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科學進展》最新出版的文章發表了來自巴黎腦研究所 Emmanuelle Volle 團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將大腦功能連線、語義記憶和現實生活中的創造力聯絡起來,結果表明,現實生活中的創造力依賴於語義記憶的個體差異,而這些可以從大腦的功能連線中預測出來。
創造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解決問題、應對變化和創新的一種認知功能。在神經科學中,它通常被定義為創造新事物,以適應特定環境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各種活動中,例如視覺藝術、科學、音樂或寫作,從而達到不同層次的成就。
根據創造力的聯想理論,創造性思維至少部分依賴於語義記憶中聯想的組織,也就是說,依賴於我們的知識元素相互連線的方式。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cela認為,語義記憶中的連線組織可能決定我們以新方式連線遙遠概念的能力,而且這可能因個體而異。然而,語義記憶和創造力之間聯絡的大腦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使用了一項語義相關度判斷任務,要求參與者在fMRI獲取過程中評估若干對詞彙之間的語義關係。基於這些評分,他們建立了成對的語義關聯地圖,稱為語義網路。隨後,研究人員利用基於網路的工具,探討了語義網路組織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為了評估現實生活中的創造力,參與者被要求填寫一份關於他們在八個領域的創造性活動和成就的問卷,這些領域包括文學、烹飪、音樂、體育、表演、藝術、科學和工程。
首先,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語義記憶網路的組織可以預測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的創造力。這表明,具有較高創造性活動和成就的參與者具有更高效的語義記憶網路。其次,作者在任務期間研究了大腦的功能連線,並確定了特定的功能連線模式來預測促進創造力的語義網路組織。最後,這種個體語義網路組織在大腦連線和現實生活創造力之間發揮著中介作用。
Emmanuelle Volle 介紹:“我們研究的獨創性是將三個層次的調查、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認知過程和大腦聯絡起來,透過結合最近開發的計算方法來預測大腦連線複雜的認知功能並研究個體的語義網路,”
總之,這些結果為現實生活中創造性行為背後的一些個體神經認知機制提供了新理的解。
參考文獻:
Marcela Ovando-Tellez et al, Brain connectivity–based prediction of real-life creativity is mediated by semantic memory structure, Science Advances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