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的今天,1956年2月6日(農曆1955年12月25日),國務院釋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在文化教育系統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廣這種普通話,是促進漢語達到完全統一的主要辦法。”。同年2月10日,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從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週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
歷史
現代普通話起源於漢唐的中原客話,在此基礎上,還繼承了北宋和元明的“官話”體系。普通話成為滿清官話,是清朝的時候滿人統治者的專用語言。由於滿人是統治者,透過政權的權力,本來只是滿人專用的滿清官話就在全國推廣傳播,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裡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裡之外稱為外城。內城的滿人說滿語,外城的漢人說明朝官話即南京話。很快滿人發現滿語在老林子裡打獵伐木還能湊合著用,一進城面對花花世界詞彙量遠遠不夠,靠滿語沒法生活,只好硬著頭皮學漢語。問題是滿人學漢語有先天缺陷,入聲字發不出就一下子全部丟棄,造成現代漢語同音字急劇增加,語言表達能力大幅下降。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國語”一詞是清朝末年提出來的,之前叫“官話”。
推廣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要恰當處理好地方語言的發展和普通話推廣之間的協調性。
中國地域廣闊方言眾多,推廣普通話的目標不是要消滅地方語言,而是要消除溝通障礙。
推廣的時候要把握好力度,語言多樣性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積澱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