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看了幾集熱播電視劇《人世間》。總體感覺不錯,雖然還未窺得全貌,就已經放出來幾集看,可以說相對真實反映了五十年前那個時代的某些側面。雖然有些細節未必完全貼切(比如死刑現場戴帽子、有些演員太胖、年齡偏大、人人都騎著新腳踏車等),但小說或電視劇本來就不是歷史記錄,允許有藝術加工或文學虛構,所以在這些方面不必過份苛責。個人認為該劇大概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是從純粹的知青文學中脫離出來了。眾所周知,梁曉聲過去是以知青文學脫穎而出的,並有多部作品被搬上了熒屏。但這部同名小說,雖然仍有不少知青內容,但視角明顯更寬廣了,就如其名《人世間》一樣,涵蓋了更廣闊的人情世故、悲歡離合。文學就是人學,這是其朝向更深刻洞察社會和人性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淡化了大的時代背景,鏡頭主要聚焦到小人物身上。實際上,從電視劇開首所交待的1969到1972那個年代,中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比如中共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中蘇珍寶島衝突、廬山會議和林彪九一三叛逃等等,這些事件事實上都深刻影響著當時所有人、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從電視劇裡基本感覺不到這些大事件的存在。當然編劇導演也可能有著他們自己的某種我們無從猜測的考慮或苦衷,但總歸有點令人惋惜。小人物實際上永遠是在時代的大潮中漂流,正如有人說的那樣,時代一粒塵埃,落在小人物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不瞭解大潮,所反映的小人物生活,其真實性總有點不那麼靠譜。
最後一點,該劇應該是個今不如昔與今勝於昔兩種觀點妥協的產物,而妥協的結果可能反而激化了這兩種觀點的對立。這說明如果脫離開宏大歷史敘事,單純從具體生活的細微之處發掘人性,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善良可能也有歷史座標。
劇集還在熱播,個人憑管中窺豹的一點偏見就敢在此胡言亂語一通,確實有點放肆了。就此打住,各位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