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很難感知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難買寸光陰。」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不少孩子把這些名言警句背得滾瓜爛熟,做事卻依然拖拖拉拉,讓好不容易修煉「成佛」的媽媽一秒破功,化身移動計時器不停催促。
其實,不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而是時間太抽象,孩子根本體會不到。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我們大人說著很順口,其實對小孩子來說,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寶寶,還是很懵圈的:到底是個啥?
所以,不能直接和寶寶說時間觀念巴拉巴拉的,他們壓根明白不了,也體會不了。一定要在生活中隨著經驗的豐富,逐漸有時間的概念,這個階段,大部分孩子要到3歲吧。
也就是說,爸媽不能心太急,給寶寶一點時間,讓他有點時間的概念:時間順序、時間距離等等。
時間知覺,是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發展,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要先給孩子時間,讓他分清時間順序,把控時間距離。
有了時間的概念,比如幾點是什麼時候,半小時一小時大概是多久之後,才可以著手培養。
怎麼培養呢?
一開始,肯定是要爸媽提醒寶寶,提醒得多了,寶寶自然會減少拖拖拉拉的習慣。
同時,爸媽最好把寶寶日常裡要做的事情,用時間和順序記錄下來,讓寶寶知道他做某樣時間時,是在什麼時候、要耗費多少時間等等。
當然啦,爸媽的以身作則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讓孩子把一天的學習或生活分為上午、下午、晚上三個階段進行安排。
我們一般把一天當中的8點到12點稱為上午,12點到18點稱為下午,日落之後就是晚上了。
另外,家長可以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比如,中午過去了,可以不經意間地問孩子:“寶寶,現在幾點啦?”或者“今天下午準備做什麼呀?”讓孩子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學會珍惜時間。
不論是畫畫玩玩具,還是寫作業看繪本,每個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都可以與孩子約好活動時長,設定好定時器並告訴孩子,當定時器發出聲響時,我們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因為時間已經到了。
如果孩子已經會看鐘表,我們可以用鬧鐘取代定時器,指標和刻度變化還能從視覺上刺激孩子。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可愛的鬧鐘,引起孩子的關注和興趣。然後教孩子認識時針、分針和秒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每天早上定好鬧鐘,讓孩子清晰地認識到時間的變化和重要性,和孩子約好每天早起早睡,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從小幫助孩子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會讓他終生受用。現在的孩子普遍晚睡,如何讓孩子早點入睡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放學回家後有充分的運動時間,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喜好,選擇不同的方式。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約定好的時間段內,我們都要管住自己嘮叨的嘴、急切的心,讓孩子成為這一時間段的真正管理者。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拖沓,還能讓孩子學會遵守約定。
遵守約定適當獎勵。如果剛開始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先約法三章,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親子關係危機。由於都是事先約定好的,到了約定的時間,就一定要遵守約定。可能剛開始孩子會耍賴,家長可以事先承諾:如果遵守約定,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
有了獎勵的刺激,孩子會更認真地遵守約定。例如看電視或DVD,約定好這個節目結束或看20分鐘,等到時間到了或演完,讓孩子自己關閉電視機。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遵守約定”,互相監督。不管是誰,沒有遵守時間的,就要受到一點小懲罰,而遵守約定的人可以得到獎勵。有了比賽這一動力,孩子會積極爭取勝利,遵守約定就在遊戲中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