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成功後,沙僧其實可以拒絕如來的封賞,重回天庭,因為觀音曾經給過他一個承諾。
十多年前,觀音菩薩奉旨上長安尋找取經人,途徑流沙河,遇到正在打流的沙僧,於是邀請他加入取經團隊:“天天在流沙河打流有什麼意思?我向你推薦一份工作,護送取經人取經。”
沙僧起初不太樂意:“取經又有什麼意思,還不如打流,樂得自在。”
觀音菩薩只好出價拉攏,於是承諾道:“做人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打流沒意義,取經才有意義。所以,你何不入我門來,上西天拜佛求經?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它不香嗎?”
沒錯,觀音菩薩給沙僧的承諾,準確地說是官復原職,也就是說,取經成功後,沙僧可以重回天庭繼續做捲簾大將。
這種好事,沙僧當然求之不得,於是當場答應加入取經團隊。
然而,如你所知,取經成功後,沙僧卻並沒有重回天庭,而是被如來封為金身羅漢,留在了靈山集團。
那麼,沙僧為何沒有重回天庭?
很多人認為,觀音菩薩自食其言,沒有兌現給沙僧的承諾。
可觀音菩薩有必要食言嗎?
有人認為,捲簾大將位高權重,觀音區區一個菩薩,有何能力讓沙僧官復原職?
可如果觀音菩薩沒有能力,沙僧自然也知道,為何當觀音承諾官復原職時,他立刻答應加入取經團隊?
原因很簡單,觀音菩薩完全具備這一能力。原著中的觀音菩薩,雖然名義上只是菩薩,但實際地位非常高,甚至可與道祖比肩而立。要知道,觀音菩薩見到道祖,可以平等交往,而不需要行禮。
沙僧之所以沒有重回天庭,不是觀音菩薩不願兌現承諾,而應該是他主動放棄了迴歸天庭的機會。
沙僧不是因為可以重回天庭,才加入取經團隊的嗎?為何取經成功後,又主動放棄迴歸天庭?
這一點,從沙僧抵達靈山後,如來論功行賞,對他的一番話中,便可看出端倪。
如來加封時,對沙僧說道:“沙悟淨,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幸皈吾教,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這段話中,有兩個重要的“知識點”,一是“大職正果”,二是“金身羅漢”。
大職正果是什麼?沙僧成就的正果等級。這一正果等級,乃是佛的標配,類似於師長授予少將軍銜。唐僧和孫悟空分別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和鬥戰勝佛,他們成就的正果等級,正是大職正果。
金身羅漢又是什麼封號?看似只是羅漢,但其實是菩薩等級,因為金身羅漢全稱為金身羅漢菩薩。
“佛的正果等級+菩薩的封號”,類似於“少將旅長”,有少將軍銜的旅長嗎?很少,但通常授少將軍銜的旅長,升師長是遲早的事。所以,沙僧遲早也會被如來加封為佛。
這便不難理解,沙僧為何不願迴歸天庭。佛的地位比捲簾大將只高不低,關鍵是,佛更自由。捲簾大將雖然位高權重,但由於是玉帝的侍衛武將,伴君如伴虎,工作壓力非常大,一個不慎,性命難保。當初沙僧之所以被貶下流沙河,不正是因為失手打碎琉璃盞嗎?
既然佛的地位比捲簾大將只高不低,又比捲簾大將更自由更輕鬆,沙僧當然不願迴歸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