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為始,春為生
今日立春。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代表著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生長的大好時節已經到來。
在北方,立春似乎還只是名義上的春天到來,現實中仍感覺寒冷肆虐,讓人恍惚還在冬季。但人體與自然界相互呼應,陽氣於此時正處於努力生長的階段,五臟以肝為主。
春夏宜養陽
初春氣候仍然寒冷。雖然到了立春,已是六九時節,到了“沿河看柳”的日子。但隨著緯度逐漸增加、溫度逐漸降低,部分地區可能氣候仍然很冷,沿河看柳的日子也需要往後錯錯。
氣候越是寒冷,立春後養陽的壓力越是增加。
中華的語言博大精深。一個“養”字其實蘊含了很多的資訊:養不是補,不是助,不是護,而是包含了他們全部,甚至更廣泛的意義。養陽,一方面要保護陽氣、不傷害陽氣,另一方面,對於陽氣本就不足的情況,可以適當地扶助、補益。
對於大多數身體較健康的人來說,初春養陽的重點:一是避寒,二是保暖。
避寒除了要避免外界寒冷侵襲,飲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人們在冬季飲食多肥厚辛熱,或過度進補,加上初春之時陽氣上升,表現為自覺煩熱、上火,很容易貪愛寒涼。但此時生冷飲食,如同一盆冰水迎頭潑下,會直接導致生命力的小火苗受損。
面對初春蠢蠢欲動的虛火,其實不必用“去火藥”和“生冷飲食”來解決。更好的解決方案是用些清潤消導的食物,一方面滋潤以平虛火,另一方面消導可防滋膩過度導致氣機擁堵,也可以幫助脾胃消消冬季積存未化的食物。
具體來說,可以煮一碗蓮藕白蘿蔔湯,加上幾片生薑、香菜或是陳皮調理脾胃氣機。
但這裡要提醒各位:有“火”的感覺才用,沒有“火”的感覺,或是本就脾胃虛寒的朋友不必嘗試。
保暖方面,都說春捂秋凍。春季脫衣不要過早。即便是白天溫度略升高,但早晚溫度還是寒冷的。穿衣適合輕薄的衣物多穿幾層,方便及時增減衣物。尤其要注重腰以下部位的保暖,以不冷,略暖,無汗為宜。
護肝需舒暢
說起春季護肝,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春天肝火旺,琢磨著每天來杯菊花茶。其實這個思路有些偏差了。
春季肝氣旺盛,支援著人體逐漸復甦,氣血通達全身。這是人體由冬季閉藏向春季活躍轉化的重要過程。
此時出現上火的症狀,大多是因為道路不通,氣血輸送的途中遭遇了交通堵塞。我們需要做的,是趕快舒暢氣機,疏通道路,讓氣血可以順利運輸,通達全身,而並非用菊花茶來把區域性擁堵的氣血全部消滅。
且每個季節都有主髒,這一髒的功能如同領頭的大雁,鼓足幹勁,衝在前面,但同時消耗很大。本是一鼓作氣的事,結果半路遇到了阻礙就被消滅了,再聚集氣血第二次運輸,再次阻礙被消滅,道路始終不通,氣血始終在消耗,不能供養機體,久而久之就導致了人體的虧損。
因此,春季護肝,重點在於舒暢,而非去火。
舒暢,一方面要調暢情緒,保持心情愉悅;二要避免寒涼,阻礙氣機執行;三要早睡早起,喚醒氣機;四要適當運動,舒展肢體。
春季最宜伸展運動
受到一冬氣血閉藏的影響,初春時節,人體的氣血尚未通暢,筋脈肌肉功能仍顯薄弱。此時不適宜劇烈運動,更適宜做做伸展運動,拉伸筋骨,輔助氣機調達舒暢。比如太極拳、八段錦、體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不能出門,徐大夫也和大家分享兩個簡單的伸展姿勢,可以輔助舒展氣機,調理肝氣。
1-踮足展臂
踮起腳尖,同時兩臂展開,自體側至頭頂擊掌;腳跟落下,兩臂自頭頂,至平舉,至背後擊掌。每組100個,一日三次。如上圖。
2-蝴蝶振翅
兩臂曲肘,如蝴蝶振翅一樣,以肩為軸,以肘關節帶動兩臂上下煽動。每組100個,一日三次。如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