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韻石
當前全球經濟與科技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等科技不斷髮展,城市大腦建設速度提升,對資料分析能力提出了新挑戰。
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融信數聯”),作為行業內領先的多源資料治理及融合分析的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致力於構建資料生態,提煉資料價值。自2015年成立至今,融信數聯藉助其自身資料探勘能力,為北京的疫情防控、智慧城市建設等提供了有效助力。
創業“真的很難”
2021年冬日裡的一天,融信數聯創始人於笑博向《法人》記者講述了融信數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關於創業起因,於笑博談起一段學生時期的經歷。“2005年,我參與組織了北京郵電大學第二屆研究生創業大賽。當時學生們憑藉幾頁PPT,就有人要投資100萬元。” 這個細節令於笑博印象深刻,且在心中種下了創業的種子。10年之後,這粒種子終於破土而出。
融信數聯公司前臺 李韻石 / 攝
畢業後的於笑博先後進入幾家知名企業工作。履歷光鮮卻不斷更換工作的原因在於,於笑博認為,自己並沒有找到可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往前端走,走到消費者身邊去了解市場。”這是於笑博一直以來的想法。他曾擔任過工程師、專案經理,做過售前調研,也做過市場工作。在熟悉任職企業的相關工作後,他拒絕了即將上市的原始股,毅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融信數聯。
2015年成立至今,融信數聯從創業之初僅有四張免費桌椅,到現在成為“專精特新”企業,年收入達上億元,這期間的經歷,於笑博總結了三點:九死一生,眾人拾柴火焰高和機會。
於笑博告訴記者,創業過程可謂“九死一生”。公司創立之初僅有十幾個人,一邊做傳統專案,一邊進行技術創新,那時還經常出現發不起工資的情形。“創業的艱難超過了想象,每個錯誤的決定都可能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於笑博感嘆道,“從掙工資變為發工資,這個改變真的很難。”
根據當時政策、行業趨勢及通訊專業特點,融信數聯選擇向大資料方向發展。不過,於笑博強調,在多次沒能正常發放工資的情況下,創業團隊沒有一個人選擇中途離開。公司能夠走到今天,是大家齊心協力、“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
伴隨著國家大資料法及相關政策出臺,公司技術產品不斷成熟,為融信數聯創造了很多機會。公司陸續完成了海南、貴陽大資料分析等專案,逐步建立了口碑。公司也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業績呈十倍高速增長。於笑博認為,創業七年來,融信數聯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因為大資料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國家出臺多項政策給予企業支援。“天時、地利、人和,我們趕上了好時機。”
讓資料動起來
近年來,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已進入深水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更加助推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新基建的發展。
2020年,作為北京市大資料行動計劃的技術服務商,融信數聯依託北京市大資料統採共用及共享融合機制,快速搭建了社群疫情風險態勢感知與趨勢預測系統,透過整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資料、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京心相助資料、網際網路資料等多方資料來源,融合分析後得出6大指標,分別是確診、疑似、密切接觸、敏感症狀、京外輸入和境外輸入。同時,結合地區人口密度和確診病例佔地區常住人口比例等資料進行綜合研判,24小時不間斷全時響應北京疫情防控。
於笑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是一次大考,大資料技術及產業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加速推動了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讓資料動起來,實際上就是流通的意思,甚至實現可交易。”於笑博認為,現在整個行業還無法調動所有資料,但可以一步一步來,先實現“1+1”“1+2”,再實現“1+N”。
融信數聯目前是“1+N+X”,即多源資料融合分析和應用。發展初期,公司具有5到7種應用資料來源。“我們深刻感受到多維度資料正在加速流通。在政府協調下,公司已增加至幾十種資料來源,精準度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為北京市政府提供了多源大資料分析技術支撐。”於笑博說。
除了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資料的計算分析,融信數聯還為城市智慧化建設提供了大資料分析技術。於笑博介紹,公司正在打造資料治理和應用驅動的“智慧政府2.0版本”,致力於讓各級政府決策更精準。其核心業務包括資料治理、融合分析、決策支撐及報告諮詢等,涵蓋人口就業與產業經濟、智慧交通、城市治理(旅遊、規劃、綜治等)、智慧決策4大板塊,涉及10餘個政府部門。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和天通苑地區(下稱“迴天社群”),面積約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多萬,人口高密集型為區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高迴天社群居民滿意度,昌平區政府於2017年正式啟動“迴天有數”計劃暨回龍觀、天通苑超大社群城市治理大資料平臺,融信數聯作為該專案的大資料計算支撐企業之一,為迴天社群的智慧化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融信數聯技術團隊集中了迴天社群的多源資料資源,以該地區“人”為聚焦點、“位置”為線索鏈、“區域”為思考面,建設了基於大資料人口與社會治理決策的支撐體系,對迴天社群公共服務、交通出行、職住通勤、環境品質、管理運維等方面進行深化量化剖析。同時,開展城市體檢,幫助政府構建地區精準認知,總結優勢和短板,最佳化政府惠民專案執行路徑。
融信數聯公司的工位前擺滿了獎狀 李韻石 / 攝
透過4年的努力,2021年,迴天社群居民專項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10分為滿分),受訪居民對迴天社群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綜合滿意度為7.78分。其中,居民對市政基礎設施方面評價最高,為8.11分;交通治理方面次之,為7.81分;社群治理和公共服務均為7.58分。
堅守法律底線
不讓技術作惡,是融信數聯一直堅守的原則。於笑博對記者表示,在大資料時代,資料安全和使用者隱私保護是商業模式設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融信數聯重點啟動了相關機制措施,在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基礎上,找到了一條實現多源資料高效聯動的途徑。
回望創業初期,於笑博表示,大資料等概念還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相關技術在法律層面還有漏洞,但公司始終堅持自己的底線,沒有利用技術去做任何違法的事情。
隨著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家日益著重保護資料安全。在法律層面,先後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這些法律的實施,一方面有效地保護了個體資訊保安,另一方面也給踏實、守法的企業予以激勵。”於笑博說。
目前,全國各級政府都在打造智慧化數字平臺。根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聯合釋出的《中國政務資料治理髮展報告(2021年)》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國已有130個省級、副省級和地市級政府上線了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開放平臺逐漸成為地方數字政府建設和公共資料治理的標配。
對於融信數聯未來的發展,於笑博表示,在倡導資料安全背景下,融信數聯作為以政府服務為根本目標的大資料計算企業,堅守法律底線,這是公司能夠在7年間收入從80萬元快速上升到1億元的底氣。
(責編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