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聚餐的機會增多。在美食的誘惑和就餐環境氣氛襯托下,容易暴飲暴食,和多年不見的朋友一起吃飯,難免多喝幾杯,加上糖果、零食等攝入過多。如此毫無節制地“快活”,加上熬夜,睡眠少,導致很多人在春節過後感到身體不舒服,具體哪兒不舒服又說不清楚,似痛非痛、似乏非乏,惰性增加。還有些人利用春節假期補充睡眠,多吃少動,或晝夜顛倒。這樣剩餘的熱量都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過完春節反倒覺得更加疲憊。為了節後儘快使自己的身體恢復,減少患病的機會,要認真從飲食及生活方面調理。
一、飲食調理
(1)多吃粗糧以減輕胃腸負擔 春節後主食應以穀類粗糧為主,適當增加玉米、燕麥等食物,並多吃深色或綠色蔬菜。同時多喝粥和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妨配點小菜,這些湯湯水水都具有很好的清火作用,讓你已經不堪負重的胃腸道休養生息。
(2)多吃素食和蔬菜以解油膩 過春節時,每頓飯菜都少不了大魚大肉。而且吃多動少,很多人都會出現腹脹、呃逆、口苦等脂肪攝入過量的症狀。所以節後要避開肥甘厚味,多食素食及蔬菜來解油膩、清積滯,如生菜、胡蘿蔔、芹菜、白菜、香菇、洋蔥等,因為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纖維多的蔬菜,能和肉、魚、蛋取得營養的均衡,還具有調理腸胃的功效。青菜最好不要切得很碎,吃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
(3)多吃膳食纖維解除便秘 春節期間很多食物都是透過煎、炸、炒等方法來烹製的,而且新增佐料較多。但是這樣的烹調方法容易引起脾胃熱滯導致腹脹或便秘。因此,應多攝入一些粗纖維的“多渣食品”,如小米、玉米、麥片、蕎麥、水果、捲心菜、蘿蔔等。膳食纖維具有很強的持水性,它吸水後使腸內物體容積增大,水份增加從而使大便變鬆變軟,透過腸道時會更順暢。同時,膳食纖維作為腸內的異物,則能刺激腸道的收縮和蠕動,加快大便排洩的速度。
二、生活管理
(1)適當運動 春節假期吃得比平時更加油膩,需要足夠的運動來幫助代謝掉體內攝入過多的脂肪等,每天運動半小時為宜。
(2)充足的睡眠 春節期間娛樂活動較多,作息也不正常,打破了原有的作息規律。所以,節後應該注意勞逸結合,儘快恢復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身體免疫系統的恢復。
(3)堅持服藥 節日期間對慢性病人來說,所用藥物不能隨便停用,一旦停用會導致原有疾病的復發,增加健康隱患。所以,春節期間千萬不要擅自停藥,節後更應該注意恢復藥物的正常使用。
(4)玩要適度,節日期間,親人團聚免不了玩一玩,但是節後不能繼續無休止地去玩,一般時間不能超過兩小時,也不能挑燈夜戰,玩通宵,更不要參加賭博性的活動。看電視節目不宜時間過久,每天不超過四小時。
三、有關飲酒
節後應該儘量減少喝酒,避免空腹喝酒,不要與碳酸飲料一起喝,酒宜慢喝,同時多喝白開水,使酒在胃裡儘快淡化,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切勿貪杯。(主任醫師 吳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