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軍迷都對美軍的悍馬車有很深的印象,這款高機動車輛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名滿天下”,曾被美國陸軍認定是輕裝步兵的理想代步工具。而與悍馬的設計、效能和使用思路都很接近的中國“猛士”高機動車,以及俄羅斯“虎”式高機動車的出現,也從側面證明了悍馬是一款極為成功的裝備,以及美國在汽車工業領域的發達。不過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今天的美軍卻在為悍馬的繼任者而傷腦筋,著實是莫大的諷刺……
悍馬誕生之初,是基於美軍在冷戰時期的全球部署,以及以東歐為主戰場的機械化作戰需求而設計的。從當年的美軍裝備水平來看,大部分野戰環境下,陸軍士兵會搭乘M-113裝甲運輸車進行機動,如果需要面對敵方重灌機械化部隊,則搭乘防護與火力都更強的M-2步兵戰車。至於在相對平坦或是公路條件下轉移小規模部隊,則使用越野卡車和悍馬等輪式車輛。
值得注意的是,悍馬可以透過搭載重機槍、反坦克導彈和榴彈發射器等裝備,適應不同的作戰需要,有著極強的通用性。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大兵們駕駛著悍馬一路開進科威特和巴格達,可見這型軍車在當時的作戰環境下表現得很不錯。
不過在打下巴格達後,美國陸軍很快發現事情有點不對頭了,即悍馬並不適合治安戰得需要。防不勝防的反美武裝往往採用重型路邊炸彈等方法,對美軍進行打擊,有時連裝甲厚重的M1A2坦克都扛不住。而對於連抵禦步槍子彈都吃力的悍馬來說,就更是災難了。
為此,美軍曾發展代號AFV的輪式裝甲運輸車,以替代悍馬。但後來,美軍嫌AFV成本太高且靈活性不足,重起爐灶發展了一款名為JLTV的裝甲車,JLTV的底盤基於越野卡車,成本顯著下降。然而就在JLTV即將大規模替換悍馬之時,美國又開始從中東等地戰略收縮,也不再將治安戰作為重點。於是乎,專打治安戰的JLTV生不逢時,面臨著剛服役就要被淘汰的尷尬。更尷尬的是,美國陸軍至今沒能找到替換悍馬的合適車型……
按理說,美國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強國,發展一型針對大規模正規陸戰的新式軍車並不難。美國陸軍也是這麼想的,因此在美式民用皮卡的基礎上,提出了“野戰輕型運輸車”ISV的發展方案。結果ISV的樣車卻暴露了一連串問題:裝載量和空間不夠大,帶上9個大兵後,乘員舒適感極差,很難忍受長途機動;而為了控制重量,ISV敞篷且沒車門,大兵們只能被風吹雨打,更得不到防護,敵人用一把自動步槍就可能報銷掉一車的人。最麻煩的一點是,美軍在測試中發現ISV的可靠性很差,各種拋錨熄火,一點沒有“汽車工業強國產品”的味道……
作為對比,中國的“猛士”系列高機動車顯然更加穩紮穩打。由於不需要具備治安戰功能,“猛士”就是一型更成熟的強化型悍馬,透過發展加長型等方式,擁有了各類功能,且不存在技術冒進的風險。或許美軍也該學學解放軍的務實優點,否則汽車強國的遮羞布就快被扯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