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友們有看出來這兩張照片是哪嗎?
▲2017年賽納園公園的照片
來源丨青春房山17年配圖
沒錯
是賽納園公園
▲2017年賽納園公園的照片
來源丨青春房山17年配圖
塞納園公園位於
房山區西潞街道的刺蝟河畔
公園北起良鄉西路,南至長虹西路
是刺蝟河治理後所建設的公園
於2005年4月建成
說起刺蝟河,很多人只聞其名,卻不知其意,據考證:刺蝟河早期名為“鹽溝河”。良鄉素有“京師南大門”之稱,在明清以前,良鄉西門外的鹽溝河水量大,水流湍急。每逢冬雪降臨,鹽溝河內形成一起一伏的雪浪。層層雪浪在紅日照耀下,閃著耀眼奪目的道道銀光。迷人的“鹽溝雪浪”還被稱為“良鄉八景”之一。
之所以改稱茨尾河,是由於河兩岸生長了一種叫茨尾草的植物,這種草可以代替茅草籠蓋在屋頂上(青龍湖鎮的南四位、北四位村的命名亦源於此)。
▲茂盛的茨尾草 來源丨青春房山19年配圖
由於“茨尾”二字比較冷僻,古漢語造詣不深的人多不解其意,而刺蝟是常見的動物,又與茨尾諧音,遂將“茨尾河”訛傳為的“刺蝟河”。
近代的刺蝟河逐漸失去了她美麗動人的容顏,成了一條汙水排放河流。水流汙濁,蚊蟲滋生,散發著濃濃的惡臭,行人掩鼻,時常令人想到龍鬚溝的場景。
▲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
十幾年前,隨著良鄉新城的建設開發,對刺蝟河也進行了治理、綠化,將這裡開發成了公園,並且起了個洋氣浪漫的名字——“賽納園”。
▲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
新建時的賽納園彷彿一幅美麗的畫卷。但由於賽納園建成較早,裝置老舊,供老人、兒童休閒遊樂的設施不多,遇到雨雪天氣道路還時常積水結冰,已無法滿足周邊居民的遊園需求。為了響應人民群眾對公園服務的多元化需要,區園林綠化局經過細緻調研,於2021年對賽納園公園進行改造升級,並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符合新時代特色的全齡友好型公園。
全齡友好型公園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公園服務水平,市園林綠化局提出的建設全齡友好型公園理念,考慮不同年齡段人群使用需求,合理配置服務設定、無障礙設施,因地制宜設定體育場地和健身設施,著力提升公園管理服務的便民化、智慧化水平。
提升改造 友好全年齡
針對公園道路破損積水,功能設施單調老舊等問題,區園林綠化局科學謀劃,在路面增加了排水溝幫助排水,對破損路面重新鋪磚找平,併購置擺放了造型新穎、功能完備的休閒娛樂設施。刺蝟河兩側增添了座椅,方便來散步的老人隨時隨地休息;而兒童遊戲區,更是讓這裡成了新晉的“遛娃寶地”。
▲公園新增座椅 來源丨房山創森
目前,全新的賽納園已開園迎客。園內設有休閒廣場、兒童廣場、沿河步道等諸多場地。在豐富的遊樂設施和彩色步道的妝點下,公園服務功能更加豐富多元、環境更顯時尚靚麗。
▲賽納園全新搭建的“帆船型”遊樂設施
來源丨房山創森
漫遊園中你會發現,老年人在這裡可以娛樂健身,年輕人在這裡可以漫步河畔,小朋友在這裡可以盡情遊戲,充分詮釋了全齡友好。閒暇時間,暖陽之下,市民或在座椅上,或遊走園中,將公園的美景盡收眼底,生活的美好盡在其中。
▲兒童廣場建設前後對比 來源丨房山創森
▲積水路面增加排水前後對比 來源丨房山創森
▲破損路面更新前後對比 來源丨房山創森
未訴先辦 確保遊人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區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在公園改造試運營時發現,兒童每次到帆船上玩耍,家長都會特別擔憂地提醒其彎腰低頭。工作人員瞭解後得知,原來是設計師為了追求“帆船型”滑梯外形,在“船上”放置了兩根桅杆,並且橫向揚起了“船帆”。
▲船帆高度與低年齡小朋友的身高對比
來源丨房山創森
由於船帆的橫杆高度剛好到低年齡兒童頭的位置,小朋友在玩耍時如果不注意,容易與其發生磕碰。為了確保兒童遊戲安全,針對設計缺陷,工作人員“未訴先辦”,當下聯絡施工單位進行拆除改造。
▲施工單位拆除橫杆中 來源丨房山創森
▲橫杆拆除後效果 來源丨房山創森
▲消除阻礙後,小朋友們的笑顏!
來源丨房山創森
以人為本 全力推進創森發展
▲居民們在賽納園踢毽子鍛鍊 來源丨房山創森
早在規劃設計初期,區園林綠化局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讓老年人、中青年、孩子都可以在公園裡得到不同的體驗。在老舊公園改造過程中,全面落實全齡友好公園的建設要求,優先保障為老、為幼服務,在保留特色的同時突出亮點,營造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宜人環境,讓市民在感受公園自然生態美的同時,深度參與感興趣的文體活動。
新建設的全齡友好型公園
將為市民提供更豐富多元的遊園體驗
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城市園林之美
從“良鄉八景”之一
到洋氣浪漫的“賽納園”
再到符合新時代特色的全齡友好型公園
“賽納園”的大變身
離不開背後付出的他們
▲高溫下進行水草收割 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
▲刺蝟河清淤 來源丨區融媒體中心
當然
也離不開保護環境的每一位FUN友
(來源:青春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