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邊的玄武湖和一般山川湖泊比起來,可謂命運坎坷。歷史上曾叫過秣陵湖、鐘山湖、蔣陵湖、後湖、昆明湖、習武湖、飲馬塘等等。傳說人們在這湖裡發現兩條黑龍(其實就是揚子鱷),按古代的五行八卦來說,黑色屬北方,北方有神獸就叫玄武,所以這湖叫玄武湖了。玄武湖從朱元璋開始,終大明一朝都被嚴密封禁,外人絕難進入。因為大明朝把戶籍黃冊都存放在這兒!那麼這黃冊為什麼這麼重要?後來又都去了哪裡呢?
戶籍典冊重要性,從一個故事講起
當年劉邦趁項羽和秦軍主力死磕的時候,偷偷繞道率先進入秦都咸陽。土包子進城了,劉備和他們的難兄難弟們拿金取銀搶美女,只有蕭何一個人扎進秦朝的戶籍典冊庫裡,把這些東西帶走了。後來劉邦被項羽趕出三秦大地去關中地區時,蕭何說主公不要急,天下已被我帶在身邊了。劉邦問幾個意思啊?蕭何說有了這些戶籍典冊,我們就知道哪裡有兵員,哪裡有糧草,哪裡有民心,何愁不得天下呢!所以,後來蕭何為劉邦打天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員和糧草。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戶籍典冊對封建王朝多麼重要。
大明朝戶籍典冊庫,朱元璋親自打造
朱元璋是從元朝把江山奪過來的,元朝可是戶籍制度亂得很,人都分個三六九等,加上元朝統治者遊牧習氣難改,在這方面本來就意識淡薄。所以大明根本不可能按元朝的戶籍制度來,只能全盤重來。於是朱元璋就親自上陣了,他先是推廣了一個“戶帖”,這個戶帖還是很是很科學的,基本資訊就是和現在戶口本差不多。
按道理說,古代的戶帖一般還有田地、賦稅等資訊的,為什麼朱元璋推廣的這個戶帖裡面沒有呢。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處了。
大家想想,古代好多田地都是被地方官僚和地主霸佔的,如果一開始朱元璋就把人口和田地一起弄進戶帖裡面,那地方官僚和地主為了瞞報田地、少繳賦稅,可能把人口一起隱瞞了。
現在,朱元璋只登記人口資訊,不統計田地。那各級就不會瞞報人口,這樣至少第一步先把全國人口弄得清清楚楚。
而且老百姓看朝廷沒統計田地,那就意味著田地可以不交賦稅,於是瘋一般開荒擴地。朱元璋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十來年過去了,朱元璋認為差不多了,於是開始“收網”。把所有人口、田地、賦稅等資訊全被造進戶帖裡面。同時朱元璋同志創造性在明朝基層實行裡甲制,把裡甲制和戶帖結合起來,基層的人口、田地、物產就清清楚楚了。
看過古裝搞笑劇《武林外傳》的都知道,裡面的燕小六捕頭,問人家就是:把身份證拿出來,你叫啥名,打哪來,家裡幾口人,人有幾畝地,地裡有幾頭牛!這話其實就反映了當時明朝的戶籍資訊情況!
朱元璋為啥弄那麼大個湖來裝戶籍典冊
戶帖和裡甲制度結和起來後,每一里的戶帖編成一冊,叫黃冊,黃冊每十年更新一次。這黃冊數量巨大,而且都是紙張做的。如何儲存呢?那麼地方一定要大,同時要隱蔽。而且要選一個有水的地方,要不然起火了怎麼救!
所以,出於以上原因,朱元璋就把儲存大明黃冊的地方選在了玄武湖,並派重兵把守!
不光外面把守嚴,黃冊庫裡面制度也是很嚴格,尤其在黃冊查閱和消防安全上,有一整套制度,可謂用心良苦。
明朝嚴守了二百年的黃冊最後去了哪
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由於沒錢沒糧沒軍火的,有人就打起了黃冊庫的主意,把黃冊拿出來當火摺子和火炮的火藥捻子!
後來清朝更是拿出來當廢紙賣,聽說順治帝的工部一次就賣了近兩萬兩白銀出來。而且很多大膽的老百姓也去偷黃冊來賣。當時南京城有個叫方文的人還編了一首歌謠,反應當時黃冊被賣的情景:不知是何大書冊,路旁堆積如蘆柴。行人紛紛來買此,不論何書只秤紙!
朱元璋要知道自己苦心經營的黃冊被這樣大街上論斤賣,估計要掀棺材板了。
後來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官僚覺得這些黃冊礙事,建議乾脆一把火燒了算球!幸好一個叫羅振玉的保留下來八千麻袋黃冊。這八千麻袋黃冊後來又歷經磨難,只有一千多袋得以儲存在國家歷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