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宏觀經濟的網友應該能發現,最近幾年中國雖然經濟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社會消費增長卻不盡人意。過去一年,國家部委下發了不下於10道促進消費的通知,從汽車到家電,從裝修到傢俱,從文化到旅遊,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鄉村,涉及消費的方方面面,但收效甚微,為什麼人們不願意花錢了?
讓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2017年社消總額36.6萬億,比上年名義增長10.2%(不考慮物價通脹因素),當年GDP名義增速11.2%;
2018年社消總額38.1萬億,比上年名義增長4.1%,當年GDP名義增速8.8%;
2019年社消總額41.2萬億,比上年名義增長8.1%,當年GDP名義增速10.1%:
2020年社消總額39.2萬億,比上年名義增長-4.85%,當年GDP名義增速2.5%;
2021年社消總額44.1萬億,比上年名義增長11.1%,當年GDP名義增速12.6%;
2017-2021五年間,GDP增長了38.3%,消費僅增長20.5%,消費增速遠低於GDP增速,消費疲軟已經成為經濟的重要問題!
“消費問題”換個角度看就是“收入問題”,消費不振,根本原因是收入增長乏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消費才會強勁起來!提高普通人工資水平,應成為未來中國重要工作任務。
如何讓中國人富起來?中國如何躋身發達國家?
一、加快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是對企業最強約束,所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提高最底層百姓收入的有效辦法。中國最低工資提升速度太慢,2013年各省市最低工資普遍為1300元左右,到了2021年仍然只有1900元左右,只有7個省份超過2000元,最低的雲南只有1670元。中國應加快最低工資標準提高速度,爭取在2025年將最低工資提高到3000元左右,非全日制時薪提高到30元左右,到2035年最低工資提高到7500元以上。
有人說,最低工資太高,會把低端製造業趕走,不利於中國世界工廠。我認為應辯證地看這個問題,中國低端製造業是需要廉價勞動力,但中國更需要製造業升級,向先進製造要效益,如果一味遷就低端製造業,只會拖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速度,不利於經濟發展。是時候給低端製造業一定壓力了,要麼死亡,要麼擁抱無人制造和科技創新。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一方面能促進就業,充分激發閒置勞動力,彌補中國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另外只有數以億計的底層人民收入高了,消費才能活起來。
二、加快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日韓之所以能快速跨越中低收入陷阱,根本原因是重視科技創新,而這也是巴西、墨西哥、南非、阿根廷、馬來西亞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所沒有的核心力量。科技創新,打造先進產業,才是提高國民收入的唯一捷徑!
中國要想成為發達國家,以中國的人口規模,需要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2021年的基礎上擴大3倍左右,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需要大量的科學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需要大力強化科研型人才力量。
談到科研,我們存在兩大問題:
1、近年中國研究生教育有水貨化趨勢,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學術水平堪憂,濫竽充數的很多,根本無法勝任科學研究或根本沒有意願從事科學研究,完全是在揮霍中國寶貴的研究生教育經費,中國必須對研究生教育進行大整風、大變革,寧缺毋濫,堅持精英化原則;
2、科研機構非常匱乏,中國現在的科研機構主要是國有機構和企業機構,前者相對僵化,後者逐利性太強,中國非常需要介於兩者之間的科研機構,既有對基礎科學研究的執著,也有技術產業化的緊迫性,建議國家在這方面進行探索。
三、加快產業升級
在產業方面,中國一方面要奮起急追現有落後產業,如光刻機、晶片、工業軟體、工業裝置、新材料等,另一方面要全面發力全新賽道產業,爭取在未來科技的產業化上走在前面,如燃油汽車我們不如西方,但電動汽車就是我們超越的機會。
透過產業升級和新產業開闢,創造更多高薪崗位,只有高薪崗位達到一定基數,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才具有可行性!
四、建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
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體力、智力、性格、家庭、教育、際遇各不相同,這就註定了即使在相同的環境下,人和人也會產生巨大落差。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在按勞分配、按能分配和共同富裕之間尋找平衡。能力強的人賺取巨大財富,是否他就能完全享受這些財富?從規則來說,是的,但從人類文明來說,他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應該去幫助弱者。
老子認為:“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現在來看,這2000多年前的思想依然不過時。收入分配,不僅要讓有能力的人盡情發揮,也應該體現出“人性”的一面,強者幫助弱者,從古到今都是人類文明的通行道德。
過去中國更強調按勞分配,但隨著資本在改革開放中吃飽改革紅利,高速增值,高收入者的財富呈指數級增長,中國最富有的一群人,已經獲得了遠超過他們需求的財富,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受益者,也應該反哺這個讓他們富裕起來的制度,這不僅僅是社會主義,更是人類共同的人性。
從經濟的角度看,一個群體佔據社會財富過多,並不利於經濟發展,尤其不利於消費增長,因為不管你多麼富有,你的吃穿住用行、玩樂享受都受限於你渺小的個體,都不可能影響龐大的市場,即使你有1000億財富,也不可能一頓飯比1000個普通人更能促進消費,而且中國富裕階層更喜歡去國外高消費,購買國外奢侈品牌,這如同拿中國的財富支援外國經濟,是中國消費力的流失。此外,鉅額財富對子女成長也許並非好事,如大衣哥的子女基本已經成了廢人,完全沒有了創造社會價值的動力。
中國應該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建立更公平的分配規則,應儘快出臺遺產稅,制定制度防範中國財富外流,提高對超富有階層的稅收監管。其實西方很多國家,富豪們已經在自發地進行財富二次分配,將自己的超額財富捐贈出去,僅給子女留很少的財富。
五、大力推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中國經濟對西方市場依賴度太高,2021年中國出口總額21.73萬億元,其中對歐盟、美國和日韓的出口就達14.67萬億元,佔中國出口的67.5%!如此高的對西方依賴度是非常危險的,中國應儘快實現出口市場多樣化!
西方人口不足10億,而全球有76億,西方之外還有50億人口的市場,這是潛力無限的未來超級市場!目前這50億人口收入比較低,購買力有限,中國應積極推動他們的發展,提高消費能力,假以時日,未來必然成為中國製造的新世界。我認為,未來15年非西方市場至少有2倍的增長空間,足以容納中國製造增長一倍!
中國能否成為發達國家,機會不在西方,而在更廣闊的非洲、東南亞、南美洲、中亞、西亞、東歐、南亞!中國應繼續強化對發展中國家的關注力度,更深入地開展一帶一路戰略,未來逐漸從基建投資向培育當地市場和打造當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六、推動收入來源多樣化
改革開放初期,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不是糧食,而是家庭副業,透過合理利用農閒時間,創造更多財富。
中國普通人要想盡快提高收入,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發掘業餘時間,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而且隨著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時代到來,中國勞動力短缺問題會日益明顯,中國應儘快建立高效利用勞動力的制度。
我認為,中國應大力發展非全日制職業,短到0.5小時,長到一天,讓有空閒時間的勞動者能更靈活地參與勞動創收。靈活就業,完全可以彌補未來服務業用工緊張的問題,還能給百姓帶來第二份工資。政府應該鼓勵各行各業全面推行靈活就業,重點面向45歲以上中老年勞動者和殘疾人。鼓勵在職員工參與夜間短時間的靈活就業,而且還能促進夜間經濟的發展!
百姓的收入高了,消費自然就活躍了,內迴圈經濟自然就強勁了,中國經濟才能行穩致遠!
歡迎關注城市帝國,城市、農村、經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