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牛年、虎年、兔子年,只要一到過年,我家就熱鬧起來,大人小孩都熱情爆棚,各種忙碌,各種購買。家裡一片祥和,別有溫暖,別有樂趣。
一、老公是家裡最愛過年第一人
老公是個愛生活、好美食的人,每到過年過節他就是買買買。
這不小年剛過,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三天兩頭大包小卷的往家拎。雞鴨鵝、牛羊豬,還有各種海鮮。自從我們結婚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年年如此,樂此不疲。
老公就像小老鼠一樣天天往“洞”裡搬,我就負責在家打理這些年貨。一事三份,孃家、婆家各一份,自家留一份,若有新奇稀罕的東西再給親朋好友送一份。過年嘛,咱中國人就講究禮尚往來。
這濃濃的人情就是最厚的年味。
二、我家春聯不一樣
國人的習俗,每到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別有一番除舊迎新的景象。
我家的春聯不一樣,別人家的春聯大都是從集市上買的,我家的春聯都是學書法的小外甥寫的。
在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光等著拜年拿紅包,都要在年前為長輩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當然了每位長輩也都會為孩子們準備一個大大的紅包,祝福孩子們平安喜樂。
這父慈子孝的和樂家風就是最正的年味。
三、除夕團聚故事多
除夕,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不論多忙,不論多遠,大多數人都會放下手中的事情,趕回家,和父母家人團聚。
除夕那一天,全家老老小小都歡天喜地的回家過年,熱鬧而有序,大家分工合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老公和大姐在廚間主灶,負責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飯,忙前忙後,最是辛苦。大嫂二嫂是幫廚,站在一旁端盤端碗,倒水遞茶,插科打諢,說笑逗樂。孩子們聚到一處,玩得樂翻了天。
我是專場負責陪八十多歲的婆婆打麻將的。全家人都喜歡跟我玩,因為我牌技太差,每年都輸錢,而且屢戰屢輸,輸了也傻呵呵的樂,不計得失。
吃年夜飯是除夕最高潮的時光,一大桌子的飯菜,道道都是精心烹製,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品嚐珍饈美味,邊講述一年收穫,邊誇讚大廚手藝好,勞苦功高。
年夜飯的豐盛熱鬧自不必說。就是其中吃的水餃與平日不同。會包進一些錢、糖之類寓意吉祥的東西,吃到錢的人都非常開心,因為這是吉兆,預示著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大家吃到了錢,都心滿意足的放下了筷子。
只有大哥還沒有吃到,只見他悶頭不停地吃。但看上去,他分明已經吃撐著了……婆婆看在眼裡,偷偷把一枚硬幣塞進餃子裡,又假裝拼盤,把那個餃子擺在大哥的面前。大哥一口咬下去,微笑著從嘴裡掏出錢幣,光噹一聲,放在桌子上,立馬放下了筷子,臉上滿滿的幸福。我們大家也都會心的笑了。
除夕夜裡,這滿滿的親情就是最香的年味。
四、積善之家有餘慶
除夕煮餃子時,我看到大姐恭恭散散的把第一碗餃子擺放在廚間一處乾淨的檯面上,旁邊擺放一雙紅筷子,嘴裡唸唸有詞,似乎在說希望祖宗保佑家人吉祥平安之類的話。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古代過年祭祖的習俗。
祭祖是古代過年最重要的家族活動。全家人齊聚祠堂,誦讀家訓,叩拜祖先,虔誠祇福。儀式隆重而莊嚴。
這些傳統習俗,一直以來被人視為封建迷信.。其實古代拜祭先祖的儀式是對子孫後代很好的道德教育。一跪一拜中,包蘊著敬天祭神、約束自律,承傳家風、弘揚祖德,懲戒子孫、以彰善德,光大祖業、激勵後人等深刻的思想教育,其中蘊含著美好的內涵。
積善之家有餘慶。透過祭拜祖先,建樹詩禮傳家,善德教子的家風,這是最正宗的古風年味。
近兩年.因為疫情,過年不能串親戚,不能拜年,也不讓放鞭炮煙花,街面上看似冷清了許多,但我的家裡卻是熱氣騰騰,喜氣洋洋。
所以,我覺得只要有家人,有陪伴,闔家祥和喜樂,就是最美最暖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