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我們何時人均GDP超過韓國,成為高收入國家。
大部分人都知道答案是高技能、高生產力、高增值。
但是這一切最終會形成一個表象:人民幣匯率升值至3.5以上。
匯率市場和股票市場差不多,都是由買賣雙方力道形成的。那麼匯率市場上的參與者又有誰呢?
我歸納如下:
多頭,想要進入中國的外資FDI+想將海外利潤匯回國內的中資。
空頭,想將中國市場利潤匯出的外資+想要出海的中資。
長期來說,如果人民幣要升至3.5,內在要求是我們源源不斷吸引外傷直接投資,同時不斷做大海外利潤。前者我們做得很好,後者目前正在發力中。
做大海外利潤方面,我們有內外兩個層次。於內部,我們在國內生產更多高精尖的產品,這個我們目前做的還不錯。
於外部,我們需要做到利用海外資源做到海外生產、海外銷售,這些中資企業大部分利潤均會回到國內。這一點上,藍思科技做的還不錯,但是這樣的企業數量和規模還遠遠不夠。
我們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飲料、大部分日用化妝品、一部分服裝都是外資品牌,他們賺到錢了會流回歐美。國潮崛起,但是他們依然強大,因為在我們由窮變富的過程中已經佔領了大部分人的認知。
慕容復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其實很厲害。不過我們中資企業的目標應當是東南亞、中東、非洲廣袤的貧窮的未經歷教育的年輕人,佔領了他們的消費認知之後,以後他們大部分人一生都以穿安踏、抹佰草集為榮,視為高階品牌。
不說太多了,快涉及一些行業知識了
[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