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一、足球比賽的本質在於進攻。
二、足球比賽類似於軍事戰場實戰的平原機械兵團作戰,根本無地理屏障可依靠。對於進攻意識薄弱的團隊來說,會被對方牢牢壓制在己方半場,防守也根本無法守住。足球比賽根本就不是為防守思維來設計。
三、中國足球的球場人員要按北方籍、南方籍合理搭配。北方籍球員特點是體能好,力量強,也有一定的攻擊性,但在規定的700多平方的球場上靈活性、應變力弱;南方籍球員體能、力量、進攻性較弱些,但防守能力較強、球場上靈活性、應變力都較強。
四、足球比賽既是群體力量型競技活動,又是智力型競技活動,要求球員要有高度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要求球員要有很好武術悟性。
五、沒有修煉武術拳法和劍法的筋骨和天資悟性,就難以把足球競技活動發揮到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選拔標準要按武林弟子的挑選標準。紈絝子弟不可用,吃苦要用寒門子弟。
具體論述:
1.足球比賽的本質在於進攻,中鋒和邊鋒都是主攻角色,前衛也是要以戰略進攻態勢把中場牢牢控制在對方半場,中後衛和邊後衛要有巨大的奔襲能力,要能與前衛進退自如,在攻擊時又能為中鋒和邊鋒創造協同突防傳送的能力。
從中鋒邊鋒到前衛再到中後衛和邊後衛都要有進攻思維,善於進攻的球隊,始終可以把攻防力量牽制在對方半場,為己方創造無數的攻門機會。
2.足球比賽是一種群體攻防競技活動,場地嚴格規定,比籃球場要大,球員體能消耗較大,足球比賽類似於軍事戰場實戰的平原機械兵團作戰,根本無地理屏障可依靠。對於進攻意識薄弱的團隊來說,會被對方牢牢壓制在己方半場,防守也根本無法守住。足球比賽根本就不是為防守思維來設計。
3.新中國建國至今,中國足球都踢不好,且越踢越差,因為這些球員從來都沒有懂足球,且越來越不懂。當然,也與我們中華文化以防守為主的文化特徵有關。防守是需要據守屏障才有意義,比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都是在長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帶展開,國軍作為防守方,根本無地理屏障可依據守的,無法阻擋倭寇坦克和大炮的攻擊。
4.中國足球的球場人員要按北方籍、南方籍合理搭配。中國球員以往都是主要以北方籍為主,北方籍球員特點是體能好,力量強,也有一定的攻擊性,但在規定的700多平方的球場上靈活性、應變力弱,既做不到有效防守,更不能有效進攻,所以要按北方籍各1人中鋒、1人邊鋒、1人前衛、1人中後衛來配置;南方籍球員體能、力量、進攻性較弱些,但防守能力較強、球場上靈活性、應變力都較強,可以按南方籍各1人中鋒、1人邊鋒、1人前衛、1人中後衛、2人邊後衛、1人守門員。
5.足球比賽既是群體力量型競技活動,又是智力型競技活動,要求球員要有高度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要求球員要有很好武術悟性。
6.沒有修煉武術拳法和劍法的筋骨和天資悟性,就難以把足球競技比賽發揮到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選拔標準要按武林弟子的挑選標準。紈絝子弟不可用,吃苦要用寒門子弟。
附錄:
1.足球:是一項以腳為主,控制和支配球,兩支球隊按照一定規則在同一塊長方形球場上互相進行進攻、防守對抗的體育運動專案。因足球運動對抗性強、戰術多變、參與人數多等特點,故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
2.場地面積:長方形賽場,國際比賽的場地長度不得多於110米或少於100米,寬度不得多於75米或少於64米。
3.人員要求:比賽每隊場上隊員不得多於11人(其中1名守門員),不足7人時不能進行比賽。
4.主要賽制:比賽分為兩隊參加,每隊11人(一般情況下,比賽期間每隊允許替換三名替補球員),其中必須有1名守門員。全場比賽為90分鐘,分為上、下兩個半場,每半場45分鐘。上、下半場之間的休息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
5.場上位置
守門員:主要職責是守住球門,觀察場上比賽變化情況,組織和指揮全隊的攻守。
邊後衛:主要負責防守對方的邊鋒或插入邊鋒位置的其他隊員,並與中衛協同防守,相互補位,封鎖直接進攻球門的去路。本隊進攻時,也可伺機插上助陣,起邊鋒的作用。
中後衛:是防守的支柱,主要職責是防守球門前中央最危險的區域,制止對方射門,並與邊後衛和另一中衛協同防守,相互補位,還應起到攻守組織和指揮的作用。
前衛:活動在鋒線隊員和衛線隊員的中間地帶,主要職責是控制中場,是防守的屏障,又是前沿攻擊的紐帶。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並能及時插上或遠射,起到全隊的核心作用。
中鋒:主要職責是突破射門或插上接傳中球射門。其次是透過交叉換位,左右策應,擾亂對方防線,為同伴創造插上、切入或射門的機會,是本隊的“尖刀”和“射手”。由攻轉守時是全隊的第一道防線。
邊鋒:主要職責是從邊路突破對方的防線,帶球切人射門或底線傳中或包抄射門。防守時要緊盯防守自己的邊後衛,不讓其自由助攻,並協助本方邊後衛防守對方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