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願承認,但不得不佩服粟裕的軍事才能。”
此話出自大家都熟悉的國軍名將杜聿明之口,從這話中也不難看出,杜聿明與其他國軍悍將的本質區別。
粗俗地來講,其他國軍悍將諸如張靈甫,陳誠等人都是死鴨子嘴硬,對我軍名將的態度,縱使輸了也是寧貶不誇。
但是杜聿明不一樣,作為國軍中有名的將領,一直是我軍在一線戰場上最大的對手之一,當初在東北戰場上,若不是蔣介石喊停,或許杜聿明還真能帶人把林彪逼入絕境。
也是因為其優秀的表現,杜聿明被老蔣委以重任來到淮海戰場上和我軍較量。
自然,結局大家都已經知曉,杜聿明徹底輸在了陳官莊一帶,並且在張老莊村被俘。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杜聿明最後輸的原因竟然是敗在了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的簡史檔案館就跟大家聊聊杜聿明淮海戰敗前前後後的故事。
粟裕請陳毅、鄧小平出山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正式結束,這一天是濟南戰役開戰後的第八天也是最後一天。
就如周總理曾經直言:濟南戰役是三大戰役的序幕。
序幕已經揭開,自然主角也要登場了。
濟南戰役剛結束後,粟裕便發電報給毛主席,毛主席身邊的機要員接到後,立馬把這份重要的電報傳遞到了毛主席手中。
電報中寫道:
濟南戰役預計一日內結束,下一步可進行淮海戰役。
不得不說,粟裕的眼光長遠非常人能及。
粟裕申請開展淮海戰役的請求,立馬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認同,隨後毛主席親自起草致華野司令部,表示了對打淮海戰役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如此,那派誰當指點淮海的將?
自然是粟裕。
先不考慮粟裕在之前的解放戰爭中,表現有多麼搶眼。
首先這場戰役是粟裕提議的,足以表示粟裕對這場戰役的計劃以及如何實施有一定的見解,況且粟裕手下有華野的15個縱隊,還有一個從中野來的縱隊,一共16個縱隊,戰場上的指揮權,粟裕無異於是最好的選擇!
粟裕得到命令後欣然接受,不過粟裕此時犯了嘀咕,憑他一人還是大有難度,於是粟裕向毛主席發出電報,電報中說道
“請求陳毅軍長與我一同指揮淮海戰役,如果可以的話,請求讓鄧小平政委也一同指揮。”
最終,在中央軍委以及毛主席的決定下,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和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區總前委,共同指揮本次淮海戰役。
被劉峙坑慘的黃百韜
按照本次淮海戰役的部署,粟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黃百韜兵團。
黃百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縱觀整個解放戰爭,粟裕和黃百韜絕對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對手。
說起黃百韜,此人絕不是一個善茬,不論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就拿抗日戰場上來說,黃百韜絕對是一名抗日名將。
例如1942年發生的浙贛戰爭,因為日軍受到了飛機的轟炸,於是惱羞成怒的決定摧毀浙贛的飛機場,浙贛戰爭也因此爆發。
5月初,日軍開始對浙贛的西南部發起進攻,不過黃百韜率領部隊將日軍打的節節敗退,尤其是金華和蘭溪的作戰,更讓日軍損失慘重,其中一名日軍軍長還被當場炸死。
值得一提的是,浙贛戰爭中,國軍的所有計劃幾乎都是黃百韜一人制定的,足可見黃百韜英勇。
在戰爭中,黃百韜經常身先士卒,給手下部隊起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除此之外,黃百韜還專門抽出時間來整頓軍紀,讓鬆散的國軍部隊重新振作,一致抗日,不誇張地說,黃百韜絕對是一名有謀有略的愛國名將。
雖然解放戰場上的黃百韜次次輸在粟裕手裡,但是不可否認,他依然是粟裕的最大對手之一。
1948年11月6日,華野按照原計劃發起淮海戰役,此刻的國軍也按照計劃正在收縮兵力,華野發現後立刻決定追擊。
忽然,粟裕發現了一個大驚喜!
原來是黃百韜率領著第7兵團一直等在原地遲遲未動!
經查證,原來是黃百韜奉了命劉峙的命令需要等待他海州第9綏靖區的44軍,等人齊了才能上路,所以黃百韜決定等到7日再出發。
這對華野來說可是個好訊息,粟裕當即下令全面追捕第7兵團,縱使黃百韜已經跑得足夠快,可是殿後的63軍以及100軍的83師還是被華野一口咬下。
黃百韜嚇得半死,此刻的他只後悔為什麼要等待劉峙的44軍來了才出發。
可木已成舟,後悔是最無用的東西。
黃百韜急忙向不遠處的李彌請求支援,希望李彌帶著13兵團能夠幫助自己的第7兵團一起撤退,既能有個照應,也能救自己一命。
可是李彌是個怕死的,就怕粟裕帶著華野刮破自己的一點皮,所以堅決不救援,還拿出劉峙的命令,美其名曰是要趕快回撤,不敢耽誤命令。
黃百韜已經無語,可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意外情況又發生了。
11月8日,防守在運河之上的大部分官兵,在中共地下黨員也是綏靖區副司令長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舉行了賈汪起義。
藉此機會,華野迅速通過了第三綏靖區防區來到黃百韜眼前,兩天後華野聯合山東兵團主力成功殲滅了第7兵團悄悄撤走的一部分兵力,算是徹底斷了第7兵團的退路。
黃百韜依然心如死灰,毫無求生慾望,這時候64軍的軍長劉鎮湘向黃百韜提議說道:
“我們此刻已走到碾莊,其實完全可以依靠13兵團留在碾莊的軍事工事,和解放軍大戰一場。”
黃百韜猶豫不決,其實這是個沒辦法的辦法,走是走不了了,留下也不一定贏,就這麼來來回回,黃百韜又耽擱了一日。最後黃百韜也只能決定留在碾莊和粟裕對戰了。
仔細算一算,黃百韜等劉峙44軍留了一日,運河上又耽誤了不少時間,此刻又耽誤了一日,來來回回耽誤了數天不止。
這對黃百韜來說,無異於是致命的,但是對於華野來說,卻是正合心意的操作。
粟裕利用黃百韜猶豫的這一天時光,迅速帶領華野的3個縱隊攻佔了碾莊與徐州之間的曹八集等各大重要據點。
11月11日,華野成功將第7兵團圍在了碾莊地區。
蔣介石知曉黃百韜被圍後,立馬派劉峙準備營救黃百韜事宜。
可是劉峙這個無用草包,拖累有他的份,但正經地方卻沒有一點能力。
無奈,蔣介石只能立馬把杜聿明著急忙慌地調回徐州剿總司令部擔任副總司令,並且還兼任了前進指揮部的主任,具體負責指揮作戰。
除此之外,蔣介石親自下令邱清泉與李彌各自帶著第2和第13兵團從徐州東面進攻,為黃百韜解圍。
粟裕知曉後,立馬派出華野的第7、第10和第11縱隊組織反擊作戰,經過激烈戰鬥,邱清泉李彌徹底被阻擋在了距離碾莊只有12公里處的大許家一線,只能看著黃百韜乾著急。
而粟裕利用這一時機,立馬下令華野加快對黃百韜第7兵團的圍殲,至11月22日,在短短的11天內,粟裕成功將黃百韜第七兵團10萬餘人全部殲滅,黃百韜也在碾莊絕望自盡。
能怪誰?要怪只能怪劉峙這個一無是處的“國軍叛徒”。
飯菜香味迷倒杜聿明部
黃百韜的死,算是給蔣介石以及國民黨內部敲響了第一次喪鐘。
於是蔣介石決定收縮部隊,並下令手下兵團分三路並頭齊進,準備打通津浦鐵路上的徐蚌一段,企圖改變此刻國民黨的不利局面。
黃維接到命令後,既是邀功心切,也是著急大幹一場,於是犯了最不該犯的錯誤——孤軍冒進。
中央軍委得知黃維獨自發起進攻後,立馬抓住戰機下令:消滅黃維兵團。
很快,孤軍冒進的黃維兵團被粟裕困在了蒙城和宿縣之間,而不遠處,就是徐州剿總司令部。
黃維已被圍困,身在徐州的杜聿明也覺得惶惶不可終日,在這種情況下,杜聿明知道要守住徐州的機會不大,所以杜聿明向蔣介石提議決定撤出徐州。
粟裕知曉後也猶豫起來:如果杜聿明撤退,會從哪裡走呢?
其實從這裡也不難看出,杜聿明還真是猜對了粟裕的決策,因為粟裕下一步的確是要對徐州開始有所動作了,而中央軍委也是早在圍住黃維之後,就通知了粟裕要謹防杜聿明逃跑。
不過杜聿明顯然更早察覺了先機,先走了一步。
撤退之前,杜聿明為了迷惑粟裕,還專門派出了一部分兵力發起了全面進攻,想借此來迷惑粟裕的判斷,為此,杜聿明還特別自信,認為自己的空城計無懈可擊,殊不知,粟裕早就看透了一切。
杜聿明已經撤走,至於是哪個方向,粟裕認為有以下三個:
第一、向東往連雲港
第二、向東南經過蘇中走兩淮
第三、沿著津浦鐵路西側南下
不過中央軍委卻並不這麼認為,給了粟裕更多選擇,粟裕有些為難,不過粟裕不是糾結之人,經過反覆論證思考,粟裕最終決定還是將追擊重點放在最後一條路線之上。
當粟裕正在津浦線上佈置的時候,忽然收到情報,杜聿明兵團正在徐州西南方向逃竄。
粟裕立刻下令,命令全部縱隊包抄杜聿明,經過5天的追趕,杜聿明兵團終於被圍在了河南的陳官莊一帶。
此時的國民黨已經被消滅了34個師的兵力,就連邱清泉和李彌的兵團部分兵力也被包圍,可以說情勢一片大好。
正當粟裕繼續進攻時,中央卻下令暫緩對杜聿明的攻擊,目的是為了配合平津戰役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殲滅,為了避免杜聿明突圍決定經海路逃跑和傅作義會合,導致不可逆的結局。
於是粟裕暫時放棄了對杜聿明的暫時進攻,進行了20天的休整。
但粟裕是誰?
是一個絕對不會放棄一絲一毫機會的戰神級人物,既然不能進攻杜聿明,那就從心理層面先擊垮他一大半,間接瓦解了杜聿明。
此刻的杜聿明帶著30萬兵力被圍在陳官莊一帶,怎麼突圍已經不是最大問題,30萬人怎麼吃飯才是重中之重。
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杜聿明帶著部下每天也不想著怎麼突圍,只想著國民黨的增援飛機什麼時候到?能投放多少物資乾糧?
可是因為粟裕帶華野就守在杜聿明身邊,所以國民黨的飛機根本不敢飛得太低,別說怎麼增援了,就連投放物資這等小事也是無法實現,箱子裡的乾糧和淡水經常送著送著就到了粟裕的陣地。
可以說,這才是令杜聿明最絕望的事情。
這期間,粟裕經常下令戰士對包圍的杜聿明部展開政治攻勢,放廣播,發傳單,內容主要是勸降杜聿明的。
見此效果不佳,粟裕又想出一個妙計:讓手下士兵做好吃的菜餚。
士兵們按照吩咐做好菜餚之後,帶到了村莊外面,讓風帶著菜的香味兒飄散進了杜聿明所在的村莊裡。
如果說心理需求還可以控制,那生理需求怎麼控制呢?
國軍士兵沒吃沒喝,每個晚上也不敢睡覺,精神上的肉體上的折磨更是痛苦,很快,餓了許久的國民黨士兵開始無法抵擋,大批投誠的人逐漸出現,一個、兩個、三個......十個、百個.......
粟裕此招,起了奇效!
晚年的粟裕回憶起這段經歷,曾笑著說道:
“我認為能這麼快解決敵人,政治攻勢功不可沒,說起來的話,我們的飯菜香味兒是最厲害的武器,面對這些窮途末路的國民黨軍,攻心乃是上策!”
杜聿明被俘反倒留下一命
1949年1月6日,粟裕指示向青龍集以及陳官莊地區被圍的杜聿明部發起總攻,此時已經受困近一個月的杜聿明部完全沒了反抗的力氣,至1月10日,經過4天左右的激戰,國民黨徹底戰敗。
杜聿明在戰鬥中眼見勝利無望,找了個沒人注意的時間點,帶著幾名副官匆匆逃走。
逃亡路上的杜聿明剃掉了鬍子,換上了解放軍士兵的服裝,假裝是失散的解放軍,在尋找部隊。
當杜聿明等人走到安徽蕭縣的張老莊村的時候,碰到了一名村民,杜聿明手下的一名副官詢問道:
“這附近有解放軍嗎?”
村民回答道:
“這周圍的村莊到處都是解放軍。”
杜聿明的副官非常緊張,連忙拿出一枚金戒指給了村民,並且說道:
“遇到我們的這件事情,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講。”
隨後杜聿明帶著幾名副官連忙逃走。
這位村民覺得非常奇怪,這群人穿著解放軍的衣服,卻不讓他告訴解放軍還拿金戒指堵口風,絕對有古怪,於是村民連忙到當地解放軍所駐紮的醫院打報告。
村民找到解放軍後說道:
“我碰到了一夥人,問我附近有沒有解放軍,聽說有之後連忙給了我一枚金戒指讓我不要亂說,我覺得他們可能是國民黨。”
醫院裡的解放軍聽到後急忙行動起來,終於在杜聿明一行人逃走之前將其攔在了當地的村莊裡。
杜聿明見此狀,算是徹底斷了逃走的念想,一路上精神高度緊張,好不容易逃過了解放軍的進攻,卻還是落入瞭解放軍之手,絕望的杜聿明找了一塊石頭準備砸向腦袋自盡而亡,也算是成全了他忠誠的名號。
幸好在場的解放軍攔下杜聿明的自殺行為,才沒有釀成悲劇,被俘後的杜聿明在上級的安排下,被押送到了華野4縱的軍營之中。
杜聿明在安徽張老莊被捕,也為淮海戰役的終結畫上了一個句號。
為了防止杜聿明再次自殺,華野4縱派機要參謀蘇榮來開導杜聿明。
蘇榮為了和杜聿明貼近心理,主動和杜聿明搭話,兩人從陳賡開始聊起,杜聿明也漸漸地放下防備。
隨後蘇榮開始和杜聿明聊起了本次淮海戰役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粟裕。
杜聿明對此也很感興趣,因為在他的眼裡,其實粟裕只是和許世友、王必成、葉飛等人同一級別的指揮官罷了。
這種輕視的態度其實也間接註定了杜聿明的失敗下場。
但在蘇榮的介紹下,杜聿明才知道原來粟裕竟然是這次淮海戰役的戰區總前委,和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譚震林是一個行列的指揮官。
這讓杜聿明十分驚訝,因為他壓根就沒有想到。
此時的杜聿明情緒已經穩定了許多,開始和蘇榮交談起這一切,杜聿明也坦言:
其實他是蔣介石要求準備去救援黃維的,但沒想到被粟裕盯上了,還鑽進了粟裕的口袋陣,被圍困的時候,我看到了共產黨的勸降信,其實我當時是有“如果能保全部隊,也未嘗不可”的想法的,但是邱清泉和李彌奉了蔣校長的命令極力阻攔,我也只好作罷。
隨後,杜聿明上了一輛吉普車來到了華野司令部,這下杜聿明終於見到了粟裕,在本次談話中,粟裕也極力勸導杜聿明回頭是岸不算晚,杜聿明也欣然接受。
此後,杜聿明被關押在了戰犯管理所中改造,與故意抹黑的文獻截然不同,杜聿明雖然是戰犯,但是得到了我黨的關懷,周總理還曾經為杜聿明專門到香港購買治病的特效藥。而杜聿明也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下,治好了多年以來行軍打仗留下的各種頑疾。
1959年12月4日,因為杜聿明積極改造的表現,成為了第一批被毛主席特赦的戰犯,杜聿明接到特赦通知書的那一刻,淚流滿面,激動不已,深深地感謝了毛主席以及國家給予其新生的機會。
為了貢獻自己的力量,杜聿明在1961年成為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文史專員,開始從事歷史資料撰寫工作。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直到死之前,杜聿明還關心著和平統一的大業。
反觀白崇禧等國軍將領,雖然成功遁走臺灣,沒有成為戰俘,可是晚年的生活有多麼不痛快,對比起杜聿明,到底哪個是真自在了呢?
宣告:本文為頭條號簡史檔案館原創文章,任何未經允許的轉載、抄襲、洗稿行為發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