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也屬於比較耐寒的魚類,早春階段雖然氣溫依然不高,但是小水面的黃顙魚已經開口了。其實不管什麼季節,釣黃顙魚都要注意水面的選擇,通常來說都是釣小水面。比如野河、溝渠,還有跟大水面相連的小支流,因為黃顙魚喜歡靜水或者緩流,而且小水面中的小魚、小蝦、螺等等比較豐富,食物來源比較多。手竿釣黃顙魚,比較好用的釣法自然是傳統釣。
一、釣組搭配要點
釣組自然是長竿短線的搭配,魚竿應該在10米左右為宜,其實對於傳統釣來說,魚竿長點優勢會更大一些,可以覆蓋更大範圍的釣點,缺點是魚竿越長就越辛苦。釣組最好使用七星漂加朝天鉤的組合方式,因為黃顙魚喜歡棲息的地方基本都是亂七八糟的地方,七星漂會比較好下竿一些。朝天鉤可以說是釣黃顙魚最好的魚鉤,首先來說掛活餌之後蠕動效果更好,因為魚鉤到位之後鉤尖朝上,餌料稍稍離底一丟丟。其次黃顙魚吃口比較兇猛,普通魚鉤很容易被吞到肚子了,朝天鉤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二、天氣和釣點
黃顙魚好弱光,喜渾水,所以理論上來說弱光的天氣會更適合一些,不過需要考慮正處於早春階段,天氣比較合適的是持續的陰天或者晴好天氣,氣溫穩定魚情較好。如果到了春季氣溫較高的階段時,白天釣黃顙魚最好的是陰雨天,到了夏秋季節最好是選擇夜釣。選擇釣點方向較多,比如向陽的渾水洄水灣,水草區域,水中樹樁,水下有石碓、石縫的地方等等。總體來說,黃顙魚非常喜歡躲在各種障礙物附近,捕食路過的食物。
三、打窩和用餌
釣黃顙魚有打窩和不打窩之分,其實各有各的特點。如果選擇打窩,那垂釣效率會比較快一些,但是需要考慮到野生黃顙魚不扎堆,各自築巢有領地意識,所以不能指望一個窩點會有數量較多的黃顙魚。除非是打隔夜窩,有足夠長的聚魚時間,較遠地方的黃顙魚才會進窩,不過幾乎每個釣友都沒有打隔夜窩的條件。窩料的選擇比較多樣,有雞肝、雞腸子等等,豬肝、蚯蚓碾碎,加黏土攪拌打窩。
其實熟悉釣黃顙魚的釣友都知道,就算酒米打窩依然能釣黃顙魚,這是因為酒米會吸引魚蝦進窩,黃顙魚會“尾隨其後”,所以說其實打窩的路數非常多。牢記,不是隔夜窩的話窩點中黃顙魚必定不多,但是會讓上魚效率快不少。所以不少釣友依然會選擇不打窩,採用走釣的方式垂釣,效率雖然低一些,但是比較省事。用餌思路就不多了,早春用蚯蚓和紅蟲比較適合,如果有條件可以代上幾隻蝦,取出蝦肉剪成小段掛鉤,這餌料在任何水面都能通殺黃顙魚。或許是黃顙魚的食譜中,蝦所佔的比例比較高的緣故。
釣黃顙魚有三樣裝備必須代上,一是小水桶,這個用於裝魚,注意魚護不適合放黃顙魚。二是毛巾,除了用於擦手之外,黃顙魚上鉤之後最好用毛巾包住下鉤,小心被刺到。第三是摘鉤器,防止吃鉤過深不好下鉤。如果使用朝天鉤,這個情況會比較少發生。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