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烏克蘭那邊可謂是熱鬧非凡,除了烏克蘭自己和俄羅斯以外,據悉已經有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在內的多方派遣了人員前往了烏克蘭,而公開宣佈支援烏克蘭的北約小夥伴們同樣為數不少,如波羅的海三人組以及德國等。
其中,美國除了派遣了一百多名美軍之外,還在此前宣佈支援了烏克蘭一批90多噸大約兩億美元左右的裝備,據悉已經在近日運抵基輔。
這兩億美元還有90多噸的裝備以咱們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好像是挺多的,但是如果仔細推敲起來會發現這個數在如今的戰爭中幾乎是不值一提。
如現在的這些坦克一般來說一輛就有40-50噸左右,(M1或者T90等),而這九十噸也就是兩輛坦克的重量,再比如以俄烏雙方都大量裝備的BM21為例子,其一臺一次發射就要大約2.7噸的彈,這九十噸也就夠一組BM21發射個數次罷了。
可見,美國的這批東西也就是去壯壯聲勢,表示一下支援罷了,畢竟聊勝於無。(德國人更過分,只支援了5000個頭盔)
但是,美國這樣做並非是其沒有能力,而美國如果一旦下決心要去支援的話,那這個力度和執行力還是相當厲害的,比如我們今天要提到的發生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支援以 se lie 的五分錢行動(Operation Nickel Grass)。
在1973年,當時的埃及,對以方堅持實行所謂的“不和解、不談判、不承認”(no peace,no deal,no recognition)的“三不原則”。而為了被以方佔著的原本屬於埃及的西奈半島,埃及決定進攻,並讓其退出西奈半島。
為了取得勝利,埃及方面作了十分精心的準備,他從蘇聯引進了大量先進的裝備,並且對陸軍的行動計劃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安排。
而且此次行動埃及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支援,沙特和科威特出了大量的馬尼,遠在西北非的摩洛哥也派了一個旅,巴鐵也派出了飛行員。
此外,大家的老熟人卡扎菲出了法制的先進的幻影戰機和十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蘇丹烏干達等也派了很多人,其中蘇丹派的人最多,達到3000多人,突尼西亞也出動了千餘人。連遠在南美的古巴也出動了1500多人和坦克、直升機等前往助戰。而反觀對面僅有美以,連歐洲都沒人願意站出來幫忙。
在埃及做好準備之後,1973年10月6日,下午2點左右,數以百計的埃及戰鬥機和轟炸機飛越了蘇伊士運河,在它們後面緊跟著埃及陸軍的10萬大軍和1350輛坦克。與此同時,在北面的敘利亞人在北線戈蘭高地一帶也發動了強大的進攻。敘利亞在坦克的數量上跟對面是八比一,而在陸軍人數上的差距則更大。到第二天(星期天)中午,敘利亞人拿下了戈蘭高地的一半,此時他們距離約旦河和加利利地區的主要城市只有幾千米遠了。
在埃及和敘利亞等的兩面進攻之下,以軍損失巨大,節節後退,重灌備方面幾乎損失殆盡,而埃及方面卻由於蘇聯的支援彌補了裝備的損失,在短時間內,以軍的剩餘裝備僅能再維持48小時,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美國出手了。
當時的美國高層對此十分重視,宣稱:一切他們要的東西都給!一切能飛的東西,全都飛過去!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空軍開始緊鑼密鼓地行動了起來。
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戰爭剛剛開始的10月6日,美國空軍方面早就料到了會有這方面的任務,於是很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各種裝備等很早開始就從倉庫運送到了各個機場,否則這場行動估計還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美國有20多個地點被指定為美國援助以國的貨物接運點。大批裝備開始湧入這些貨物接運點——其中一些裝備甚至是直接從美軍自己的裝備中進行調撥的。
而美國方面為此次行動準備的運輸機是當時美空軍服役的C-141“運輸星”運輸機和巨大的C-5“銀河”運輸機。C-141運輸機能夠運載約25噸重的貨物,運載量不大,但是速度較快,而後期的運輸工作則主要要靠能運送80噸貨物的C-5運輸機。在決定作出後的不到九個小時,大量的運輸機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它們即將組成飛往前方的一支“空中洪流”。
此次行動被命名為“五分錢行動”,至於為什麼將這場空執行動命名為“五分錢”,並沒有一個正式的解釋,但最有可能的是負責規劃工作的一名文書人員起的這個代號——他異想天開地借用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機飛行員們經常唱的一首非常膾炙人口的歌曲開頭的歌詞:“往草地裡扔一塊(五分錢的)鎳幣……”(Throw a nickel in the grass. ...)
不過,從美國飛過去是一定要在歐洲降落進行中轉的,但是當時北約沒有一個願意讓美國空軍運輸機降落或在其領土上空飛行的,最終經過一番艱苦的來回拉扯,葡萄牙勉強同意讓空運機群在距離歐洲大約1300千米的亞速爾群島上的拉傑斯機場加油——並表示對美軍飛機在拉傑斯機場上的頻繁起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地方距離前方的當地盧德機場大概還有5000多千米,這對當時的運輸機來說已經是一個相當遠的距離了。
不過不管怎樣,有總比沒有好,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268架C-141和77架C-5組成的大規模機隊就在美國依次出發,飛向了大西洋的對岸。
第一架C-5運輸機(尾號為00461)于格林威治時間1973年10月14日22點01分降落在了盧德機場。這架飛機就運來了97噸(這就已經超過了支援烏克蘭的裝備重量總數)裝備。另外的829噸的各種裝備也將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運抵。而第一架C-141運輸機(尾號為60177)也在一個多小時之後的于格林威治時間1973年10月14日23點16分降落在了盧德機場。
而當時美國方面給行動定的是每天要運4000噸!(烏克蘭…………)為了做到這一點,美國空軍設定了“每天起飛4架C-5和12架C-141”的貨運量,而在10月21日之後,美國空軍將飛機的架次數提高到了每天6架C-5和17架C-141,並一直將此繼續到了10月30日。
而美國方面的大規模運輸一直持續到了11月,而戰爭早就在當月底結束了,據悉美國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一共運輸了將近2.3萬噸的各種裝備,並且美國還從海上運輸了3萬多噸的裝備,這個還不包括美國提供,但是以方自己去搬的東西,由此可見美國方面對其的慷慨。事後有估計美國此次一共運輸了8-10萬噸的各種物資,這個數字實在是令人咋舌,而蘇聯方面給埃及僅僅提供了不到兩萬噸,可謂高下立判。可見戰爭的結果在兩邊運輸機(和船)的飛行中就能夠看得出來了。(蘇聯雖然運輸機飛行架次有900餘,比美國500餘架次要多,但是蘇聯的運輸機載重不如美國運輸機)
據悉,美國方面運輸了包括其現役的新型F4戰機,M60坦克,小牛導彈等先進裝備,為了抓緊時間,美國甚至直接從自己的裝備中撥出運過去。
在這樣大的力度的支援下,10月21日局勢就開始逆轉,28日戰爭結束,埃及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保住了一小片立足之地,這使埃及方面能夠挽回一些面子,並宣佈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勝利。而敘利亞則沒有奪回戈蘭高地的任何一部分。
1973年10月10日,以坦克越過西奈半島南部的沙漠,朝蘇伊士運河的方向駛去
可見,當時以軍面對的埃及、敘利亞等都需要這樣多的裝備支援,那麼面對俄軍的烏克蘭又需要多少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