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戰全史》 —
— 張卉妍 著
在密碼學史中,恩尼格瑪密碼機又稱為啞謎機,它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檔案的機械,準確地說,恩尼格瑪機是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的統稱。
在“一戰”期間,德國軍事情報機構除了將之前的間諜活動方式發揚光大外,更是不斷翻新,恩尼格瑪密碼機就是其中的一個。
1940年,在古德里安的指揮車上,一臺德軍的恩尼格瑪機器(下方左邊)正在使用之中。
自從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問世之後,人類通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無線電通訊被應用於每一個地方,尤其是應用在軍事領域。
但是使用無線電通訊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它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任何一方都能接收到傳播的電文,因此在使用無線電的過程中,密碼也就同時應運而生。
在剛開始使用無線電密碼時,它們完全是用人工編制出來的,對於這個異常煩瑣的工作來說,手工編碼效率極其低下,而過於簡單的加密是很容易被別人破譯的,許多保密強度高的密碼因為它的編制難度太高而在實際中無法應用。
在“一戰”中,由於德國人破譯了俄軍的密碼,使得在東線作戰的俄軍屢遭敗績,德軍完全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而在西線則正好相反,英國人破譯了德軍的密碼,致使德國海軍的幾次行動都遭到了失敗。
因此人們需要找到一種既安全可靠而又簡便實用的編碼裝置。
1918年,德國發明家謝爾比烏斯設想利用現代化的電氣技術來取代以往的手工編碼方法,他發明了一種能夠自動編碼的機器,就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檔案的自動編碼機,謝爾比烏斯給自己所發明的電氣編碼機械取名“恩尼格瑪機”。
這種恩尼格瑪機由三部分組成:鍵盤、轉子和顯示器。由於恩尼格瑪機的出現,使密碼的編制和解碼變得很簡單而實用。
然而這種簡單而實用的編碼機一開始並沒被人們所看重,謝爾比烏斯在1918年為恩尼格瑪密碼機申請了專利,並投入生產,但由於成本太高而沒人過問,而且這時還有另外兩個人也在研發這個專案,不過這三個人的處境都不是太好。
其中荷蘭人亞歷山大·科赫最終因為無法使這種裝置商業化而迫不得已轉讓了這個專利,而瑞典人阿維德·達姆則更是可嘆,他籌集了近40萬美元投入生產,可是隻賣出去10多臺,收入僅1000多元,結果因被指控而坐牢。
就在恩尼格瑪機瀕於困境之時,完全是出於一個偶然的原因引起了德國人對它的注意,1923年,英國人在它所公佈的報告中提到了在戰爭期間透過破譯德國無線電密碼所取得的許多勝利時,引起了德國人的思考,於是恩尼格瑪密碼機一下子就備受歡迎,從此成了德國最重要的編碼機械。
在“二戰”中,德軍所有的部隊都使用了恩尼格瑪密碼機,這種編碼機械被視為萬無一失的編碼裝置,可結果卻由於盟軍的密碼專家們最終大量破譯了由這種機器加密的資訊,其名聲變得每況愈下,漸漸不被重用了。
— 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