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越挫越勇呢?#
今天對這個議題特別的有感覺,這份感覺來源於之前的學習,還有今天跟孩子互動時的經歷,以及觀察其它家長的陪娃過程有所感悟!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渴望讓孩子能夠遇到挫折越挫越勇是嗎?
可是實際上落實到平時的實際生活中,又不知道如何做,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
有的人說給孩子一些挫折鼓勵他穿越,慢慢的就越挫越勇了,可是有很多時候發現事與願違,不但沒有越挫越勇,而且讓孩子產生的畏懼心理,膽小怕事、害怕失敗。
有的孩子確實是越挫越勇了,可是內心卻出現了,沒有人可以信賴,我只能靠我自己,內心委屈難,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我分享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是小孩子玩耍,頭碰到了欄杆,(據我觀察不嚴重),孩子還沒有任何反應的情況下,媽媽馬上抱住孩子說:“啊,磕到腦袋了,不疼不疼啊!”
我們經常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他呈現了一個人的思考方式,這位媽媽說的不疼不疼,讓我有所思考。
我的思考:孩子頭碰到欄杆,正常情況下,孩子都會感到一些疼痛的,這是孩子的最自然的身體感覺。可是媽媽害怕孩子感受疼痛,害怕孩子體驗疼痛之後的傷心,痛苦的情緒,告訴孩子不疼不疼。害怕孩子體驗挫折。
第二個故事:我帶著孩子逛超市,結果孩子推著購物籃摔倒了,我觀察孩子摔倒的情況不嚴重,同時根據平時我跟孩子的互動,知道他會爬一會兒,然後就會自己起來。有時候會要求我抱一抱,有時候就繼續玩了!
就在他摔倒的時候,有一位阿姨馬上說:這是誰家孩子,我說是我家的,阿姨說:趕緊扶起來。我說:阿姨我感覺他沒事,先看看!阿姨特別著急的說:這麼能沒事呢!
我的思考:
我體會到,阿姨看到孩子摔倒特別著急,緊張,特別不願意看到孩子摔倒這件事情,同時感覺孩子摔倒之後。孩子會特別的痛苦、不舒服。而阿姨不願意讓孩子體會這份痛苦和不舒服!
其實,也是不願意讓孩子體會挫折!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摔倒是特別正常和經常發生的事情。孩子會在摔倒的過程中學習觀察,平衡,體會自己爬起來的過程,以及面對這份疼痛的過程。
這兩個故事中的家長的語言都反應了一種心態,就是不要體會挫折(我把摔倒,磕頭這類事件,看成是孩子們遇到的一些挫折),因為挫折是痛苦的,這份痛苦是我不願意讓孩子體會的!而實際上,家長的躲避恰恰讓孩子們感受到這份挫折是很痛苦的,因為家長極力的迴避!
想讓孩子越挫越勇可是確不讓孩子體會挫折。想要勇可是不要挫!孩子感受到挫折的痛苦,同時沒有親身體驗挫折的過程,沒有從挫折中汲取正面的價值,沒有體驗挫折帶來的資訊反饋,感受到的卻是痛和苦!所以越挫越害怕,看著目標可是動力不夠。
那如何做呢?
孩子輕微的磕頭和摔倒,是孩子生命成長的一部分,讓孩子體會那份疼痛,尊重孩子的感覺,同時給予孩子溫暖和愛,比如:抱一抱。讓孩子體會這個過程,形成一種態度:生活中這樣的挫折經常有,是非常正常的,是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挫敗只有回應資訊!感受背後父母的力量,支援、愛和溫暖,挫折之後,繼續能量慢慢的面對生活!
這樣挫折對於孩子就不是一份痛苦,因為事情本沒有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加上去的,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是父母給加上去的!
所以我認為越挫越勇,是需要對挫折有一份正確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害怕挫折,或者給孩子製造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