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來說,越南和韓國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鄰國。在20世紀以前,越韓兩國長期向中國稱臣納貢,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彼此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
由於清朝的衰弱,越韓兩國先後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並在二戰後獲得了獨立,成為主權國家。但無論是越南文化,還是韓國文化,都已經被深深烙上了中華文化的印記。
讓人不解的是,自從21世紀以來,韓國和越南開始動起了歪腦筋,想要在文化上與中國進行切割。例如韓國,他們聲稱筷子、漢字、羅盤、琵琶是韓國發明的,還聲稱孔子、屈原等中華名人是韓國人。
另外,在中國男子足球隊輸給越南後,越南政府新聞網發了一篇文章,聲稱根據“粽子與厚糕”等越南本地民間流傳的故事,可以推論農曆春節起源於越南,然後才傳入中國。
在這裡,覆言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吐槽了。因為,這些問題本來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就比如春節,這是一個與中國農曆相關的節日,而農曆就是根據中國中原地區的氣候變化、農耕規律而制定的歷法。
我們知道,越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只有雨季和旱季,壓根就沒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區別。在這種情況下,農曆和春節怎麼可能起源於越南?
民粹主義作怪
覆言認為,越南和韓國之所以想與中國文化切割,完全是兩國的民粹主義在作怪。作為獨立的民族和國家,兩國如果要宣揚自己的民族主義,增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如果透過添油加醋、張冠李戴、編造歷史的方式,就很容易讓民族主義演變成為極端的民粹主義。
當然,像越南和韓國這樣的彈丸小國,緊挨著中國這樣的大國,歷史上一直被中國壓著,確實是挺憋屈的。因此,近年來,當兩國經濟出現飛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時候,需要釋放這種憋屈的感覺,想在文化的境界上提升一下。
但回望自己的過去,兩國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其實都是與中國相關的。若是沒有中國,兩國的歷史都很平淡無趣,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或者說,兩國沒有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什麼重要的貢獻。
所以,只剩下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從中國“偷取文化”。中華文化擁有數千年的燦爛歷史,隨便“偷一點”過來,都能裝一裝門面,讓自己瞬間“高大上”起來。
大可不必
這裡可以把日本當成例子,雖然我們很多人不喜歡日本,但日本有一點還是不錯的,它從來不否認自己與中國在文化上的傳承關係,這與韓國、越南相比有明顯的不同。
因為我們看到,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的經濟出現了高速的發展,長期位列世界第二,後來被中國超越,又長期保持世界第三的位置。對於這個小島國來說,算是非常不錯的成就,足以讓日本人民感到自豪。
在文化上,日本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流行文化方面,擁有很強的地區和世界影響力。因此,日本不必糾結於自己的文化到底來自哪裡的問題,大大方方承認是中國就對了。
覆言認為,越南和韓國其實也沒有必要糾結這個問題。與其糾結這個問題,不如好好發展自己的文化,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創新。畢竟,文化不是一個“死東西”,而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是一直在變化的。誰能向更好的地方變化,誰就能引領人類未來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