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各地群眾歡喜過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人們從忙碌的工作中迴歸到一個個家庭,一起吃飯、嘮家常,凝聚成期盼已久的團圓。以喀斯特地貌著稱的貴州,地形複雜,千百年來,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棲,創造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絢麗多彩文化奇觀。春節期間,全省各地的特色美食讓群眾的味蕾得到了充分滿足,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年味民俗文化活動,也扮靚了假日文化旅遊市場。
特色“年味菜”走上餐桌
進入臘月之後,福泉刨湯臘肉非遺傳承人蒲江林便開始忙碌起來,熏製臘肉是一件“時光工程”,每至年關,他都要早早做準備,保證產品能夠供應春節市場。
臘肉是貴州人民最喜愛的食物之一,但臘肉的做法在全省各地有所不同。蒲江林熏製的刨湯臘肉保留了福泉市傳統飲食技藝。“臘肉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們對它是‘情有獨鍾’。”為了做好這道年味菜,從挑選食材到熏製出爐,每一個細節蒲江林都給予它足夠的“儀式感”,“既要好吃也要好看。”
和臘肉一樣在年夜飯上充當“重量級嘉賓”的還有扣肉,在獨山縣,扣肉別有一番滋味。獨山人因為喜酸,當地有“獨山三酸”,其中一酸“鹽酸菜”,被用來和扣肉同蒸,產生了風味獨特的“鹽酸扣肉”。
住在獨山縣麻尾鎮布依風情街的李蘇明是製作“鹽酸扣肉”的好手。“整個過程歷經煮、炸、蒸等多道工序,每一個工序都極其耗時,講究繁多,一塊肉從買來到製成成品,需要5個小時左右。”儘管流程繁瑣,但好技藝和好味道也給他帶來了生意,“這段時間訂做鹽酸扣肉的人比平時多了不少。”李蘇明臉上滿是笑意。
“粑粑”換裝升級火熱走俏
“吃粑粑”是貴州人逢年過節的習俗之一。在鄉村,每年臘月二十八,人們都會在一起打餈粑,慶祝豐收年。春節期間,餈粑的訂單大量增多,給回鄉創業的詹發智帶來了可喜的生意。
“近一個月來,訂單每天源源不斷,銷售總量已經有上萬斤。”詹發智家住安順市舊州鎮猛龍村,2015年,在外務工10多年的詹發智回鄉做起了餈粑生意。因對餈粑製作深有研究,製作的餈粑廣受歡迎,詹發智的事業越做越大,在當地開起了食品加工廠,如今,工廠年產值達200萬元。記者瞭解到,在貴州各個地區,不同種類、不同形狀、不同做法的“粑粑”高達幾十種。
在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香甜可口、做法多樣的黃粑是當地最具人氣的小吃。2021年,依託烏江畫廊的美麗風光,化屋村鄉村旅遊產業風生水起,黃粑、苗繡等極具特色的產品成為化屋村留住遊客的“使者”。化屋村黨支部書記張玉芝介紹,“過去一年,化屋黃粑、苗繡等產品暢銷省內外,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底的1.15萬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93萬元。”
花樣民俗豐富旅遊業態
“在這裡度假很有意思,唱侗歌、做油茶、看蠟染,這些少數民族特色活動讓春節年味更濃了。”除夕夜前夕,遊客周敏之與朋友組團到黔東南州肇興侗寨遊玩,舒適的體驗感讓他們給這座初次見面的侗寨打出好評。
民俗是肇興侗寨發展旅遊的重要核心元素之一,從景區風格到業態設定,濃濃的侗族“民俗風”成為吸引遊客的流量密碼。1月25日,2022全國鄉村“村晚”展示活動暨貴州雲匠村晚在肇興侗寨精彩上演,鼓樓對歌、寨門迎賓、蘆笙展示等特色民俗表演吸引了全國各地觀眾進入雲上直播間。蘇州網友“白小果果”留言說,“這場晚會讓我記住了肇興,已把它規劃為我2022年的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藉助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打造接受度高、參與度強的體驗專案,滿足人們的旅遊、體驗需要,已經成為貴州很多地方發展旅遊業的重要“開啟方式”。這個春節假期,貴州各地依託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優勢,陸續推出一系列趣味性、參與性、體驗性濃郁的活動,豐富假日旅遊市場供給。
春節假日期間,位於播州區的烏江寨國際旅遊度假區迎來試運營,景區準備了“中國年·遵義紅——非遺過大年”文化活動,邀請市民遊客現場體驗貴州非遺的魅力;凱里市下司古鎮結合民族特色推出“花燈季”活動,景區內熱鬧非凡;興義萬峰林佈置好新春裝扮,樸素的老街又傳來“布依八音坐唱”的優美旋律……(記者 向秋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