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過年吃飯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可能免不了要小酌幾杯,共賀新春。但如果飲酒過量,難免出現頭暈、胃痛等不舒服。
今天北京中醫專家國永紅主任為大家介紹兩個穴位,能夠有效緩解飲酒帶來的不適,一按一揉,拯救醉酒!
溫馨提示:雖有妙穴,也不要貪杯喲~
在我國,人們經常飲用的是白酒、啤酒、紅酒、黃酒。少量飲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活血化瘀,鼓舞陽氣,過量飲酒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飲酒過度,損傷健康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婚喪嫁娶,迎來送往,親朋相聚,都離不開酒,國人的酒文化十分豐富。酒可以鼓舞陽氣,但過量飲酒可使血脈賁張,大傷陽氣。
醉酒之人,小便過多,於是體內陰液不足,酒後易煩躁口渴,如果為了一時之痛快,大量飲冷水解渴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陽氣在表,體內空虛,若寒邪直接停留在脾胃之中,則後患無窮。而有些喜歡飲用冰啤酒的朋友,如有酒後前額痛的症狀,是胃中受寒的表現。
《紅樓夢》第八回寫道:“這裡寶玉又說:‘不必燙暖了,我只愛喝冷的。’薛姨媽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兒。’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才發散得快;要是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它,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快別吃那麼冷的了。’”
現代研究也好,中醫思想也罷,酒燙好了再喝,對健康的損害更小些,可惜現在的人圖方便,很少有燙著喝酒的習慣了。對於長期酗酒的人,健康的危害更大,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腹水、肝癌等肝實變。
醉酒後的補救措施
有些場合迫不得已需要飲酒,如果意識到不勝酒力或者醉酒,我們要採取一些辦法來補救,避免身體受更大的傷害。
如果意識清醒,可以採用探喉取吐的方法,吐出胃中的食物及還未被體內吸收的酒水,以避免食物長時間停滯而損傷胃氣,同時又可減少酒精的吸收。嘔吐後,可以喝適量的溫蜂蜜水,以補充水分。不過,意識不清醒時,絕對不要貿然嘔吐,以免發生嘔吐物嗆入氣管,導致窒息。
飲酒後要敲揉、探查胃經的“髀關穴”(腿根中點下三指寬的地方)。如果“髀關穴”疼痛難當,要敲揉至痛感下降或減輕。疏通胃經可以緩解酒後的胃部不適。另外,有人酒後頭痛,位置大多在前額部,這裡正好是胃經的循行線路,此時敲揉“髀關穴”也能減輕不適。
對於醉酒之人,刺激“率谷穴”可以幫助醒酒。“率谷穴”在頭部,在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兩指寬)處,醉酒時雙手抱頭,用大拇指在“率谷穴”上進行按揉,如果刺痛,可用力點按3~5分鐘,待疼痛減輕後,昏沉的頭腦會感到輕鬆。
我們一直在追求健康,而健康之道就在日常的食、飲之中,能否管住自己的嘴,醫生、藥物、保健品都幫不了忙,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只有認同這個理念並堅持合理的飲食,健康方會掌握在你我手中。
先從古人關於酒的詩句中來看看酒對大家的重要性:
唐代詩人白居易 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唐代李白的《將進酒》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然而只有愛你的人才會關心怎麼幫你解酒
那麼喝酒之後該如何解酒呢?北京中醫專家於加軍主任給大家介紹幾個解酒的食療方:
葛花解酲湯
傳統的解酒方,有一個葛花解酲湯。酲字原義是運送穀物到達首都的倉庫,“酉”與“呈”結合,表示的含義是“完成運糧的任務之後喝酒來慶祝”,於是用酲來表示酒的意思,而且有點很高興,慶祝喝了大酒的含義。
葛花解酲湯的組方有:葛花、青皮、陳皮、砂仁、木香、茯苓、澤瀉、乾薑、人參等。
整個組方,有行氣的、化溼的、溫裡的、扶陽的、補益的,各方面照顧的非常到位。因為葛花解酲湯中有非藥食同源的組方,如果我們條件有限,湊不齊這些藥物,也可以只取葛根、葛花。有老大夫與友人喝酒的時候,旁邊就泡上一壺葛根葛花茶,邊喝酒,邊喝茶,“千杯不醉”是有點誇張,但是護肝祛溼的作用是有的。是我們傳統的解酒藥材,並且藥食同源,也非常的安全。
解酒經驗方
另外我們還要介紹一個葛花解酲湯的家庭替代版,這是鄧鐵濤老先生的學術繼承人冼建春老師,分享過的一個很妙的解酒湯,我介紹給周圍的朋友、患者,不少人用過,反饋很好。
製作方法:砂仁(後下)、陳皮、紅糖同煮。
具體用量:砂仁5克,陳皮一張三瓣(大概10克),紅糖適量。
砂仁後下的意思是說,熬這個解酒湯的時候,先放陳皮煮十幾分鍾,放紅糖,然後出鍋前放砂仁,稍微煮幾秒,就可以了。
行氣:陳皮、砂仁
溫裡:砂仁、紅糖
化溼:砂仁
扶陽:砂仁、紅糖
補虛:紅糖
這裡面只有3味,但是作用不小,組方結構可媲美葛花解酲湯。解酒背後的理法是透過行氣、化溼、利尿等化掉水溼、氣滯;加入溫熱扶陽的配伍,可以促進膀胱氣化,從而更好地解酒;酒易傷脾胃,所以還會加溫中和胃的配伍。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簡單,好喝。
這個湯雖然簡單,但是還需要稍微熬煮一下。後來我在使用過程中,做了一些調整。把陳皮打粉,用的時候,1勺陳皮粉,加幾顆砂仁,一塊紅糖,開水悶泡幾分鐘即可。因為砂仁取其揮發油行氣作用,本來就是後下的,開水燜泡也是可以的。當然,家裡沒有打粉機的話,陳皮也可以不打粉,多悶泡一會兒即可,這樣就更加簡單了。
出門有應酬的時候,可以提前用保溫杯悶泡好,隨身帶上,喝酒前後都可以飲用。如果是家宴,可以提前煮上一壺,當作飲料,好喝又健康。
我們雖然推薦解酒湯,但還是建議大家儘量少喝酒。節日喝酒是為了更開心,如果因此而損害健康,那麼真是得不償失。
酒後禁忌
1、酒後一定不要泡腳,也不建議洗澡、尤其是泡澡。
2、酒後不建議艾灸、針刺、刮痧等外治法的治療。
3、醉以入房,傷身損命。《黃帝內經》講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把酒當湯水喝,醉行房事,洩盡其精,耗散真氣,怎麼能不傷害身體呢。
節日團聚,小酌怡情,煮一壺解酒湯,有節制地喝酒才會更開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