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淺靜脈炎,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軀幹部或肢體處淺靜脈發生血栓性、炎症病變,發病急,沿淺靜脈循行處皮膚髮紅、灼熱、腫脹,出現結節或條索狀物,伴有明顯的疼痛感。
當病情遷延進入慢性期時,索條狀物逐漸變硬,肢體出現痠麻、腫脹,久行久立後尤為明顯,炎症多侵犯下肢隱靜脈,佔總發病率的80%-90%,疾病纏綿不愈進而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甚至發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目前臨床上針對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主要採取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藥物治療,再根據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疾病分型,合理應用免疫抑制劑、非甾體鎮痛抗炎等藥物,對於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但總的療效有限。中成藥脈絡舒通丸(顆粒)等可在這方面有效彌補西醫的不足。
脈絡舒通丸的配伍分析
脈絡舒通丸,是國醫大師唐祖宣治療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經驗方,方中藥物由黃芪、金銀花、黃柏、蒼朮、薏苡仁、玄參、當歸、白芍、水蛭、蜈蚣、全蠍、甘草組成。具有扶正通絡、清熱解毒、利溼化瘀之功。適用於溼熱瘀阻脈絡所致的血栓性淺靜脈炎,非急性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肢體腫脹、疼痛、膚色暗紅或伴有條索狀物。
透過分析配伍成分可知,脈絡舒通丸是由黃芪、當歸組成的當歸補血湯,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化裁的四妙勇安湯,蒼朮、黃柏配伍而成的二妙散,蜈蚣、全蠍組合的止痙散以及芍藥甘草湯共同組方而成,富含中醫學治病組方配伍特色,切中該病正氣虧虛、溼熱瘀濁阻絡的基本病機。扶正與祛邪兼顧,治療虛實夾雜的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
黃芪補氣託毒利水、養血行滯通痺,為補氣之要藥,金銀花味甘性寒,功善清熱解毒,為熱毒瘡癰之要藥,兩藥配伍,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共為君藥。黃柏、蒼朮、薏苡仁清熱燥溼健脾,脾健助運化,熱隨水散,水液代謝功能正常,溼熱從下焦而去;玄參清熱涼血、解毒散結,當歸、白芍養血緩急止痛,並在黃芪補氣作用的引導下發揮活血的作用,以上諸藥共為臣藥。
初病氣結在經,久則入血入絡,東漢名醫張仲景首創蟲類搜剔通絡法,葉桂在《臨證指南醫案》裡也提出搜剔宣通脈絡時可加用蟲類藥物,水蛭苦可降洩,鹹能走血,入肝經血分,為破血消癥、逐瘀通經之品,以奏活血通絡之功,蜈蚣、全蠍散結止痛、息風止痙通絡,3個蟲類藥共為佐藥。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為使藥。
脈絡舒通丸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的有效成分黃酮類、黃芪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護神經、抗病毒等作用,可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抗血栓形成、改善紅細胞功能。金銀花的有機酸類成分具有改善血流動力學性質,增加血漿中纖溶酶活性、促進纖溶系統和溶解血栓作用。另外,還具有良好的體內外抗炎作用。
當歸為血中之氣藥,活血行氣力佳,具有明顯的鎮痛效果,可緩解雙下肢靜脈血栓造成的疼痛、煩躁不安等症狀。當歸及其成分阿魏酸鈉不僅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減輕炎症介質對機體臟器功能的損害,而且還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滯性,從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黃柏的主要生物鹼成分小檗鹼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蒼朮可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因子,且能夠抗腫瘤、鎮痛等。白芍可明顯抑制血栓形成,加速血液流動。玄參提取物可降低多種炎症介質含量,提高抗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0的濃度,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此外還可抗癌、抗菌、降血糖。甘草葉總黃酮可延長頸動脈血栓形成時間,可抗凝血、抗血栓。
全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纖溶活性,具有明顯的抗動脈血栓形成作用。水蛭唾液提取物具有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有抗炎散腫作用,能有效減輕靜脈炎患者腿部的腫脹和疼痛。蜈蚣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凝作用,蜈蚣纖溶酶在體內外均具有溶栓作用。
脈絡舒通丸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表明,脈絡舒通丸配合尿激酶治療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在改善患者患肢腫脹、色紅、疼痛及筋脈硬索方面療效明顯,安全性高。將脈絡舒通丸與地奧司明片聯合運用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現能夠明顯降低炎症介質水平,減少血栓形成同時減少出血傾向,臨床治療安全性較高。脈絡舒通丸聯合利伐沙班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能夠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及炎症反應,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提高臨床療效,且有利於患者疾病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