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逼近上海。
為了不讓在上海的民主人士歸順共產黨,蔣介石開始動用軍統力量,綁架威脅民主人士,要麼同去臺灣,要不死路一條。
一時之間,風雨飄搖中的上海,到處殺氣騰騰,人心惶惶。
很快,在共產黨人截獲的一份暗殺名單中,連我國著名民主主義革命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建立者和領導者,近八十歲高齡,德高望重的張瀾老先生也赫然在列。
和他一同出現在暗殺名單中的,還有同為中國民主同盟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之一的羅隆基先生。
得到這一重要情報的的周恩來、李克農等人,立即指示當時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吳克堅,要不惜一切代價將這些民主愛國人士安全救出來。
當時正在上海虹橋醫院接受治療的張瀾和羅隆基,實際上已被軍統特務秘密監視,軟禁在此。
而此時,接到蔣介石命令的毛人鳳,已經秘密制定了刺殺張瀾、羅隆基等人的計劃,並將這一計劃交給上海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隊長聶琮執行。
形勢已經萬分危急,接到任務的吳克堅迅速制定了營救計劃。在此次營救計劃中,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看能否順利策反楊虎。
楊虎時任國民政府監察委員,雖然只是一個閒職,可是身為上海青幫老大的他,早年曾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期間,對共產黨人大開殺戒,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後來以上海土皇帝自居的他,又對蔣介石予他閒官的獨裁統治心生不滿,逐漸與蔣介石貌合神離。
當時的吳克堅正是看到了楊虎對蔣介石的不滿怨恨,遂決定以楊虎為突破口,用他在上海獨有的身份、人脈和能力,來順利實施他們的營救計劃。
在當時的上海,楊虎是青幫老大,他的女婿周力行更是上海警備處副司令,所以拿下楊虎,一切難題便都迎刃而解。
為了成功策反楊虎,吳克堅可是下足了工夫。
楊虎有一寵愛的如夫人,名叫田淑君。田淑君有一閨中密友名叫董竹君,而身為錦江飯店老闆的董竹君,同樣是吳克堅秘密發展的地下情報人員之一。
於是,透過董竹君和田淑君,吳克堅順利登門拜訪了楊虎,對他曉以民族國家大義,並將周恩來下達的“務必全力營救,可請楊虎助一臂之力”的指示當面轉達給楊虎。
深感知遇之恩、相托之重的楊虎,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後,最終答應出手相救。
很快,楊虎就選定了營救人選,一個是他的女婿周力行,一個是稽查處副隊長閻錦文。
這閻錦文是當年楊虎一手帶出來的幫會老大,所以對楊虎言聽計從。並且楊虎推測,最終執行暗殺計劃的一定是上海警備司令部稽查處的人。
1949年5月24日,上海的巷戰已經開始。自知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密令上海警備司令部聶琮於當天深夜十點,將張瀾、羅隆基秘密送往十六鋪碼頭,然後沉屍黃浦江。
得到這一重要訊息的閻錦文於這晚九點,全副武裝,駕著上海警備司令部的吉普車,一路暢通無阻向虹橋醫院飛奔而去。
來到醫院,迅速登樓,匆忙進入病房的閻錦文,故意拔出左輪手槍,大喝一聲:
“張瀾、羅隆基快些上車,我們是奉命移解,不得延誤!”
就這樣,順利接上張瀾、羅隆基後,閻錦文火速駕車向田淑君所在的楊虎公館疾駛而去。
眼見即將到達楊虎公館時,通過後視鏡,閻錦文突然發現警備司令部的人已經追蹤而至。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閻錦文迅速棄車,又命令隨從背起張瀾、羅隆基,穿牆度院,一路狂奔至楊虎公館。
而此時,早已化裝為便衣人員的解放軍,已接到命令,在楊虎公館等候多時了。
所以,當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時,長髯飄飄的張瀾出現在天安門城樓毛主席身邊時,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因為大家都以為他一定如當年的李公樸、聞一多一樣,早已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光榮犧牲了。
而在這背後,以吳克堅為代表的一大批忠肝義膽之士,用他們的膽識、正義和智慧,為黨和人民又一次默默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對於數十年從事黨的情報工作的吳克堅來說,這一次出色圓滿的完成營救任務,不過是他情報生涯中的亮點之一罷了。
他長年從事地下情報工作,在風起雲湧、詭譎多變、險象環生的民國時代,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有太多成功案例和傳奇故事。
吳克堅1900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一個貧苦工人家庭,五四運動時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洗禮。
他1924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組織參與過1925年平江煤油案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他曾向毛主席當面彙報過湖南工農運動發展情況,1927年更是在武漢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2年至1936年,他在蘇聯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時,還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所以說,從一開始,吳克堅就是中國共產黨根紅苗正的先進代表。
如果說36歲之前的吳克堅,都是處於“學習+工作”的半蟄伏狀態,那麼,自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應周恩來電召“立即回國,共赴國難”的吳克堅,才真正迎來了自己人生大放異彩的輝煌戰鬥時代。
回國後,吳克堅於1938年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副秘書長,同年4月,又調任《新華日報》任總編輯。
在擔任《新華日報》總編輯期間,吳克堅以《新華日報》為主陣地,利用手中的筆作刀槍,從1938年到1943年間,他先後在《新華日報》、《群眾週刊》上發表各類社論、評論、理論文章近100篇,為全民族抗戰發出了強有力的吶喊。
當時的《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唯一公開發行的黨報,但是因為國民黨嚴密的審查制度,很多重要文章和敏感資訊都不讓發表。
為了揭露國民黨新聞封鎖的真實面目,吳克堅提出不讓公佈發表就以“開天窗”的版面形式,來揭露國民政府的反動嘴臉。
1941年1月17日,皖南事變爆發後,為了突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吳克堅先把被檢扣後空出的兩塊地方用別的訊息補上,印好幾張報紙送檢。然後在送走新聞檢查官後,吳克堅立刻將周恩來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 的題詞,迅速填補到事先預留好的空白處,再安排製版印刷。報紙印好後,他又立即組織發行人員,搶在次日各大報發行之前送到讀者手中。
第二日,當國民黨當局發覺刊印有周恩來“皖南事變”兩幅著名題詞的大量《新華日報》,已衝破國民黨軍警憲特的封鎖,傳遍山城大街小巷時,早已悔之晚矣。
就連遠在延安的毛澤東看到當日印發的《新華日報》後,也立即致電周恩來稱,“報紙題字亦看到,為之神往。”
而這一切,都是吳克堅與國民黨鬥智鬥勇打出的漂亮戰例。
這都是明面上的戰鬥,暗地裡的較量,同樣開展得有聲有色。
當時的吳克堅,已經與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機要處,擔任蔣介石速記員的沈安娜,還有打入軍委會參事室與CC系特種經濟調查處的史永取得了單線聯絡。
從他們那裡得到的重要情報,先由沈安娜的丈夫華明之把寫有情報的紙條裝在香菸盒或者火柴盒裡,然後華明之再與情報人員在約定的街頭擦肩而過時,聲色不露般將情報迅速傳出,最後再由吳克堅將情報第一時間傳到延安。
在情報蒐集傳送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吳克堅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平安過關,順利完成上級交付的各種任務,是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絕技。
一是職業掩護。
早在1930年,中共黨組織在上海租下一間房屋,設定秘密電臺,當時負責電臺經費和政治工作的吳克堅,就直接把自己扮成二房東,以商人身份作掩護,還讓大家都叫他賬房先生。他還要求其他同志,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作為掩護,以確保開展情報工作時萬無一失。
並且,等情報人員完成特定任務後,吳克堅還要求他們繼續從事原先選定的職業。
這樣,這些地下情報人員,當沒有接到新的任務時,他們就與當時的普通民眾毫無區別,沒有人知道他們還有一個隱秘的身份與職業。
二是紀律嚴苛。
吳克堅明確要求情報工作人員必須把檔案保密工作放在首位,所有發報的底稿、電報電文和電報碼,用後必須立即燒燬。
同時,按照吳克堅的要求,電臺負責人、報務員、機要員都屬於核心涉密人員,嚴禁與外圍人員接觸。儘量少上街、少出門,同時嚴禁看電影、逛公園,碰到熟人,必須裝作不認識,以免節外生枝。
正是得益於近乎嚴苛的紀律和制度要求,吳克堅和他的情報工作團隊才能在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屢立奇功,書寫了情報史上的一段段不敗傳奇。
三是狡兔三窟。
“一個經常發出大量訊號的無線電臺不宜在一處久留。”這是吳克堅的名言。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對於情報人員來說,遭遇地下電臺搜查、突擊入戶檢查、隨意攔路搜身,都是家常便飯,敵人還常常開著裝有測向儀的汽車滿大街偵察訊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吳克堅和他的情報團隊的應對方法就是,將同一部電臺,先後更換多個掩護地點,分別隱蔽在閣樓、地下室、亭子間等不同地方,然後再安排多組不同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
這種“狡兔三窟”式的秘密工作方法,使得同一部電臺呼號多、臺址多、波長亂,敵人常常被搞得頭暈腦脹、疲於奔命,近乎抓狂,最後還偵察不到電臺的確切位置。
正是得益於這三大制勝法寶,吳克堅和他的團隊才能在遍佈白色恐怖的嚴酷環境中始終屹立不倒。
抗日戰爭勝利後,從1946年到1949年間,吳克堅的情報系統又以上海為據點,秘密打入敵特內部,獲取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政治軍事情報。
除了情報蒐集工作,吳克堅和他的團隊還積極投身策反工作,同樣成績斐然。
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起義;上海提籃橋監獄,以及“兩航”起義,都是吳克堅的情報系統組織參與的成功之作。
當時的“兩航”,是指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它們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中國僅有的兩家航空公司,共有飛機近百架。
1949年春,“兩航”的大量資金裝置、技術人員都被轉移至香港。
這年6月,在吳克堅情報系統的秘密溝通、積極協助下, 最終在11月9日,“兩航”員工在香港宣佈起義。
後來,這100多名愛國員工,從香港返回大陸,最終成為新中國民航建設中一支重要力量,直接撐起了新中國民航的天空。
“無一位同志被捕,數部秘密電臺無一被敵特偵破。”
這是1949年5月,中共中央情報部致吳克堅情報系統嘉獎電報的電文。
短短兩句話,卻寫盡了對吳克堅數十年如一日開展情報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最深敬佩和最高禮讚。
這樣的讚譽,他受之無愧。
自解放戰爭開始的1946年,這年夏天,吳克堅到達上海後,在外灘租了一個寫字間,不久就先後建立了代號為嶺臺、崎臺、昆臺、嵐臺4個秘密電臺。
而從此之後,自1947年1月到1949年6月間,短短兩年時間,吳克堅在上海的這4部秘密電臺就發出電報多達977份。
而自1936年在法國巴黎秘密創辦《救國時報》開始,在漫長的情報生涯中,吳克堅一手組建成立的情報團隊,曾秘密覆蓋包括南京、上海、杭州在內的南方廣大地區。
如此龐大的情報通訊網,發展情報關係人員最多時達到1500餘人,可是竟能做到無一人被捕,無一個電臺被偵破,又是何其艱難!
所以,吳克堅才被譽為中國共產黨情報史上“不敗的紅色特工”,在隱蔽戰線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紅色傳奇。
文 | 午夢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