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現如今,談到微型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宏光MINIEV。事實上,除了宏光MINIEV之後,還有不少高品質的新能源微型車,比如芒果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可能很多朋友認為這個名字是一個水果,其實在汽車領域,他也可以代表一臺車。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這臺車,還是老規矩,我們選取官方指導價格為2.98萬的2022款135基礎版雷丁芒果給大家介紹。首先是外觀部分,這臺車和家族其他車型一樣,並沒有太突出的地方,但正是這種小巧的設計,可以大大提升這臺車的顏值,以及在城市裡面的透過性。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在細節部分,無論是家族樣式的大燈,還是下方封閉式的圓臉,都有著不錯的調性。與此同時,這臺車還使用了一根修長的線條,從前方一直延申到後方,整車的視覺效果也是比較流暢的。需要說的是,因為這臺車的車窗細節,與車身不是同色,所以從側面來看,這臺車的設計還是比較時尚年輕的。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至於內飾部分,由於定價問題,這臺車的內飾設計是比較簡約的,雖然中控區域只留了幾個按鍵,但液晶儀表在這臺車身上並沒有缺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讀取特定的資訊。不僅如此,這臺車還採用了旋鈕擋位設計,整車的實用性是可以保證的。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至於空間部分,這臺車的長寬高為3620*1610*1525mm,與宏光MINIEV等車型類似,與此同時,這臺車的軸距也達到了2440mm,配合四開門的設計,無論是前排還是後排,都有著不錯的乘坐效果。不僅如此,這臺車的尾門還可以開啟,所以駕乘體驗還是比較不錯的。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最後再來看看這臺車的動力,動力部分,新車搭載的是一臺總功率25kw,總扭矩105N·m的電動機。雖然引數不是很出色,但從實際體驗來看,動力表現還是不錯的。不僅如此,依託一款容量一般的電池,這臺車的NEDC續航里程為130km,適合日常出行。

名字很好聽,試駕2022款芒果,續航130km,配置比較均衡

總結:從這臺車的表現來看,與印象中的電動車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但在細節上,這臺車無論是顏值,還是內飾,都符合大家的用車需求,雖然這臺車的純電續航只有130km,但應付日常出行還是足夠的,再加上這臺車的價格不高,對於一些家庭用車來說,也就比較合適了。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2-06

相關文章

英國名氣最響的科學家是牛頓,美國是愛因斯坦,中國是哪一位?

英國名氣最響的科學家是牛頓,美國是愛因斯坦,中國是哪一位?
在流量明星當道的時代,很少有人知道曾經為國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誰?記不起他們的名字,更不知道他們做出了那些科技貢獻. 但總有一些人的名字我們是不能忘記的,正如美國名氣最大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甚至是世界知 ...

科學家在德國114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一種新水獺物種

科學家在德國114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一種新水獺物種
據外媒報道,來自蒂賓根大學和薩拉戈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Hammerschmiede化石遺址的114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此前未知的水獺物種.2019年,德國Allgäu地區的挖掘現場因發現了兩足類人 ...

科學家在1600萬年前的多明尼加琥珀中發現水熊新物種
緩步動物也被稱為水熊,是一個多樣化的有魅力的微型無脊椎動物群體,它們因其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存能力而最為出名.一個著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一次太空旅行,在那裡水熊被暴露在太空真空和有害的電離太陽輻射中,但 ...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變綠”,原因在中印,但專家對印度十分擔憂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變綠”,原因在中印,但專家對印度十分擔憂
綜述‍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不僅具有製造氧氣.淨化空氣.過濾空氣中塵埃的能力之外,還可以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以說森林的存在為諸多生物創造了舒適的生活圈. 但人 ...

按摩有效得到科學證實!科學家首次揭示按摩促進肌肉修復的原理

按摩有效得到科學證實!科學家首次揭示按摩促進肌肉修復的原理
點選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腰痠背痛的時候,按摩讓人感覺得到了"治癒".很多運動員還會在訓練後讓理療師按摩或使用筋膜槍等工具來放鬆肌肉. 儘管按摩是種傳統而 ...

科學家發明生命計算器:假如死亡能預測,你想知道自己的壽命還剩多久嗎?

科學家發明生命計算器:假如死亡能預測,你想知道自己的壽命還剩多久嗎?
假如死亡能預測,你想知道自己的壽命還剩多久嗎? 在2015年上映的一部比利時奇幻喜劇電影中,上帝的女兒為了反抗父親的壓迫,將人類的死亡日期發到他們的手機上. 人們在得知自己生命的剩餘時間後,有人喜悅, ...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莫德納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 隨著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以及抗體對一些突變株的中和作用減弱,科學家開始關注疫苗加強針.為了評估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研究人員讓打過2針莫德納mRNA-127 ...

一場可能改變未來的青年科學家聚會

一場可能改變未來的青年科學家聚會
蕭簫 楊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什麼樣的活動,能讓潘建偉.薛其坤等幾大院士共同出席?更有楊振寧.施一公.張益唐等各領域頂流的認可? --100名中國最有潛力的青年科學 ...

《科學》發現炎症和胰腺癌發展之間的聯絡

《科學》發現炎症和胰腺癌發展之間的聯絡
編輯推薦: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胰腺細胞對反覆炎症表現出適應性反應,這種反應最初可以防止組織損傷,但在存在突變KRAS的情況下可以促進腫瘤的形成. 作者證明了突變KRAS(在95%的胰腺癌中都存在)支援這 ...

氣候模型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氣候模型科學家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氣候模型可以預測全球變暖的程度,將自然災害直接歸因於氣候變化:氣候模型曾經招致強烈批評,今年卻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供圖:NASA 就在30年前,氣候預測還備受懷疑:隨著時間推移,它們已成為我們瞭解全 ...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帶你走近古生物復原圖的世界——復原圖畫師楊定華專訪
前蘇聯作家弗拉基米爾·索洛烏欣曾說:"科學雖然能搬動珠穆朗瑪峰,但卻絲毫不能把人的心靈變得善良.唯獨藝術能夠做到這點,況且--這是藝術最主要的.永恆的目標."那些真正能做到將藝術與 ...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981年,中國科學院舉行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會議期間,為了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借鑑國外成功經驗,加強科學研究,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解決基礎性研究經費不足,人才斷層 ...

科學家預言人類21世紀將永生,能否先增壽150歲

科學家預言人類21世紀將永生,能否先增壽150歲
了不起#除開生死無大事,對於生命和死亡,現代科學和文化的觀點認為,死亡不是某種形而上的神秘謎團,也不是生命意義的來源,從現在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死亡是一個能用技術解決的問題. 人究竟是怎樣死亡的?在我 ...

讓公眾近距離感受科學之美
王大鵬 日前,以"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拉開帷幕.精彩紛呈的科普活動,老少咸宜的科普內容,喜聞樂見的科普形式,讓公眾近距離體會到了科學 ...

基因治療有望緩解癌症和痴呆症?科學家這一發現將帶你揭開謎底

基因治療有望緩解癌症和痴呆症?科學家這一發現將帶你揭開謎底
編輯推薦:基因治療是指對遺傳物質(DNA或RNA)進行修飾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手段.與傳統藥物相比,基因治療具有靶向性好.治療更徹底等優點,是一種前景廣闊的新型治療方法. 目前,一些基因療法已經被批准,治 ...

科學家研發可擴充套件“類腦”神經形態電晶體 未來用於移動物聯網裝置

科學家研發可擴充套件“類腦”神經形態電晶體 未來用於移動物聯網裝置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人員透過協同整合單電晶體神經元和突觸,製造了一種受大腦啟發的高度可伸縮的神經形態硬體.採用標準的矽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技術,這種神經形態硬體有望降低晶片成本並簡 ...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環球科學.科研圈.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國家統計局.新華社等 火星大小限制了其表面水的留存 來源:PNAS 近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指出,火星的大小限制了 ...

科學認證的東西一定是合理的嗎?
在日常交流之中,我們總能聽到別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話,是正確的,說上一句,這是經過科學所論證的,似乎在他的觀念中,科學認證的東西,一定是合理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科學的證明也總會存在侷限性.就 ...

為了掩蓋真相,美國正迫害做溯源工作的科學家

為了掩蓋真相,美國正迫害做溯源工作的科學家
文/行走斯圖卡 隨著碎片資訊越來越多,一條資訊的拼圖正在越來越完整,那就是美國有極大機率要對新冠病毒的出現和傳播負有全部責任:當中國在用科學和耐心,不斷完善拼圖的時候,有媒體披露:美國正在阻止自己的科 ...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2020年9月20日,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說起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