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文:我是素顏

看到這句話時,呆了一呆。眼下,每一個活蹦亂跳的生命,每一個有血有肉有哭有笑的人,在社會上曾有過一個位置,有過一個身份證明的傢伙,在死後五十年,沒有人再記得。這事,想一想,怎麼都有些不甘心。

走婆家這頭的親戚時,看到擺在立櫃上的一張二00九年的一干親戚的大合影,三四十口人聚在一起,老的已經白髮蒼蒼,小的還在襁褓之中。十幾年過去了,合影中間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們,如今只剩下了一位七十六歲的舅媽,還精神抖擻,其他幾位老人已經作古。故去的老人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見。我們與老人之間有過交集,自然記得他們的樣子。

等到五十年後,我們自己也差不多入土為安了,我們的後代兒孫,那裡還有時間去牽掛太爺爺級別的老一輩人,爺爺輩也不過是一段符號罷了。時間久了,一輩人又一輩人化作了風塵,化作了歷史,化作了過往,化作了虛無。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用不了久遠的時光,所有的你,所有的我,都會永遠地從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消失不見,好似從沒有來過。這種事,是不是有些不能接受?

再看看大合影中,被抱在懷中的小嬰孩,前排站著的青澀的小男娃和小女娃們,再遇到時,已經長成門扇高的大人了,一大群大姑娘大小夥們出來進去,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好些成家的都生了自己的娃。

院落中出來進去跑過來跑過去的小小幼童們,更不知歸屬誰家。只看到相熟相知的這一輩人,頭上生了白髮,臉上多了皺紋,走路開始駝背,年齡已增長到爺爺奶奶的輩份。再照像時,這一輩人從原先站在後排的位置,穩穩當當地坐在了第一排的正中。新出生的幼童被抱在了懷中。

彈指一揮間,一輩輩老去,一輩輩出生。你我,都是這一條子孫鏈條上毫不起眼的一環,鏈條的前方都將被歲月之口吞噬掉,一口又一囗永遠塵封在歷史的風土當中,不復再現。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想起兒時,父親騎一輛單車載著二斤點心,載著我這個肉尾巴回村裡探望大娘。俯身在父親膝上,吵鬧著要出去買炮。二大娘知趣地掏出一元的壓歲錢,滿足小孩的小狡黠心。

想起出嫁後,和新婚的丈夫回村裡探望待我如女的鄰居大爺大娘。大娘卻已經睡在棺木之中。只能哭祭一番。

想起偏癱多年的老父老母枯坐在沙發上,期待兒女回家探望的殷殷落寞表情,看到兒女要歸家時的不捨。

想想如今,老一輩的至親之人都永遠地離去,只偶而在一個突發瞬間開啟記憶的閘門,憶起舊日的鮮活情節,淚目。故去的永遠不再有,未來的指日可待。

死後五十年,沒人會記得我們

不知不覺中,我們這一輩都已經活成了父母的模樣,要在正月,等著成家的大孩子們拎著點心,抱著第三代的小娃娃們上門來探望。照像的時候,取代了父母的位置,也坐在了前排的椅子上。

歲月之手輕輕一揮,一茬又一茬的人,猶如一茬又一茬的莊稼,不覺出生,不覺長大,不覺老去,不覺睡去。

風雲依舊,歲月依舊。這個世界,你我都曾來過,又都會不復存在,不留一絲印跡。

只活當下吧,當下,才是屬於你我的,最當珍惜。

分類: 家居
時間: 2022-02-05

相關文章

請告訴孩子: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請告訴孩子: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秋季開學後的"雙減政策",牽動著所有父母的心. 很多學校已經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新學期不再安排重點班.取消月考期中考.不佈置作業.不公佈考試結果和排名了. 一番操作下來,減負勢在必行 ...

好讀書,不好好讀,求啥甚解
□ 宣頤齋·隨筆 □ 王乾榮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真會開玩笑. ...

《圍城》:年少時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才知道我們都是他

《圍城》:年少時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才知道我們都是他
這是我第三遍看<圍城>. 第一遍看<圍城>,年紀太小,勉強讀完,連最淺層面的精妙語言都欣賞不了: 第二遍看<圍城>,涉世不深,跟著擅長諷刺的錢鍾書,把書裡的人一個一 ...

古人為什麼要努力讀書?這四個段位讀書人的目的都不一樣

古人為什麼要努力讀書?這四個段位讀書人的目的都不一樣
說到歷史,我們首先想起的便是那些文人墨客,比如李白.杜甫.蘇軾等等.這些歷史名人從小接受家世文化的薰陶,苦學讀書,最終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大名人.這一切似乎都要歸功於一件事--讀書.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 ...

羅炳輝:英年早逝未盡父愛,其子羅新安耿耿於懷,75歲才放下怨恨

羅炳輝:英年早逝未盡父愛,其子羅新安耿耿於懷,75歲才放下怨恨
1946年的夏天,一位功勳卓越的愛國將軍拋棄了年幼的兒女,永遠的離開了,當時還年幼的兒子,仍還處在懵懂無知的階段,為什麼會對記憶不深的父親產生怨恨呢?貫穿這一生,他經歷了什麼,在75歲的高齡又放下了對 ...

諴親王胤秘從小不愛讀書,為什麼18歲時會被雍正皇帝封為親王?

諴親王胤秘從小不愛讀書,為什麼18歲時會被雍正皇帝封為親王?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初九,雍正皇帝最小的弟弟--二十四阿哥胤秘,被雍正詔封為親王,理由是,雍正認為胤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而且康熙皇帝在世時,一直很寵愛他.這一年,胤秘 ...

讀書的美好
作者 莫色 開學了,寶寶,心情沉痛,牴觸情緒嚴重. 昨晚我催你寫作業,你有點煩,說:"幹嗎要逼我,你知道讀書多痛苦嗎?" 我當然知道,孩子. 但我哪怕不逼你吃飯,也得逼你讀書,再痛 ...

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俄國哲學家赫爾岑說: "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鑑別力."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眼界. 而讀書,是拓寬視野的捷徑,也是最低成本的自我增值方式. 01 讀書,讓 ...

那年,媽媽每天步行60多里彎上百次腰,撿鴨毛鵝毛供我讀書的故事

那年,媽媽每天步行60多里彎上百次腰,撿鴨毛鵝毛供我讀書的故事
#頭條故事挑戰賽# 田間被掄鋤追攆的"收債主" 那年,有個向爸爸討要升學費的13歲女生,穿著快斷邦的塑膠涼鞋在田埂上奔逃,身後幾根田埂外是怒火中燒,掄著鋤頭要砸死她這個" ...

“李連杰接班人”謝苗:37歲糊成這樣子,真不能全怪周潤發

“李連杰接班人”謝苗:37歲糊成這樣子,真不能全怪周潤發
提起打星謝苗,可能你會想到<新少林五祖>裡的洪文定,想到那個虎頭虎腦.演戲天賦十分了得的孩子. 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前途無量的孩子,在演藝生涯卻只走過兩步好棋,其餘便步步"敗筆&q ...

郝劭文:3歲出道10歲片酬千萬,身家卻被父母敗光,只能打工還債

郝劭文:3歲出道10歲片酬千萬,身家卻被父母敗光,只能打工還債
你還記得他嗎?那個和釋小龍一唱一和的小胖子郝劭文,在90年代堪稱最紅童星,據說10歲時片酬就已經超過千萬,他的家庭也因此一度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多年之後,媒體卻傳出"昔日童星如今落魄,打工度 ...

“中年叛逆”劉敏濤:一根冰激凌導致離婚,單身7年仍嚮往愛情

“中年叛逆”劉敏濤:一根冰激凌導致離婚,單身7年仍嚮往愛情
點選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劉敏濤是典型的中年走紅的女星,2015年,她主演<偽裝者><琅琊榜>出名時已經39歲了. 成名後的劉敏濤紅到炸,媒體將她稱為"演技 ...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用一句什麼話回應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用一句什麼話回應
眾所周知,毛澤東的文學造詣非常高,留下很多文采斐然的古典詩詞.其實,毛澤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妙語連珠,用幽默風趣的方式來表達.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有毛澤東獨創的英文詞語"紙老虎"與&q ...

湖南寒門才女寫《賣米》感動中國,病逝後北大追悼,安葬在八寶山

湖南寒門才女寫《賣米》感動中國,病逝後北大追悼,安葬在八寶山
2003年,一篇名為<賣米>的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了轟動,無數人為之落淚. 故事講的是主角瓊寶與母親在酷暑時,頂著太陽擔米去賣的故事,因為被黑心米販子壓價,米賣不出去,也沒法給父親買藥. & ...

你是什麼人,早就命中註定

你是什麼人,早就命中註定
作者:洞見muye 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 朗達·拜恩在<秘密>一書中提到"吸引力法則": "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 ...

22歲自殺四次,比鬼更害怕的是人心,這樣的家庭是我一輩子的痛

22歲自殺四次,比鬼更害怕的是人心,這樣的家庭是我一輩子的痛
文/週週 我是小霧,有時候我會想,我為什麼會生在這樣的家庭,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父母,我的弟弟為什麼不去死,我有時候看他們我都會覺得噁心,極度的噁心. 如大家所見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雖然我的父母 ...

為替丈夫還債,我辭去老師工作,到上海做保姆,4年還清80萬

為替丈夫還債,我辭去老師工作,到上海做保姆,4年還清80萬
楊葉銣/口述 孔寧婧/撰文 我是楊葉銣,年初因為用4年還清80萬外債,而被大家關注到的小保姆. 1987年,我出生在湖南洪江市,從小在農村長大.在那樣一個幾乎出不了大學生的窮鄉僻壤,我硬是靠著讀書.考 ...

父親工地喪命,母親攜賠款遠走,11歲男孩數年後說出憋在心裡的話

父親工地喪命,母親攜賠款遠走,11歲男孩數年後說出憋在心裡的話
"俺爸死了,俺媽也走了,家裡只剩俺奶.俺爺管我."11歲男孩李浩宇用嘶啞的聲音哭著說出憋在心裡的話,沒有了爸爸媽媽的疼愛,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人管.沒人要的孩子. 李浩宇家住河南遂平 ...

菲律賓的窮人有多慘?靠撿富人的剩飯生活,撿到雞腿能開心一天

菲律賓的窮人有多慘?靠撿富人的剩飯生活,撿到雞腿能開心一天
在菲律賓貧民窟中, 有這樣一位母親, 她靠著撿垃圾為生, 養活自己兩個孩子, 又收養兩個被拋棄的孩子, 故事得從她們生活的城市說起.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就是對有亞洲的紐約之稱的馬尼拉最好的描寫 ...

人民日報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人民日報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來源/搜狐網.人民日報 前兩年,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微信分別刊發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批判那些舒服地坐在象牙塔裡,虛度光陰葬送自己前程的大學生們.究竟怎麼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