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光緒皇帝珍妃和瑾妃的老師,皇帝親點的進士,深為光緒皇帝倚重,一生憂國憂民,曾上書反對慈禧挪用軍費修建頤和園,被慈禧太后記恨。八國聯軍侵華,他參與組織“自立會”起事,欲“保全中國自立之權,創造新自立國”,失敗之後被清廷下令“嚴拿”。他在文學上也有非凡的造詣,是晚清最有影響力的詞人之一,著述宏富。然而這樣一位志士、大儒,卻和好友的妻子生下三個兒子,為世人所不齒。人性複雜,千秋功過,任人評說。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愛國詩人、詞家、學者、晚清帝后鬥爭中的關鍵人物之一,文廷式。
文廷式的祖籍是江西省萍鄉市,相傳為文天祥的後人,因為祖父、父親都在廣東做官,因此出生在廣東潮州,他人極聰慧,有書文過目成誦之才。青年時求學於廣州,廣州在近代為接觸西方思想文化,開風氣之先的地方,在這裡他博覽群書,廣交文友,梁鼎芬、葉衍蘭、李文田、陳三立、黃遵憲等都是這個時候結識的。他們關心國家民族未來,探討國家形勢,支援洋務運動,批評空談誤國之流,期盼洋務英才湧出,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由於自己的父親與當時的廣州將軍長善是至交,長善雖是滿人,也敬仰文廷式的文才,因此延請文廷式為自己珍兒、瑾兒兩個侄女的老師。
1890年,文廷式參加科舉考試,取得了一甲第二名的好成績,賜進士及第,授職翰林院編修。在這前一年,他的學生珍兒和瑾兒也被選為光緒皇帝的嬪妃,深受皇帝寵愛。光緒皇帝力圖學習外國,變法維新。在後來的變法中,大學士孫家鼐曾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而君無權”時,光緒回答:“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何礙?”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權位,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當時他剛親政不久,身邊急需人才,珍妃在當時也是一個思想進步的青年,她向光緒帝推薦了自己的老師文廷式。為此,光緒皇帝還特地舉行了一場中斷了近二十年的翰詹大考,親自將他點為第一名並提拔為翰林院四品侍讀學士。文廷式從此進入了政治中心。然而,光緒皇帝雖然親政,實權卻依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這位渴望仗劍報國的江南才子能夠實現他的救國理想嗎?
文廷式痛感中國積弊極深、命在旦夕,向光緒帝提出“變則存,不變則亡”,支援變法。1894年初夏,在甲午海戰一觸即發之際,慈禧卻挪用北洋海軍的軍費為自己操辦60歲生日慶典。此時,文廷式不顧個人利益,第一個上書諫議停辦慈禧生日慶典,惱羞成怒的慈禧說出了那句讓人不寒而慄的話:“誰讓我一時不高興,我就要讓他一輩子不高興。”
甲午海戰失敗後,是繼續戰鬥還是結城下之盟?當時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準備割地賠款,這無異於投降。而文廷式則堅決拒絕投降,奏劾李鴻章“昏庸驕蹇、喪心誤國”;他向光緒提出了拒和、遷都、抗戰的建議。當保守派簽訂《馬關條約》的訊息傳回北京後,文廷式把條約的內容透露給了康有為等人,並鼓動在京參加會考的舉人發起著名的公車上書。緊接著文廷式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積極支援變法維新運動。慈禧為了儘快斬斷光緒的這條臂膀,便以“交通宮闈,擾亂朝綱”的罪名,把文廷式罷了官,且宣佈永不復用。
被罷官的文廷式回到了家鄉萍鄉。政治救國無望,文廷式將目光轉向了實業救國這條路。文廷式力圖實業救國的方式是創辦煤礦。他是萍鄉煤礦最早的開發者。在文廷式的家鄉,今天的萍鄉人都會為文廷式,為這座被稱為煤都的城市而感到驕傲。“鐵無可鑄神州錯,寒不能灰烈士心”,這是文廷式政治救國理想破滅之後回家鄉創辦“廣泰福”煤號時寫下的詩句。“廣泰福”煤號集採、煉、運為一體,是萍鄉第一個近代化工業企業,並且培養了中國的第一代產業工人。珍妃和她的哥哥也為煤號投了一部分資金,可以說他們為萍鄉煤礦的早期開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文廷式創辦“廣泰福”煤號的目的是給漢陽鋼鐵廠提供燃煤,他透過家鄉的萍水河把煤運往武漢。為了保證漢陽鋼鐵廠的燃煤需要,文廷式不顧地方保守勢力的阻撓,率先聘請西方人對萍鄉煤礦進行大規模勘探。一心想要實業救國的文廷式在經營中處處為漢陽鋼鐵廠著想,為了保證每月向漢陽鋼鐵廠提供2 000噸優質燃煤,文廷式甚至不惜犧牲“廣泰福”的利益。後來慈禧等人的干預,“廣泰福”創辦不到一年便不得不併入了張之洞等人創辦的漢冶萍公司。
1898年6月,光緒正式宣佈變法維新。然而,慈禧的勢力是可以小視的嗎?這場被寄予了厚望的變法運動僅僅持續了103天便被慈禧鎮壓了。光緒隨即被軟禁在了中南海的瀛臺,珍妃也遭到了囚禁。在控制了光緒之後,慈禧立即在北京大肆抓捕維新派人士,在搜查康有為住所的時候發現了文廷式的一封關於維新變法的長信,已經被罷官回鄉的文廷式居然與京城的維新派還有聯絡,盛怒之下的慈禧親自下達了抓到文廷式以後就地正法的通緝令。
仁義之人摯友遍天下。被通緝之時,正在長沙的文廷式被陳寶箴、陳三立父子聯手所救,以三百金作為路資,先躲避到上海,而後逃赴東瀛。1900年輾轉回國後,恰逢八國聯軍侵華,文廷式又與容閎、嚴復、章太炎等滬上名流,參加唐才常在張園召開的“國會”,組織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又被清廷復下令“嚴拿”,四處飄零,幾年之後,一生志在濟世救國而最後卻又報國無門的文廷式在萍鄉憂憤去世,年僅49歲,
文廷式學問淵博,著述豐富,中華書局出版汪叔子所編《文廷式集》,列為中國近代人物叢書之一。文學上以詩詞見長,且多愛國憂時之作,被譽為晚清五大家之一。他的詞既綺麗婉約,自成一格,又風骨遒勁,渾脫出塵。有人賦詩讚他挺屈原、蘇軾之風骨:“老幹撐空勢絕倫,豫章材大著嶙峋。望崇當世推宗匠,業盛名山抗古人。獨負奇才蘇學士,常存忠義屈靈均。抒情託興歸風雅,吟泠西江月一輪。”欣賞一首《浪淘沙 赤壁懷古》:
高唱大江東。驚起魚龍。何人橫槊太悤悤。未鎖二喬銅雀上,那算英雄。杯酒酹長空。我尚飄蓬。披襟聊快大王風。長劍幾時天外倚,直上崆峒。
可謂慷慨豪邁,不輸古人。
可是,人性真的是很複雜,文廷式作為晚清大儒,卻做出了一件有違私德的事。1886年,他還在京中備考時,他的好友梁鼎芬因為上疏彈劾李鴻章,被慈禧太后打擊,以誣謗大臣的罪名,連降五級呼叫。梁鼎芬辭官出京謀求發展,因自己是孤兒,老家無人,他心疼妻子大家閨秀,難受奔波之苦,就把自己深愛的結髮妻子龔氏暫時託付給信得過的朋友文廷式照顧。龔氏長相很美,舉止優雅得體,為人嫻靜雅緻,更有其他女子少有的文學造詣,真可謂是如花般的女子。文廷式家中本有妻子,已為她生下一子,卻不管不顧地和龔氏相愛了。龔氏一直都沒有和梁鼎芬正式離婚,也不為文家所承認,和文廷式在一起,連妾室都算不上,兩人在一起後,龔氏又為他生下三個兒子,可見也是真愛。文廷式死後,龔氏帶著三個兒子生活艱難,只得向前夫求援。梁鼎芬是個封建思想極其頑固的人,武昌起義之後曾因被剪掉辮子而痛哭,此時卻爽快拿出三千兩,交予龔氏,助其渡過難關,供養子女。且梁鼎芬一生未曾另立夫人,可見對龔氏也是深愛。
文廷式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三子文公直成就最大,做到國民黨少將,後又成為武俠小說家。文廷式在死後歸葬萍鄉楊岐普通寺後的半山腰,晚清名儒沈增植作的墓表,墓表讚揚了文廷式的博學多才、韜略滿腹和為官清正的高尚品格,今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有不少遊人向他拜祭,敬仰文廷式始終不渝的愛國熱忱和不畏權勢,敢於鬥爭的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