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一架飛機降落於巴格達國際機場,隨即,巴格達機場的夜空被三枚美軍火箭彈劃破,一聲巨響在兩輛轎車處爆發,人車在頃刻間化為殘骸。
在葬身火海的多名乘客中,就包括美國當局追蹤多年,恨之入骨的伊朗“二把手”——卡西姆·蘇萊曼尼將軍。追蹤多年,美國突然下達斬首令,靜音無人機導彈狂轟之下,是對蘇萊曼尼的獵殺。
多年逃亡,黯遭毒手:蘇萊曼尼將軍之死
國際社會將美軍此次行動稱之為,利用空襲定點清除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的計劃。在過去的20年裡,人們曾多次聽聞蘇萊曼尼“被死亡”,但在不久過後,謠言都會不攻自破,昭示著他逃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殺。
然而,此次人們不得不相信,這位多次從美國暗殺羅網下奇蹟般逃離的將軍真的逝世了。外界透過戴著一名死者手上的一枚蘇萊曼尼的紅寶石鑽戒,才得以認出這具屍骸就是蘇萊曼尼本人。
這位曾被美軍將領麥克里斯特爾稱之為“當今中東舞臺上最強大、最無拘無束的一位主角”,蘇萊曼尼的時代,終究是落幕了。
由美國將領如此評價蘇萊曼尼便可見,蘇萊曼尼的才華、能力和對伊朗民族的忠誠受到了他的盟友的尊敬,但正是由於過人的軍事才能,才讓包括美國在內的敵人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蘇萊曼尼作為新兵參戰時,年僅22歲,此前只接受了為期6周的戰術訓練,隨即便在伊朗西亞塞拜然省參加了第一次實戰。在兩伊戰爭中,他成為了穿越伊拉克邊境、深入敵人腹地的戰鬥英雄。
同時,在地面作戰中,他儘可能地團結國家、組織和個人,與傳統上對立的國家的政客和軍官群體建立全新、持久、可靠的關係,保住了敘利亞總統巴沙·阿薩德的地位,在這背後,實質上擊敗了“伊斯蘭國”和其他反叛組織,擊敗了以美國代表的西方對敘利亞的入侵。
透過改善伊朗同伊拉克的關係,直接導致美軍襲擊其武裝組織基地過後,伊拉克政府對示威者進軍美國大使館視而不見。
伊拉克同伊朗在近代有過如此漫長的戰爭史,尚能一時聯手,再加之由美國、以色列、歐盟、沙特等人大力支援的“伊斯蘭國”等極端武裝組織被蘇萊曼尼及其盟友武裝一一擊敗,這般戰功赫赫的人物,美國如何能不忌憚?
蘇萊曼尼最終死在美軍的空襲刺殺之中,距空襲過去8個小時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釋出推特“蘇萊曼尼烈士犧牲殉國”。
在這篇悼文中,驚訝多於憤恨,仇視又重於悲痛,正當哈梅內伊稱“會有嚴厲的報復等待那些沾染烈士鮮血的人”後,2020年1月5日,伊朗宣佈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的新步驟,這一行為等於取消所有伊核協議的限制措施,即直接單方面“廢除”了伊核協議。
伊朗國家電視臺直接切斷了正在播放的電視節目,向全國人民宣佈了蘇萊曼尼的死訊,成千上萬的伊朗人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以聲討美國。
美國國務院及時釋出緊急安全提醒,五角大樓向中東增援3000士兵,美國公民撤離伊拉克,紐約、華盛頓等大都市也進入了警戒狀態。此時,世界各國才真的相信,蘇萊曼尼當真是離開了。
深思熟慮?激情作案?——美國突下“斬首令”
儘管麥克里斯特爾多次公開感嘆蘇萊曼尼的英雄本色,但其作為美軍的代表,早在刺殺事件發生的一年之前,就明確表示會親自操縱空襲炸死蘇萊曼尼的行動。然而,在這場行動正式開始之前,美國高層曾出現過多次討論與糾紛。
一部分激進派認為應當立刻除掉蘇萊曼尼這個“惡魔”,避免夜長夢多;另一部分保守派則美方應當考慮即將到來的軍事交火和政治紛爭,應當首先長時間監視蘇萊曼尼的車隊,而非立即出動,發起攻擊,這樣容易打草驚蛇。
正是因為蘇萊曼尼清楚地知道,在陸路交通中耗時過長,可能會出現延誤和風險,而在這一過程中,自己根本無法抵抗美國在陸路交通中動手。因此,蘇萊曼尼最終選擇了乘坐民航飛機飛往巴格達。
可以得見的是,第一,美國此次公開對行蹤詭秘的蘇萊曼尼實施定點清除的“斬首令”,表明了美國意圖震懾伊朗的決心,同時,也向中東各國展示了美國可以隨時反制伊朗高層的膽量。
美軍策劃炸死蘇萊曼尼的行動,說明了美國的情報工作是真實有效的,而美國研製出的新型高科技手段,即全套的資訊採集和傳輸手段,以極其血腥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從天空的“鎖眼”間諜衛星、“長曲棍球”雷達偵察衛星、“黑鳥”和U2偵察機以及“白雲”電子偵察衛星,無一不在昭示著美國在資訊傳輸領域的高頻或低頻的軍事通訊衛星搭建起來的全方位資訊網路。
因此,在暗殺蘇萊曼尼的過程中,美國利用靜音無人機導彈,在作戰中突出表現了其資訊採集和處理能力和精確和快速打擊技術。
美戰略界認為,美軍對蘇萊曼尼的暗殺指令絕非是一時的激情作案,而是多年來對蘇萊曼尼將軍的觀察、瞭解、沉澱。
不僅是因為伊朗憑藉蘇萊曼尼實用主義外交政策,在金融、歷史和經濟上取得了成果,最為關鍵的是,伊朗支援下的武裝部隊在蘇萊曼尼指揮下,製造了各種各樣的路邊炸彈,這些炸彈奪取了美軍士兵的生命,使得美國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倆抗衡於伊朗的威脅。
美國認定,暗殺蘇萊曼尼之於美國的好處一定多與美國所受的風險。
但這只是特朗普利益集團高層做出的膚淺利益考慮,或者說是一種藉口——伊朗和伊拉克雖然來往密切,但實際控制伊拉克局勢的依然是尖端玩家美國,因此,殺死蘇萊曼尼也無益於美國在伊拉克取得所謂更大的控制權。
那麼美國的真實目的為何?殺死一位在伊朗民族內部具有頗高聲望的英雄,無疑是想透過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朗武裝組織,恐嚇伊朗高層對美國的反抗決心,製造一場讓美國更有說服力地持久立足中東的矛盾。
正是因為如此,特朗普才會對拜登上任後選擇立即撤軍,一定程度與中東戰局保持距離感到十分憤怒,甚至於多次叫罵。
在原本特朗普利益集團的計劃中,所謂撤軍也不過是讓美國在一定時期於中東更有存在感的一個藉口,然而,當拜登真正撤離戰場時,才是真正的大爆炸新聞。只能戲謔道——“老拜登成功完成使命,的確將行動的最終目的隱藏到底。”
生前身後,天上人間:蘇萊曼尼之死與伊朗方態度
2020年1月4日晚,蘇萊曼尼遇害的後一天,伊朗迅速開展“復仇”行動。幾枚“喀秋沙”火箭彈飛落在美軍所駐紮的伊拉克薩拉赫丁省拜萊德空軍基地,以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所在的巴格達“綠區”區域。
儘管在這次交鋒中並無人員傷亡,但在近兩年來美國和伊朗之建立的“和平濾鏡”被徹底粉碎。而無論是觸及蘇萊曼尼之死的外部原因,還是其死後中東局勢的震盪,美國都是其中不可不說的關鍵因素。
中東局勢在蘇萊曼尼死後,其發生的震盪並非天崩地裂地搖晃,而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破裂。大眾往往只能看到鏡頭前伊朗民眾群情洶湧地高喊報仇,並把這視為伊朗國內唯一的聲音,認為伊朗的反擊就在眼前,這顯然是一種錯覺。
可實際上,正如以色列斬首哈馬斯領袖亞辛時激烈爭論:這輪斬首是否會面臨哈馬斯等極端勢力的瘋狂報復?但實際上,斬首結束後,哈馬斯的恐怖襲擊活動較之以往反而迅速減少了。
這完全是因為,哈馬斯的高層以往可以驅使勢力基層去充當人肉炸彈、製造恐怖襲擊,但是其高層本身是絕不願意成為炮灰的一部分。
因此,當其冷靜下來,不但不會向以前那樣毫無節制地製造恐怖襲擊,反而會變得講道理、好說話,從而約束部下剋制行動,這便是威懾行動的根本目的。
儘管伊朗的情況有些微不同,但實際上其國內也對近年來這種透支國力以維持什葉派的弧形擴張性對外戰略,過去由於蘇萊曼尼和哈梅內伊的搭檔組合過於強勢。
首先在國內話語權上,這一派人就無法與之抗衡,而現今,蘇萊曼尼身死,哈梅內伊病重,平息民怨並不困難,伊朗在第一時間向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射一批導彈的動機昭然若揭,但就此世紀推動伊朗的外放的資源向國內回收,重新整頓經濟,不可不謂是絕佳時機。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內部,很難斷言其下屬或同僚會將復仇凌駕於現實政治之上,軍隊內部更為關心的是蘇萊曼尼死後的仍有大批民眾上街抗議其生前的高壓政策,如何填補並分配蘇萊曼尼死後的權力真空,才是彼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何伊朗向美軍事基地發射完第一批導彈後就偃旗息鼓?這完全是因為新上任內的人員並不願意冒著自己可能成為美軍的新斬首目標的危險,進而選擇激烈的對美政策。而美國也默契地以未出現人員傷亡為由,不予回擊,讓事態迅速平息。
蘇萊曼尼死後事態相對迅速地平息,完全是美伊雙方高層心照不宣地進行資源回收。一方面,伊朗感受到了美國的警告,選擇收回外放資源振興國內產業;另一方面,美國則藉此機會將更多的資源轉向西太平洋以應對中國的崛起。
參考文獻:
[1]:白雲居士:《斬首、報仇與政治——從蘇萊曼尼被美軍斬首談中東戰略新局面》
[2]:《人物》:《蘇萊曼尼生平》2020年3月
[3]:王磐 肖恩 潘金花 安晶:《蘇萊曼尼死後100小時:危險遊戲,多國演義》
[4]:蘭順正:《蘇萊曼尼之死會帶來多大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