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軍訓在我國從夏商時期就開始了,當時“大學”主要教授“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中間的“射、御”就是當時大學生的軍訓。
隋朝後,由於科舉的開始,社會主流開始“偃武修文”,國家教育重點由學武轉為修文,讀書人為謀取功名,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漸被棄之。直到1906年清政府正式頒佈的《教育要旨》才有學校軍訓的辦法。民國時期一度對軍訓要求很嚴,軍訓不及格不能考大學、不能畢業,但是由於客觀原因,學生軍訓時斷時續。
對學生軍訓真正走向正軌是建國以後。1955年7月,我國頒佈了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從法律上作出了對大學生、高中生中進行軍事訓練的規定。
實踐證明,軍訓不但能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能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思想上的自立和獨立,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嚴格自律的良好習慣。
現在,軍訓已經成為大學生進入新學期的第一課。
軍訓中重要的一項裝備是軍訓服裝,軍訓服裝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迷彩服,二是其它統一的服裝。一般來說,軍訓時學生統一著迷彩服的佔絕大多數。有些學校是統一為學生購買,有些學校是要求學生自行購買。
迷彩服是一種由綠、黃、茶、黑等顏色色塊作背景色的偽裝性服裝。雖然穿著迷彩服有著某種神秘感,更加有著軍人的味道,但是,對於現在追求個性的大學生們來說,如果大家都穿著迷彩服,反而因為太過雷同,或者軍訓的迷彩服質量不行,而在軍訓後大學生基本不會再穿著。
對於這種短暫用途的“軍訓服”怎麼處理,是一件令人糾結的事情。
第一種途徑,可以“傳承”給師弟師妹。這雖然是一個比較不浪費的辦法,但是,畢竟是舊衣服,從心理上,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接受,另外,從儲存上,畢竟要等一年時間,讓現在的大學生好好儲存是件難事;如果由學校統一儲存的話,實踐告訴我們,儲存效果更差。
第二種途徑,捐贈給需要者。衣物的捐助首先需要曾經穿著者身體健康,需要進行清洗消毒,還需要尋找有受捐者。軍訓服本來價格不高,如果進行清洗、消毒、組織捐贈,成本偏高,不太現實。
第三種途徑,舊衣出售。雖然現在網路上二手衣物買賣是平常的事,但是,由於軍訓服的價值、以及不同高校使用的樣式問題,很少會有人購買,況且軍訓都基本在同一時間段。
第四種途徑,留作紀念。把軍訓服留作紀念,將來有個美好的回憶。但,有著這種情懷的同學畢竟在少數。
第五種途徑,拿回農村幹活穿,一些來自農村的同學往往會在軍訓後把迷彩服寄回家給家人下地幹活穿,不過,有這種心思,這樣懂事的同學貌似不多。
第六種途徑,當成垃圾處理。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景象,每年軍訓後,校園垃圾堆迷彩服都一堆一堆的,看著真是讓人可惜。
雖然軍訓服裝費單價不算高,每人假如按照100元算,全國每年招收800萬大學新生算,假如500萬參加軍訓購買迷彩服,算下來至少也有5個億的軍訓服裝費被白白浪費,數目讓人觸目驚心。
大一新生,軍訓結束後,對於你的迷彩服,你有更好的處理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