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公園分佈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從東北雪原到海島雨林
這裡庇護了
中國30%以上的野生生物種類
是中國最美麗、最自然、最多樣的
23萬平方公里
(請橫屏觀看,首批中國國家公園自然景觀示意,製圖@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奇景?
接下來
就讓我們以面積大小為序
一探究竟
位於福建省與江西省交界
是5個國家公園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也是唯一一個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猶如一道天然屏障
令季風帶來的水汽受阻抬升
從而形成大量降雨
年降水量可達2000mm
是中國降水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來自海洋的水汽,圍聚在武夷山峽谷內,攝影師@黃海)
▼
武夷山的外層巖體逐漸風化剝離
露出富含鐵離子的紅色砂礫岩
呈現出群峰林立的
丹霞地貌
(請橫屏觀看,九曲溪在丹霞群峰之間蜿蜒穿梭,攝影師@張豫興)
▼
降水還孕育了中國東南部最具代表性的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面積可達956平方公里
是全球同緯度面積最大的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國家公園內的溪水潺潺流淌,攝影師@黃海)
▼
孕育了異常多樣的生物
近150年來
陸續有超過1000個新物種被發現
其中的許多新物種就以這裡為名
武夷杜鵑、武夷小檗[bò]、武夷槭
崇安髭[zī]蟾、崇安草蜥、崇安斜鱗蛇
……
(崇安髭蟾,請左右滑動觀看;武夷山市前身為崇安縣,崇安髭蟾即是在這裡被發現的生物。雄蟾上唇兩側近口角處各有一枚黑色錐狀的角刺,雌性髭蟾無此特徵,但在相應部位有橘紅點,各位讀者可猜測下圖中髭蟾的性別,攝影師@王聿凡)
▼
武夷山還是烏龍茶和紅茶的故鄉
著名的“大紅袍”和“正山小種”
就是從這裡走向世界
(武夷山區內的茶園,攝影師@黃恆日)
▼
在悉心呵護原有茶園的同時
也已經嚴格限制開發新茶園
只為更好守護這一方珍貴的
碧水丹山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面積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的4倍
它佔據海南島1/7的土地
並囊括全島的主要山川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範圍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尖峰嶺、霸王嶺、鸚哥嶺
山嶺連片,層巒疊嶂
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
源引其間,蜿蜒入海
(請橫屏觀看,位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五指山,也是整個海南島的最高峰,攝影師@孟志軍)
▼
孕育了全島95%以上的原始森林
以及中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的內部充滿了生機,攝影師@盧剛)
▼
生活著全國
11%的維管植物
20%的兩棲動物、33%的爬行動物
39%的鳥類、20%的哺乳動物
其生物多樣性指數與亞馬遜雨林不相上下
是中國生物種類最密集的地方
(公園內的各種動物,請左右滑動觀看,依次分別為:坡鹿,攝影師@顧曉軍;麗棘蜥,攝影師@顧曉軍;暗綠繡眼鳥,攝影師@劉璐)
▼
海南長臂猿
是中國最珍稀的動物之一
它曾廣泛分佈在中國南方
如今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
僅剩約35只
而這裡是它們最後的避風港
(海南長臂猿雌雄毛色相差很大,成體雄性毛髮為黑色,雌性毛髮為金黃色,攝影師@王聿凡)
▼
使長臂猿在雨林的高處
也得以遊刃有餘
終生極少下樹活動
而為了保護僅存的海南長臂猿
人們為它們種植喜食的鄉土植物
並在高達十幾米的樹冠間鋪設生態繩橋
悉心呵護著這些神奇的雨林精靈
(高空的繩橋通常高達十幾米,通常由工作人員徒手攀爬至樹頂鋪設,這是為了確保不同的海南長臂猿種群之間暢通交流,以維持健康的種群狀態,動圖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庇護著這片叢林中已知的
和尚未被我們發現的各種奇妙生物
堪稱中國生物保護的一艘
雨林方舟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大小几乎與北京市相當
它位於吉林和黑龍江兩省交界
同時又毗鄰俄羅斯和朝鮮兩國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範圍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在這裡群峰競秀
溝壑縱橫
(請橫屏觀看,雪後的老爺嶺格外挺拔秀美,攝影師@齊雙)
▼
溫帶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
是眾多生物的家園
(在雪地裡覓食的紫貂,攝影師@NoOne曉東)
▼
在公園內形成了完整的
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
(冰面上爭搶食物的虎頭海雕與白尾海雕,二者均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攝影師@常建儒)
▼
東北虎
它體長可超過3米
重量可達200公斤左右
是目前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
也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
對維持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
起著關鍵的作用
如今
中國全部的50餘隻野生東北虎
均生活於此
(東北虎繁育基地中的東北虎,除保護野生東北虎外,我國目前也正在積極開展圈養東北虎野化工作,攝影師@王智超)
▼
不僅讓國內的東北虎得到更好的保護
同時推動了東北虎的跨境保護
過去由於國內的捕獵和過度採伐
東北地區的東北虎曾被逼遠走國外
如今這一片林海雪原
已經做好準備
迎接眾多王者歸來
大熊貓國家公園
橫跨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
涉及12個市(州)、30個縣(市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板塊碰撞、大地撕扯
在公園中形成了
高山、峽谷、大河、險灘等
豐富的地貌
(請橫屏觀看,峽谷沿高度形成不同的植被分佈,攝影師@張自榮)
▼
秦嶺山系橫亙東西
岷山、邛崍山和大小相嶺縱貫南北
複雜的山地形成了一個生物秘境
山間蒼鬱、林下幽然
(抱莖葉無柱蘭是我國特有的蘭科植物,一般開花時花枝會長出兩朵蘭花,酷似兩個小人肩並肩行走,攝影師@鄒滔)
▼
第四紀大冰期的到來
導致大量生物滅絕
大熊貓國家公園所在的山地
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庇護所
令眾多孑遺物種得以留存至今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大熊貓
如今全國87%的野生大熊貓
都生活於公園中
(攀爬至高大樹木上的野生大熊貓,攝影師@李傑)
▼
傘護種
因為在它受到國家公園的保護同時
就像撐開了保護傘一樣
也保護了小熊貓、川金絲猴
雪豹、雲豹、林麝[shè]、羚牛、朱䴉[huán]
紅豆杉、獨葉草、珙[gǒng]桐等其他奇妙生物
(請左右滑動觀看,依次分別為:川金絲猴,攝影師@張強;小熊貓,攝影師@zz曾長;秦嶺羚牛,攝影師@李傑;綠尾虹雉,攝影師@劉璐)
▼
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
將過去的77個自然保護地
全部囊括
原本零散的保護區整合為一
讓生活於此的野生生物
可以進行更大範圍的基因交流
這才是真正的
國寶家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
高居於青藏高原之上
超過其他4個公園面積之和
(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示意,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使這裡成為世界上
海拔最高、面積最大
高寒生態系統最完整的自然遺產之一
(藏羚奔跑於國家公園的雪山高原之間,攝影師@姜鴻)
▼
冰封著數千億立方米的淡水資源
每年有約500億立方米淡水會由此流下高原
匯聚成長江、黃河與瀾滄江
這裡因而得名“三江源”
這三條大河為
至少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5個周邊國家地區
超過10億人提供淡水資源
堪稱名副其實的
“中華水塔”
(三江源國家公園水域流經範圍,製圖@陳志浩&龍雁翎/星球研究所)
▼
這裡卻時刻上演著生命的驚喜
即使在懸崖峭壁的縫隙
植物依舊可以含苞綻放
迎接春天的到來
(懸崖峭壁之上的擬耬[lóu]鬥菜,它一般生活在我國西部高山石壁或岩石上,攝影師@鄒滔)
▼
非藏羚莫屬
一身輕盈而溫暖的絨毛
是它們適應高寒環境的法寶
也讓它們曾遭到血腥的獵殺
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
為了保護這些高原精靈
一些保護者甚至為之
付出了生命
(1994年,生態保育工作者傑桑·索南達傑為保護藏羚壯烈犧牲,可可西里的第一個自然保護站因此以他名字命名,圖中為可可西里的一隻雄性藏羚,一隻羊角可能是在打鬥中折斷的,攝影師@秦暉)
▼
目前國家公園內
藏羚數量已經恢復到7萬餘隻
每年夏季的藏羚大遷徙
已經成為這裡最壯觀的風景
(長圖來襲,請橫屏觀看,正在進行遷徙的藏羚,攝影師@秦暉)
▼
獨特的生態系統
獨特的“中華水塔”
讓三江源國家公園
成了我們無可取代的一片
高原淨土
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
此後全球建立了2700多個國家公園
覆蓋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
國家公園逐漸成了大面積生態保護的正規化
而在中國
除了首批5個國家公園之外
還有更多的國家公園在試點中
包括祁連山、普達措、神農架、南山、錢江源等
(普達措秋天的景色,攝影師@林森)
▼
也遠不止國家公園
我們還有
47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顏色豔麗的紅海灘聞名於世,攝影師@王禹)
▼
(黃龍寺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內的諾日朗瀑布,攝影師@姜曦)
▼
(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的秋景,攝影師@趙高翔)
▼
(廣東丹霞山,與我國其他五處代表性丹霞地貌以“中國丹霞”名稱入選世界自然遺產,攝影師@邱新生)
▼
(兩隻黃山短尾猴依偎在黃山松上,黃山是我國四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攝影師@羅銘)
▼
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
佔據了中國國土面積的18%
涵蓋了中國絕大多數
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資源
守衛著與我們共存的各種生靈
(在自然保護地內生活的各種野生動物,請左右滑動觀看:藏狐,攝影師@鮑永清;斑頭雁,攝影師@吳瑋;黃腹角雉,攝影師@馮江;喜馬拉雅旱獺,攝影師@鄒滔;草原雕、兔猻,攝影師@謝建國;野犛牛,攝影師@何啟金;穿山甲,攝影師@周佳俊/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陽彩臂金龜,攝影師@王聿凡)
▼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不僅僅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
也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