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聯儲加息預期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地緣政治因素擾動能源市場,奧密克戎毒株迅速傳播令各國經濟復甦蒙上陰影。
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雅各布森(Steen Jacobsen)日前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他認為面對通脹風險美聯儲應該做得更多,大宗商品依然是獲得超額收益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綠色轉型步伐不會一蹴而就,新一輪能源危機的種子已經埋下。
第一財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仍在全球迅速傳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剛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我們也看到,世衛組織此前表示,疫情有望在今年結束,你對今年經濟前景是否樂觀?
雅各布森:我認為很可能是的。包括我們總部丹麥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宣佈將奧密克戎毒株疫情定義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這意味著限制措施會從2月1日起放寬。南非的研究記錄顯示,與其他毒株相比,奧密克戎將可以減少70%的住院風險,這也許意味著,隨著我們進入第二季度,世界將逐漸恢復正常。 按照目前的情況,病毒的影響在第一季度將達到頂峰,未來經濟增長和復甦不會再次出現嚴重問題。
第一財經: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通脹風險在全球蔓延,美國CPI達到7%,歐盟CPI觸及歷史新高,這次我們會看到工資通脹螺旋嗎?物價水平何時會恢復正常?
雅各布森:今年薪資通脹風險值得關注。 在美國,有1000萬職位空缺,但只有600萬人失業,甚至美國軍隊,現在開始支付5萬美元的簽約費來吸引新兵參軍,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2020年和2021年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過度刺激加上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增加意味著人們找工作的緊迫性並不強烈。雖然美聯儲預期明年通貨膨脹率將回到2%至3%的水平,我個人認為,未來因美國物價壓力不見得迅速緩解,可能維持在3.5~4.5%的區間內,而全球通脹率將偏高0.5個百分點,在4~5%之間。
第一財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需要透過加息和收緊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你認為美聯儲將在2022年加息多少次? 這次是否應該變得更加激進? 美國經濟是否足夠健康來面對貨幣正常化週期?
雅各布森:美聯儲點陣圖顯示加息3次,市場現在正在給四次加息定價。 我認為他們需要更多,未來18個月他們至少需要加息150個基點。
美國曆史上只有兩位總統要求美聯儲加息:20世紀70年代的卡特和現在的拜登。事實上,在2021年之前,由於通貨膨脹率低, 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幾乎沒有“成本”,現在高通脹和工資通脹浪潮即將來臨。因此,美聯儲需要做得更多,以防止經濟受到影響。
看好大宗商品,增配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面對目前的市場波動,對投資者資產配置有什麼建議?過去一年貴行一直在提示大宗商品超級週期的機會,現在還是入場的機會嗎?
雅各布森:大宗商品仍是我們強烈推薦的標的。從歷史上看,大宗商品會在通脹環境中保護你,因為這個市場大部分時間只受供求驅動。現在和未來兩年,幾乎所有商品的需求都將超過供應。我們也喜歡物流、網路安全等結構性行業,與主要指數相比,大宗商品和能源估值依然具有價效比。
因此,投資組合可以包括黃金、大宗商品(寬基指數)、能源公司、物流公司以及部分通脹浮動利率證券(inflation floating rate)。此外,MSCI中國指數有望受益於經濟週期性上升。
第一財經:提到能源板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最近推高了油價,尤其是烏克蘭局勢緊張。你認為最終會是一場戰爭嗎? 今年的原油價格有什麼預期?
雅各布森:我的看法是不會出現大規模戰爭。從博弈論角度分析,俄羅斯將受益於維持現狀、緊張局勢加劇,但衝突升級對於各方而言都沒有好處。2022年,原油市場似乎將進一步收緊,OPEC+的產油國已經在努力滿足分配的配額,我們對石油市場保持長期樂觀的看法。隨著石油巨頭對大型專案興趣下降, 投資不足的問題將逐步顯現,同時各國對ESG和綠色轉型的關注對銀行和投資者施加了貸款限制。
能源危機與綠色轉型
第一財經:過去一年、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歐洲一度陷入能源危機之中,這樣的情況未來能否有所改觀?
雅各布森: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瓶頸很可能是能源危機。這場危機會繼續下去,原因是化石燃料能源持續缺乏資金,而這仍然是現有經濟的主要能源投入來源。去年我們看到了能源和電力價格的上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沒有出現過。
歐洲的電價上漲至長期平均水平的十倍,危機的背後是沒有切實可行的計劃來確保綠色能源的平穩過渡。目前的情況是,僅靠替代能源很多時候無法滿足復甦推動的需求。歐盟積極推廣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同時推動關閉作為歐盟低碳基本負荷支柱之一的核反應堆,但結果是歐洲非但沒有擺脫化石燃料,反而越來越依賴天然氣進口來維持發電廠。
第一財經:各國都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歐盟制定了《綠色投資規則》,短期內能源轉型的前景如何?
雅各布森:全球油氣開發資本支出計劃整體處於歷史低點,可再生能源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 可問題在於,技術瓶頸意味著如果我們想要更低的排放,補償成本將大大提高通貨膨脹率(和融資率),綠色轉型的步伐不會很快,至少五年內是這樣。我的觀點是,積極投入碳中和研究,開啟潛在新能源的全部方向,就像一個新的“曼哈頓2.0”專案。現在的情況是很難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化石能源的退出不宜也不可能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