以形成批次化生產,因此機器人廠家特製一臺裝置所需要的費用很高,在需求側設定了很高的成本門檻。”
據瞭解,類似在船舶行業、石油行業等重工業領域,相關裝置的製造費用動輒一臺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疊加保養維護和專業的操作培訓支出,一般勘測、養殖企業難以負擔。不過欣慰的是,隨著鰭源科技的發展,此類痛點漸被消除。
張翀告訴記者,他們從0到1構建相關供應鏈,採用批次化生產,打破過往水下機器人需要定製化生產的限制,他們要做的是打造系統化水下解決方案專家,機器人從此成為應對場景特定需求的基底,鰭源科技提供解決方案,在其研發的機器人平臺之上搭建軟體、硬體支援,多元化滿足客戶對水下作業的需求。
據悉,該公司旗下FIFISH系列水下機器人,聚焦350米水深應用,同時配備七大類行業應用工具,包括Q相機、成像聲吶、遠端遙控監測系統等觀察工具;機械臂、補網器等作業類工具;圓規尺、鐳射測量儀、AR智慧標尺等測量工具;水質取樣器、淤泥器、水質感測器等水質取樣分析工具;水下定位系統、自動位置鎖定等導航工具;還包含岸上供電、電動線盤等增強性工具。可以說,鰭源科技的產品實現了以智慧水下機器人為基底,透過開放式擴充套件介面,可以搭載多類附載工具,實現多場景、多工快速切換使用。
得益於產品線的豐富和技術的優勢,鰭源科技亦在幫助企業及政府需求,逐漸在B端及G端市場搶佔先機。合作伙伴包括小米、中國華電集團、NTT DOCOMO、KDDI等,在全球擁有超140家零售中心,在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產品銷售。
構建水下智慧解決方案
擁有硬體基底,鰭源科技產品的功能拓展有的放矢,企業也借勢得以批次化生產。與此同時,基底平臺的搭建也為其進行智慧化作業提供了平臺。據瞭解,該公司核心團隊均來自華為、微軟、大疆、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致力於水下智慧解決方案的實施。
張翀告訴記者,公司的業務主要以水下機器人系統及水下大資料為核心,構建水下機器人系統+AI+大資料+服務的系統解決方案,致力於用創新科技賦能探索海洋,開啟AI改變海洋場景的生產及生活方式。
她表示,水下應用人工智慧這個行業是一個新興市場,前些年我們透過搭建硬體平臺,輸出機器人裝置,為的就是搭建一個平臺化的基底。“從微軟、大疆出來的技術人才將為我們的演算法及人工智慧服務進行賦能,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創新與突破。”
在操控及流體設計方面,鰭源科技在總體設計上放棄了傳統開架設計方式,自主設計六推進器(電機)結構,成為目前業內被廣泛認可的低功耗創新動力結構;針對水下場景更加複雜的水流、壓力、慣性力作用等問題,透過建立小型封閉流體邊界條件資料庫,構建複雜流體設計能力,併成功研發了全姿態自主控制系統,能夠在水中實現任意角度下的精準控制,以最少電機數量與功耗的條件下,在360度任意視角實現穩定浮停和快速響應。
在水下影象與識別系統方面,鰭源科技為水下場景資料模型建制基於ML的邊緣模糊演算法,成功實現基於模糊特徵識別後進行的底層畫素還原,實現渾濁水體下影象的清晰輸出。並透過豐富的水下場景大資料積累,成功實現水下AR標尺測距、特殊地圖繪製及圖形拼接功能。
在水下通訊和智慧定位系統方面,鰭源科技擁有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低成本、小型化的水下通訊系統,創新整合聲納矩陣、鐳射雷達、GPS系統,以較行業常規方案僅1/10的成本,實現小型化聲納測距、水下避障、自動巡航、地圖讀取繪製雙向反饋等功能,同時效率和穩定性提高約25%,也是目前全球較少能夠實現與谷歌地圖搭配使用的水下定位方案和小型推進器系統之一。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宣告: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專案,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於公開資料和採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