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又名國家考古博物館,位於希臘首都:雅典,是希臘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希臘所有博物館中館藏最豐富的,全面集中地展示古希臘文化。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始建於1866年,於23年後(1889年)完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百年的歷史使博物館本身就成為一件珍貴的文物。
古希臘的文明
說古希臘是一個所謂的文明古“國”,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所謂的“希臘”,英文叫Greek,意思是“白色的石頭”。換句話說,在古時候,它指的是一個地區的統稱,大概包括今天的希臘半島、愛琴海各個島嶼,一直到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沿海一帶。根本不是什麼國家,自然也就提不到“文明古國”。
不但如此,而且咱們今天所說的“古希臘”,嚴格地講,應該是從公元前1000年前後才開始的。在此之前,這裡就已經有了更為古老的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
可如果說克里特文明和古希臘文明是同一個文明,很多學者都不認,理由很簡單——因為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和古希臘文明,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種開創的。
克里特文明
實際上,希臘愛琴海地區很早就已經有人類活動了。到公元前2800年前後,原始社會基本上解體,克里特文明,開始在今天的克里特島上孕育。公元前2000年前後,克里特出現了初步的王宮,說明從這會兒開始,克里特島上應該建立起了早期比較原始的王國。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米諾斯迷宮
克里特王宮遺址
希波戰爭
到了公元前490年左右,古希臘各個城邦,開始與東方崛起的大帝國波斯發生利益摩擦,爆發了兩次“希波戰爭”,古希臘各城邦最終打退了波斯,古希臘文明進入全盛時期。
波希戰爭局勢圖(大版)
可是外鬥停了,內鬥又起,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最大的城邦互相不服,雙方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爭奪古希臘老大的地位,打得整個古希臘地區雞飛狗跳,天天混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
一直到公元前330年前後,不可一世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橫空出世。這傢伙的名言是:“山要是不走到我眼前來,我就到它那裡去”多厲害!果然,亞歷山大一出茅廬,不到兩年,打得整個希臘地區群雄束手,乖乖認老大。
緊接著,亞歷山大開始東征,然後居然把龐大的波斯帝國徹底打垮,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才停住,到了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的國土已經擴張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
國家寶藏都被英國搶了!
今天咱們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裡,能看到從公元前6000年,一直到羅馬時代的大量古希臘文明文物,尤其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無疑還是雕塑。而且給人的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古希臘這雕塑也太多了。
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木頭雕成,區域性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現為大理石複製品,高105釐米,收藏於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
不光是雅典娜神像看不到了,整個帕特農神廟,現在都破壞得千瘡百孔。帕特農神廟,也就是雅典娜神廟,當初是為了紀念戰勝波斯帝國而修建的,剛修好的時代,據說金碧輝煌,每天都有來自全希臘的虔誠信徒,前來獻祭、膜拜。它的衰落過程,其實也就是雅典,或者說古希臘文明衰落的縮影。
1799年,希臘正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這一年,英國的額爾金勳爵,被任命為英國駐奧斯曼帝國的大使。
注:咱們現在說的這個跑到奧斯曼帝國當大使的,是第七代托馬斯·布魯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是他們的第八代詹姆斯·布魯斯。
托馬斯·布魯斯
詹姆斯·布魯斯
這位第七代額爾金勳爵老爺,為了討好年輕的未婚妻,先後歷時十年,就幹了一件事——給帕特農神廟搞暴力拆遷。帕特農神廟殘存的60%以上的雕像、浮雕、立柱、橫樑…都被他像鬼子掃蕩一樣運回了英國。後來,都賣給英國政府。這些無價之寶,就整個成了大英博物館的收藏。
從帕特農神廟拆下來的浮雕,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帕特農神廟寶物被劫掠,是希臘人民心頭永遠的痛。希臘為了收回這些帕特農神廟遺產,向英國發起了曠日持久的馬拉松式追討,直到現在。
發現阿伽門農的金面具
上一集裡說過,邁錫尼文明是處在克里特文明之後,“標準古希臘文明”之前的一段文明時期,前後延續了七、八百年的時間。它的發祥地就是今天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文明”展廳裡陳列的文物,以“阿伽門農的金面具”最為有名,是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絕對的鎮館之寶。
↑阿伽門農的金面具
阿伽門農是特洛伊戰爭的故事裡希臘一方的統帥,特洛伊戰爭主要被記載於《荷馬史詩》裡。在19世紀,德國的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立志要挖出《荷馬史詩》裡記錄的那些古蹟。為了重現《荷馬史詩》裡的那些古城,他甚至把畢生精力都搭上了。
↑因裡希·施裡曼
1870年,他先是在土耳其境內挖掘,挖出了很多古代城牆遺址,並且在裡面發現了大量古代金銀製品。1876年,施裡曼又在邁錫尼附近開始挖掘,結果發現了好多豎井墓,還發現大量精美的黃金製品和其他藝術品。最著名的,就是我們今天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裡看到的這個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
↑施裡曼與金面具
但是研究表明,施裡曼發掘的這個墓葬是邁錫尼早期的墓葬形式,時間大概應該在公元前1600年、1500年前後,根據《荷馬史詩》的說法,阿伽門農應該生活在公元前13世紀。所以面具其實屬於古代邁錫尼文明時期的普通貴族。不過,因為“阿伽門農”這個新聞實在太標題黨了,所以今天還是把這副金面具叫做“阿伽門農的金面具”。
↑今人繪製的邁錫尼遺址復原圖 (獅子門)
真的有“特洛伊大戰”嗎?
隨著考古的深入,學者們在施裡曼挖出的城牆下面還挖出來了不同的城市遺蹟,並且發現《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有極大可能根本不是一座單一的城市,而是古代小亞細亞沿岸,同一個地點、不同城市的形象疊加。史詩裡的這段十年的“特洛伊大戰”,其實是一段古希臘時代真實歷史的演義化的再現而已。
↑施裡曼繪製的被破壞的特洛伊
真實的歷史上,邁錫尼文明時代,希臘地區的各種城邦,確實曾經長期發動對愛琴海對面地區的戰爭。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倒不是為了什麼英雄主義,而是因為貿易的需要。邁錫尼文明的各城邦深知,愛琴海對面的亞洲,人口豐富,又產銅,所以連續遠征東方。特洛伊戰爭,只是這種長期侵略在民間史詩中的縮影罷了。
↑古希臘地圖
展品“馬上的少年”
這尊雕塑是1928年從海里打撈上來的,讓人最震撼的,是青銅雕塑的馬,前後蹄完全蹬開,展示出飛馳的動態瞬間。馬的臉部,可以清晰地看出突出出來的血管。馬背上的小騎手,一眼就能看出是典型的非洲人血統,面部特徵刻畫得如同真實活著的一樣,充分證明了古希臘和北非地區存在著密切聯絡。
↑《馬上的少年》
古希臘為什麼那麼多神?
古希臘幾乎凡事凡物都有神,而且派系林立、輩份重疊,大到泰坦神、奧林匹亞諸神,小到女仙、巨人、半人馬,小小的地區,怎麼這麼多神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所謂的“希臘”,在古代就是些大大小小的城邦。這些城邦幾個部落一旦聯合或者統一,觀念不一致,就得在上面再安個總神。
↑古希臘眾神關係示意圖
而且也能看出,古希臘神話是人類活動的神話反映。比如,古希臘神話裡有一種半人半馬的肯陶洛斯人,大賢者喀戎,就是這個種族的代表。這個種族的原型,其實就是影射從亞洲遷徙來的,從事半農半牧生活的部落,如此而已,一點都不神秘。
↑波提切利《雅典娜與半人馬肯陶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