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教師反饋開展特色課程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困難,如特色課程專案混亂、特色課程教材師資問題、特色活動過程管理、考核驗收不夠深入、學生評價問題、一年級剛入學的困難等實際問題,提出如下補充改進意見。
一、科學設定特色課程專案,解決專案混亂的問題。
特色課程專案設定,依據教育部“體育、藝術2+1專案”,以體育藝術類為主,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專案內容詳見《教育部“體育、藝術2+1專案”技能標準》)。一些語數學科類較強的專案不再提倡。根據檔案精神和學校客觀現實條件,重點推薦如下專案:
(—)、體育類
1、體操類專案:形體佇列訓練、健美操、輕器械體操(跳繩、毽子、圈、紗巾、彩旗、綵球、花環和扇子等等輕器械做的體操)。
2、田徑類專案。
3、球類專案:籃球、乒乓球等。
4、武術類專案:水平二、三(3—6)年級武術專案(具體要求詳見《標準》;形意、太極、少林拳等各式傳統拳術及傳統器械。
5、棋類:圍棋、象棋等。
(二)、美術類1.素描2.中國畫3.版畫4.水彩(水粉畫)5.漫畫卡通6.雕刻7.手工 8.書法 9.篆刻10.攝影11.民間美術(刺繡、編結、塑型、彩扎、印染、剪紙、針織。)12、電腦繪畫。
(三)、音樂表演類
1.電子琴2.課堂教學樂器(如豎笛、口琴、口風琴、葫蘆絲、巴烏及小型彈撥樂器等可用於課堂教學的樂器,均在此列。)3.中國民族樂器(古箏、二胡、笛子等等)4.西洋管絃樂器5.合唱6.戲曲7.曲藝8.舞蹈9、課本劇表演。
(四)、其他類
遵循現代教育理念,深得學生喜愛,活動成果顯著,受到社會家長好評的專案。
二、完善特色課程目標以及考核標準,解決目標和標準問題。
三、購買相關教材資料,解決特色活動課程的教材問題。
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根據教師選擇的專案,學校組織購買一批相應教材。同時教師也可以自己購買一套適合自己教學活動的教材,學校報銷,歸入圖書館後借閱使用,也可以網上下載部分教育活動影片資料;第二步,相同專案內容的教師組成教研組,互相借鑑,協調調研,共同收集整理積累教材資料;第三步,聘請有關教師編選教材,拍攝微課程,形成我校特色課程校本教材。
四、加強教師培訓,解決師資問題。
要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大專業培訓工作力度,對全體教師進行體育和藝術教育的輔導,鼓勵其他學科教師透過自修和培訓,提高體育、藝術素養,成為"體育、藝術"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師輔導"體育、藝術"的能力。同時也發揮本地社會人才資源的優勢,聘請有體育、藝術專長的人才進校園,對學生學習體育、藝術技藝進行輔導。
五、強化過程管理,解決活動不能正常開展的問題。
學校領導採取迴圈檢查制度,巡查當天特色課情況,主要針對學生人數、上課紀律、教師組織教學情況、學生活動情況等進行檢查,評價活動情況。
每月進行一次小結,平時檢查列為綜合評定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於未正常開展活動的,在檢查記錄上進行記錄。學期末進行統計上課情況,上語文數學課的不予計算特色活動課時量。
六、改進驗收方式,解決蜻蜓點水式的驗收不深入問題。
分階段分專案,結合體育節、藝術節,根據不同的專案,分別以展覽、展示、表演和問卷調查、抽樣考核的形式進行驗收。
(一)、美術類,採取展覽的方式,集中送展優秀作品,統一展覽,集中驗收評價。
(二)、音樂表演類,採取集中表演的形式,在舞臺上統一演出,評委驗收測評。
(三)、體育類,採取現場展示和抽樣考核的形式,進行評估驗收。
七、逐步實行"學生體育、藝術2+1專案"評價制度,解決學生評價問題。
根據認定標準,採取簡易可行的評定辦法,如星級評定。將學生參加專案活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記錄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併為每個學生頒發體育藝術技能等級證書。
八、一年級將繪本閱讀作為特色教育活動內容,著手進行實驗,以解決一年級剛入學不好開展特色活動的問題。
學校購買繪本教材,製作電子教材,並上傳至每個教室的多媒體硬碟中,供繪本閱讀使用。
組織一年級教師進行繪本閱讀教學培訓活動,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研討,探索繪本閱讀活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