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樹苗
讀《弟子規》,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說:“一個人如果管好了自己的嘴,就等於成功了90%”。我在生活中就是沒有管好自己的嘴,使自己的生活出現許多不如意。不是有句“惡語一句六月寒”的話嗎,在平時說話中我雖然沒有用惡語去直接傷人,可是在無意中就傷害了他人的利益,不尊重別人的自尊。如我平時喜歡寫些“豆腐塊”,如一旦刊登不了,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到處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臉,什麼人家有關係,走門子等不著邊際的話語。言外之意就是我的稿件質量不錯,想為自己辯解刊登不了的原因。結果,卻是無一利而百害。聽了你的嘮叨,沒有利益關係的人覺得你沒意思,也沒品位;同行親耳聽到你的不滿,反感你,甚至記恨你;再如:如果我辦什麼事情,看到人家辦了,我有困難,總不從客觀和主觀上找原因,而是信口開河妄加評論人家怎樣、怎樣……這樣,我的事最後還是,不,是肯定辦不成,卻撈下一肚子氣。
透過認真學習《弟子規》,我明白了說話的重要性,在讀《弟子規》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個學問:第一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個是文學。語言擺在僅次於德行的位置,因為人與人的互動跟交往,使用語言的頻率最多。所以,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可以讓家庭和睦,一言可以讓家庭紛爭不斷。所以要學習語言,而且很重要”我靜下心來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我如夢初醒,真是撥開雲霧見天日,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這就是我一直在想不明白,自己本心從來沒有傷人的意思,為什麼別人不喜歡自己,自己象一隻離群的孤雁,傷心、落寞的真實原因。我就是嘴上缺個把門的,說話不三思而行,應驗了那句“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話語,在不經意中惹惱了他人,為自己生活留下了禍根。
生活中,我不斷的調整自己,在說話時儘量剋制自己,說話前,多問個為什麼,先和自己的心說一遍,問問自己的心能不能說,遇到不愉快的事,拋棄嘮叨,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反而換來的確是又一種風景和又一種境界。從此,我明白了在言語上逞強的人,暫時的滿足遠遠不及由此帶來的災禍,何必讓一時嘴上的痛快毀了自己生存的權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