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結束了,資料顯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脹迎來近5年來新高,全球通脹率達到4.3%。
簡單的理解就是市面上的資金變多了,而市面上的商品價格卻沒有變多,最終商品變得不值錢了,原本一元買到的東西現在需要兩年甚至是更多。
通脹持續放大,影響最大的並不是富豪,更多是中低收入人群,通脹提高意味著貨幣超發,貨幣貶值。回看整個2021年,除了豬肉價格下降以外,其他商品價格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上漲,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東西在內,整體上漲幅度超出老百姓預期所想象模樣。
簡單地說,我們每個月的工資收入5000元,原本紅薯的價格兩元一斤通脹之後貨幣貶值,物價出現大漲,紅薯的價格變成了4元一斤,而我們的收入還是保持5000元。在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變得越來越高,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就變得越來越大。
2020~2021年全球“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各國經濟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很多行業正在經歷低谷期,失業率持續上升,為了應對特殊情況的衝擊,各國開始紛紛“放水”。比如美國共計釋放32萬億美元,美元是全球通用貨幣,美元超發必然會引起各國持續跟進放水,如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都陸續放水。
沃頓商學院教授認為,未來2~3年時間通脹持續增大,大宗商品會面臨巨大還款壓力。房地產大佬王石發一篇文章,清楚地描述了當前大環境下的狀況“全球一體化大背景下沒有局外人,伴隨著國家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國內也要面臨著輸入性通脹,作為普通人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難,還要默默地承受通脹洗劫”。
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最大蓄水池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球超過89%的國家房價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澳洲房價漲幅25%,加拿大漲幅41%,熱點漲幅55%,韓國首爾漲幅20%,美國漲幅32.8%,這麼多年的日本房價似乎也有上漲的苗頭了。
國內眾多老百姓認為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內的房價應該也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吧!
2021年上半年樓市確實是挺瘋狂的,北京、上海、杭州、合肥、重慶等城市成交量屢創新高,杭州最為誇張,出現了10萬人同時搶房的局面,新房銷售價格3.2萬元每平米,二手房價格卻賣到4萬元每平米,眾多人群紛紛搶單搶一套房,每平米可以掙8000元起步100平米也就是賺80萬,眾多老百姓認為房地產將要重回“巔峰”。搶到房的老百姓還在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房產會升值10%、20%甚至是30%,結果樓市變了。
下半年樓市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無論是成交價還是成交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9月新房單價為9757元每平米,迎來近77個月,新房價格首次出現下滑,10月、11月、12月,樓市連續實現4連跌的局面,整體市場一度進入到冰凍期,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成交量下跌都幾乎超過80%。
市場快速遇冷,房地產企業為了回籠資金,於是出現了“內卷”,降價5%、10%、20%甚至是30%,為了把房子賣出去,一切都好談。武漢某樓盤原始價1.7萬元每平米,在經過市場的調控後,售價僅需要1.1萬元每平米,成都某樓盤原售價2.6萬元每平米,經過市場預冷後銷售價格僅需要1.8萬元每平米,雖然說都是內部價格,但整體比市面預期價格回落了很多。
降價銷售老百姓當然是開心的,首付少了,月供壓力少了,整體幸福感也就提升了,或者說可挑選的樓盤變得更廣泛了,可是大幅度的降價必然會引起市場預期不穩,所以有23座城市都已經出臺“限跌令”,降價幅度控制在5%~15%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發展。
樓市庫存量急劇上升,逼近2016年局面,新房庫存量達到了5.2億平方米,廣義庫存量37.7億平方米,整體的庫存量還在持續攀升當中,也就是說未來兩年時間,樓市將會超過4,200萬套房子在市面銷售。
二手房的銷售量也不容樂觀,全國6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掛牌量超過400萬套天津、瀋陽、鄭州石家莊等城市掛牌量超過了10萬套,重慶二手房掛牌量超過20萬套,樓市去庫存週期延伸至20個月,隨著市場遇冷整個去庫存週期還在持續上升。
馬光遠:房地產不能過冷也不能過熱,如今整個房地產市場都在“哀嚎”,整個市場難以運作下去。
房地產市場在短時間內不能出現大漲或者大跌,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狀態才是樓市調控的理想方向。
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住房是居民消費”,中國城鎮化促進常務委員會鄭新立說:“即使發達國家房地產仍是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支撐產業,目前我國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仍較大,房地產會成為持久不衰的支柱產業”。
2021年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5.62萬億,同比下滑9%,僅僅是土地出讓金就已經佔到國家財政收入1/3,因為房地產還包含多項稅費在內佔比直接接近50%。
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有左手右手的倒賣,價值就會不斷地被推高,當年的紅木、烏木、黃花梨木等各型別的稀缺木頭,價格被推到天高,結果市場承受不了泡沫也就回落了。
各種商品同樣沒有一個實質的支撐點,盲目地把價格推高,只會呈現出破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