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軍上將讓-皮埃爾·埃斯特瓦
讓-皮埃爾·埃斯特瓦1880年9月14日出生在法國蘭斯,18歲進入法國海軍學校就讀,畢業後授少尉銜,分配到遠東和地中海執行過多次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埃斯特瓦在巡洋艦學院的教練艦聖女貞德號上擔任航海學教授,他被調動到地中海艦隊,參加了1915年的加里波利之戰,因作戰勇猛而受傷。
傷愈後的埃斯特瓦榮任一艘反潛艦的艦長,戰爭結束時他的軍銜已升至少校,次年又升任中校,送入培養中級軍官的法國海軍學院深造。
此後埃斯特瓦作為巡洋艦長又開始在遠東和地中海兩頭奔波,在這期間他接觸到海軍航空兵這一新生兵種,認為這是海軍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並積極學習相關知識。
埃斯特瓦的努力得到了回報,1927年他被任命為法國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兩年後晉升少將,自此在海軍序列裡一路上升,1937年9月以海軍上將銜出任地中海艦隊司令。
▲1940年埃斯特瓦在維希檢閱德軍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埃斯特瓦與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坎寧安爵士合作密切,後來在義大利參戰的威脅下,他於1940年5月將司令部從土倫遷往法屬北非的比塞大。
埃斯特瓦一開始屬於主戰派,但法國投降後他權衡一番,還是選擇支援維希政府,被任命為突尼西亞總督。
突尼西亞的戰略地位相當關鍵,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崛起使當地的局勢更加複雜,缺乏政治經驗的埃斯特瓦根本應付不來,只好徒勞地嘗試在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保持絕對中立。
儘管埃斯特瓦內心裡非常厭惡德國和義大利插手北非,但是當納粹德國透過突尼西亞向埃爾溫·隆梅爾的非洲軍團運送物資時,他也找不出理由拒絕。
▲埃斯特瓦戰後出庭受審
1942年11月8日,盟軍發動火炬行動在北非登陸,比塞大的法國艦隊司令埃德蒙·德里安中將原本準備與盟軍合作,但埃斯特瓦嚴格遵循維希政府的命令,打電話催促他配合德軍行動。
比塞大海軍高層的自相矛盾被德國人利用,停在港內的軍艦被全部接管,這也成為戰後埃斯特瓦和德里安被控犯有叛國罪的主要罪狀之一。
德國人對埃斯特瓦也頗不信任,盟軍逼近突尼西亞時,他被送回法國並轉為預備役。
1944年6月巴黎解放後,埃斯特瓦是維希法國第一個被捕的高階將領,他被開除軍籍並剝奪領取退休金的權利。
1945年3月15日,埃斯特瓦被判犯有叛國罪,處以無期徒刑,他在監獄裡一直呆到1950年8月身患重病才獲准出獄就醫,五個月後在家鄉蘭斯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