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自行設計製造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1966年中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來自中國科研隊的巨型炸彈一次又一次地爆炸,也不斷地更新著國際上對我國軍隊的認知。
雖然氫彈是研究成功了,並且實驗爆炸也轟動了世界,但是這種殺傷性強的武器還是要與戰鬥機結合,能夠完美地在戰場上靈活運用。這樣考驗的就不光是氫彈,更是戰鬥機以及飛行員的配合度。
因此這就需要一個技術過關、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做這項危險係數高的氫彈投擲實驗,這個時候一位擁有“彝族之鷹”稱號的楊國祥同志,被推薦到了少將宋佔元的頭號名單上。
可是,這次實驗的過程並沒有朝預想中的方向發展,到了投擲的地方因為飛機的原因氫彈並沒有投擲成功,為了人民的安全,到了千鈞一髮之際楊國祥同志竟做出了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決定。
他這一舉動驚呆了在場所有的人,也讓他從此以後成為了國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楊國祥的故事。
楊國祥何許人也
楊國祥出生在美麗的雲南省,也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身為彝族的他從小身上就具有少數民族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和超常的膽略,對飛行事業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熱愛。
在他身上還能看到另外一種精神,那就是愛國,1948年在他開始上中學的時候,就選擇進入了我黨領導的峨山中學,並且順利被錄取。
同年十月,楊國祥還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 雲南民族青年同盟。優異的學習成績再加上良好的政治思想,讓他在同齡人之中脫穎而出。
1949年冬天,楊國祥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並在當地的玉溪軍區擔任騾馬隊指揮員,當年他才僅僅二十歲。能加入黨組織也算是如願以償了,但是在楊國祥的心中仍然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飛行。
他註定是屬於天空的領導看出了楊國祥心中的願望,並且清楚透過日常訓練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學習飛行的一塊好料。因此,在1950年6月他被保送到東北牡丹江航天學校進行學習,從此開啟了楊國祥人生的“飛行之旅”!
楊國祥的學習生涯
當時正處於建國初期,我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裝置極度缺乏,既沒有可以給予他們正確引導的專業飛行教官,也沒有先進的教練機,學校裡的那幾臺殘缺不全的舊機器,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繳獲的日軍以及國民黨的。
求學過程困難重重,大部分教官們都用的日語(訓練人員是戰敗的日軍),在小山村長大的楊國祥哪聽得懂這樣的語言。但為了能夠好好地學習飛行技術,他在課下積極學習日語,雖不能完全聽懂教官在說什麼,但能大致明白所講內容的意思。
不僅如此,當年舊式的戰鬥機和現在的相差甚遠,機體上沒有任何無線電通訊裝置,溝通全靠旗語。再加上東北地區的惡劣天氣,楊國祥每天都在零下35度的寒冷天氣中進行訓練學習,從沒有落下。
這樣的精神不單單是靠毅力就能堅持下來,心中更多的是“以建立我國強大的人民空軍為崇高理想”的信念。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楊國祥11個月艱苦奮鬥之下,他順利完成了PT-17、z-5、九九高階教練機和九九襲擊機等4個型號的飛行技術。
同時,他也成為當年他同期第一位實現單飛的學員,1951年以優異的專業成績順利從航校畢業。從學校出來的楊國祥趕上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正處於用兵之際,他以飛行員的身份被調任,並編入中國人民空軍之列。
作為一名戰士能經歷一場大型的戰鬥,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驕傲,抗美援朝勝利,讓楊國祥在這次戰役中初次展露頭腳,為他的藍天事業史上增添了不少耀眼的色彩。
國慶之際,他駕駛著戰鬥機穿過天安門,接受著毛主席和周總理以及人民的檢閱……“誰能得第一,誰就到北京,向黨中央,向毛主席彙報!”1956年,這樣的口號響徹全中國的空軍部隊中。
一下子就激起了楊國祥的鬥志,他參加了空五師、空三師、瀋陽空軍以及全國空軍的“比武”,並先後取得第一名的傲人成績。當時,楊國祥全國第一的名氣還響到了中央。
他成為我國空軍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冠軍的彝族飛行員,這也就是“彝族之鷹”之名的來歷。同時,楊國祥的故事還被“紅色作家”楊大群寫成了一本書,名為《彝族之鷹》。
1965年,這本書在上海青年出版社出版,從此他“彝族之戰”的稱號走進千家萬戶。只是,他的輝煌並沒有結束,1972年,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震動了全世界,這是我國爆炸成功的第一顆實戰氫彈。
這預示著我國又往前進了一步,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英雄正是楊國祥。但是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順利,甚至曾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抉擇……
楊國祥與我國的氫彈
1970年,楊國祥接到指示,令其到江西320廠同技術人員共同研究“強五戰鬥機”的改裝方案並且完成試飛,他將是這臺戰機,也就是投擲中國第一顆實戰氫彈的主飛行員。
這將是一項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楊國祥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刻也不能怠慢。氫彈的威力眾所周知,技術人員需要計算好它的爆炸直徑,鎖定投擲位置,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傷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然而,這一切楊國祥是最關鍵的環節,因此肩負重任,他必須每天駕駛飛機進行嚴格的投擲訓練,實戰演練不下一百多次,要求每一顆模型彈都要擊中靶心12米之內,這都在天上飛的飛行員來說,這12米的距離簡直是微乎其微。
經歷了180次的實戰演練,終於等來了真正要投擲的日子,國務院、中央軍委下令:中國第一顆實戰氫彈將在1971年12月30日13時爆炸。
當日下午,西北核實驗基地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楊國祥早早的就來到機場認真的做足各項準備工作,中國國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亞、核實驗副院長陳能寬等領導也都提前來到各自的崗位,每個人心裡都無比的嚴肅認真,盼望著最終一刻的到來。
離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強五戰鬥機”經過了一系列的詳細檢查,工作人員依次彙報戰機與腹中氫彈的狀態,各項確認無誤之後副院長陳能寬與楊國祥示意輕輕地打開了氫彈的保險。
保險一被開啟氫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楊國祥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機艙,一切準備就緒,只能一聲令下。12時20分,聽到“2178,起飛!”隨後兩聲槍響,楊國祥得到訊號迅速做出反應,啟動“強五戰鬥機”,身負著全體國人的希望飛向天空。
45分鐘,離靶心越來越近,楊國祥慢慢將飛機飛行的高度降低,認真校正儀表盤上的資料,尋找距離投擲氫彈最合適的位置。當到達9公里之時,核實驗部下達了投擲的命令。
他將飛機調整到45度,用力按下投彈的按鈕,為了安全保障迅速返航。然而,令所有人都驚恐萬分的是,大家並沒有如期聽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楊國祥心裡知道一定是哪裡出了差錯。
原來,是投擲氫彈的裝置出了問題,但是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如果再不投擲下來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楊國祥立即調整航線再次進入投擲圈,校正位置按下投擲按鈕,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令人窒息。
就這樣試了三次仍然沒能成功,楊國祥的心臟都快要跳了出來,全身上下都是汗,看著快到頭的油表盤,無數個想法充斥著他的腦袋,而他當時有兩個選擇:
一是飛機上有跳傘裝置可保障他的個人生命安全;二,他與戰鬥機同生共死,可操控飛機讓老百姓免於災難。他如果跳傘了,飛機將攜帶著威力巨大的氫彈隨意墜落,那數萬的生命以及萬千頃土地會受到巨大的威脅。
同時,科學家數年的心血也毀於一旦,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他做決定,心中都懸了一把劍……這時,只聽在對講機那頭傳來楊國祥的聲音“帶氫彈著路” 。
聽到這句話時,等待著的人都熱淚盈眶,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選擇與氫彈共存亡。楊國祥小心翼翼地按照之前訓練的那樣,關掉飛機上所有的電門,降低飛行高度,帶著氫彈返航。
每一個著陸的動作都必須十分精確,這期間的過程簡直比紅軍長征還要漫長……他是幸運的,再加上超常的技術水平,楊國祥駕駛著戰鬥機安全著陸。
氫彈沒有爆炸,一切都安全了,在場的所有人以及在北京等訊息的毛主席和周總理都長出了一口氣……其實出於本能,當時楊國祥選擇跳傘逃生自救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他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千千萬萬人民的財產生命安全,保住了我國的核事業,雖然這次投擲沒有成功,可楊國祥卻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英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