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工作時間精神渙散、通宵玩樂時沒有精神頭,來上一杯咖啡便可再次充能,為靈感和活力再續一命。
其次,大量研究表明,適量喝咖啡有助於降低痴呆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脂肪肝風險等[1],這使得咖啡成為真·續命的飲品。
近日,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Josef Coresh和他的同事們根據代謝組學分析發現,喝咖啡與我們血液中多種代謝物水平的變化有關。其中,有1種代謝物的水平變化有利於腎臟健康,而另2種代謝物的水平變化竟與慢性腎病 (CKD) 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文章發表在《美國臨床腎臟病學會》期刊上[2]。
這幾年飲料界內卷空前嚴重,加料、控糖、特色包裝啥的,甚至還得有自己的專屬bgm(你愛我啊我愛你)。奇點糕看著自己手裡和粥沒啥兩樣、貌似屬於奶茶類的飲料陷入沉思,隨手又買了杯氣泡美式嚐嚐,這一嘗,人差點沒了(真的很難適應這個口感……)。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飲料對腎臟健康有影響[3]。過量或不當的喝飲料習慣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同時也有不少研究表明,適量飲用咖啡(每天3-8杯普通咖啡,每杯8盎司≈227g)可以有效降低CKD風險[4-6]。
但是,由於咖啡的化學成分較為複雜,咖啡對於腎臟的影響依舊存在許多疑點。
於是,Coresh和他的同事們這次便從血液中的代謝物水平變化著手,探究咖啡與CKD風險之間的關聯。
他們先後從兩個獨立的研究佇列中獲取到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並進行了代謝組分析。其中,共納入來自社群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ARIC)的參與者3811名,平均年齡為54歲,女性佔60%,有28%為吸菸者[3];共納入來自博加盧薩心臟研究(BHS)的參與者1043名,平均年齡為45歲,女性佔60%,有17%為吸菸者[7]。
在來自ARIC、BHS的參與者中,分別有32%人、38%人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有24%人、5%人每天喝一杯。其餘的參與者不常飲用咖啡(一杯≈227g,普通咖啡)。另外,在隨訪24年期間,有31%的來自ARIC的參與者(n=1180)確診CKD。
血液代謝組分析結果顯示,兩組佇列的血液樣本中,共有20種代謝物水平變化與咖啡攝入量顯著相關。其中,有18種代謝物水平與咖啡攝入量呈正相關,有2種代謝物水平與之呈負相關。
接下來,研究者們進一步對這20種代謝物與CKD風險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鵝脫氧膽酸(glycohenodeoxycholate)、o -甲基兒茶酚硫酸酯(O-methyl catechol sulfate)、3-甲基兒茶酚硫酸酯(3-methyl catechol sulfate)這3種代謝物的水平升高與CKD患病風險增加有關。雖然與最低四分位相比,最高四分位的絕對風險均提高並不多(0.0035 vs 0.0088 vs 0.0094),但都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8,<0.001,<0.001)。
具體來看,鵝脫氧膽酸是人肝臟分泌的初級膽汁酸中重要成分之一,其水平變化與咖啡攝入量呈負相關,這表明喝咖啡可能對腎臟具有潛在的有利影響。
然而,o-甲基兒茶酚硫酸酯、3-甲基兒茶酚硫酸酯這兩種外源性化合物,是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的代謝產物,其水平變化與咖啡攝入量呈正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喝咖啡可能對於腎臟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在危害性。
總體而言, Coresh和他的同事們從代謝物的角度進行分析,為我們揭示了喝咖啡與慢性腎病風險之間的利害關係。
他們發現,喝咖啡會誘導血液中的鵝脫氧膽酸水平下降,可能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
但令人驚訝的是,喝咖啡還會導致血液中的o-甲基兒茶酚硫酸酯和3-甲基兒茶酚硫酸酯的水平上升,這與慢性腎病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正如開頭所說,咖啡的化學成分複雜,對於健康的影響更是應該從多角度進行分析,一錘定音似乎不可行,知道了眾多“療效”,“副作用”也得摸清才行。由於血液中的代謝物可以反應食物的消耗和代謝,這或許有助於未來深入探索咖啡對腎臟造成影響的具體機制,並透過飲食來預防腎臟疾病。
參考文獻:
[1]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816604
[2]https://cjasn.asnjournals.org/content/16/11/1620.long
[3]Hu EA, Anderson CAM, et al, CRIC Study Investigator: A healthy beverage score and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ohort. Curr Dev Nutr 4: nzaa088, 2020
[4]CM: Coffee consumption and incident kidney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Am J Kidney Dis 72: 214–222, 2018
[5]Kennedy OJ, Roderick P, Poole R, Parkes J: Coffee and kidney disease. Int J Clin Pract 71: e12980, 2017
[6]Jhee JH, Nam KH, An SY, Cha M-U, Lee M, Park S, Kim H, Yun HR, Kee YK, Park JT, Chang T-I, Kang EW, Yoo T-H, Kang S-W, Han SH: Effects of coffee intake on inci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 J Med 131: 1482–1490.e3, 2018
[7]Berenson GS, Bogalusa Heart Study Investigators: Bogalusa Heart Study: A long-term community study of a rural biracial (black/white) population. Am J Med Sci 322: 293–300,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