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55年的阿根廷凱撒工業公司(以下簡稱IKA公司),由於連年虧損,它在1970年被賣給了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公司,現在已不復存在。
IKA公司出了什麼大問題?分析家們會關注各種直接原因,但最終原因還是反饋機制。它在不同國家沿不同的方向變化,但都和動物精神有關。
IKA公司在1955年建立時雖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實際上,IKA公司的管理人員不是阿根廷人,而是從美國引進的。這個企業之所以誕生,是因為阿根廷政府希望建立汽車工業。阿根廷政府給予在美國業已破產的汽車製造商亨利·凱撒公司有力的關稅保護,科多巴州為其提供為期10年的稅收優惠。
由於從建立之日起就是政府專案,IKA公司作為經濟保護的產物存活了下來,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員工既缺乏相互的信任感,也缺乏共同的使命感。
1963年,當IKA公司宣佈臨時讓9000名僱員停工一週時,公平瞬間成了這家企業的致命問題。工人們“迅速騷動起來,佔領了廠房,把150名監工和工頭趕到油漆車間。他們揮舞著一瓶瓶汽油,揚言如果主管們不收回停工的命令,他們就在油漆車間放火。由於擔心人質的安全,IKA公司總裁詹姆斯·麥克勞德最終屈服了”。
1969~1972年,IKA公司還發生過其他暴動和破壞性罷工。尤其是在1972年,政府為了保護廠房免遭罷工者的破壞,甚至調動了軍隊。
阿根廷的勞工運動非常強大且好鬥,至少從1910年鐵路罷工後就是如此。當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發生的暴動迫使政府強烈鎮壓,以至於整座城市都變成了“軍營”。從那時起,勞工和管理層的衝突就成了阿根廷國內政治的突出問題。
1946年,偏向工人的胡安·裴隆當選,該政府隨即制定了保障工人權利的新憲法。毫無疑問,勞工和管理層的敵對關係讓IKA公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公司受到了持續不斷的罷工的打擊,不僅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日產量也銳減至70輛。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們對繼續投資毫無興趣也就不足為奇了。一家大公司的財務總管說:“從經濟的角度看,在拉美製造汽車是無稽之談。如果不是由於關稅,你完全可以進口汽車,而且只比在美國或歐洲多花費一兩百美元而已。”這種觀點廣泛流傳形成的故事不僅打壓了股價,還使IKA公司的工人們頗為沮喪。他們只能希望,源源不斷的政府補貼可以讓公司維持下去。
各個國家之間,甚至在一個公司內部,都在信心和公平感上存在著巨大差異,這完全可以解釋為民族文化的差異。但事實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因素都會隨時間而變化。隨著企業的成功,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化,這些因素也都會發生變化。
如果我們身邊總有一個從價格到動物精神再到價格的反饋機制,那麼我們就生活在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世界中。今天,阿根廷的企業和人民可能與我們前面描述的那個時代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將來還會變化,原因就是無窮無盡的經濟反饋。
(羅伯特·希勒《動物精神》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